APP下载

“三社”联治,激发“虚拟社区”发挥正能量

2016-02-13刘燕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社区信息

刘燕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三社”联治,激发“虚拟社区”发挥正能量

刘燕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传统的虚拟社区治理主要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其毒害人们的思想及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的负能量的信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管制,因此,传统的治理方式,不仅不能发挥灌溉虚拟社区的效益,而且整个领域就无法润泽起来。于是本文则提出,从公共治理的视角下,政府+行业协会+虚拟社区自治“三社”共同参与治理虚拟社区,并阐述了如何通过“三社”联治的方式构建有效、科学的创新协同运行机制,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限度正能量效益。

三社联治;虚拟社区正能量;公共治理

一、“三社联治”网络治理的缘由

不同社会与组织转型过程中,社会活动的基本模式、经济的发展模式、政治运行模式等等也随着转变,这时很难找到平衡点解决每种发展模式带来复杂和严峻的社会问题及公共问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危机政策、转型国家的国际社会主义危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模式危机、世界环境危机等不同程度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危机,面对种种严峻条件的影响下,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真正的需求,公众对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提出质疑;公众对市场的运行机制不信任,主要体现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这时单靠政府独自解决一切公共问题和社会问题显得心有余力不足,于是跨组织、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多重治理理念和实践应运而生。与此同时,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逐步趋向多元化的利益格局,社会公共领域逐步形成。因此,要真正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问题,政府治道变革势在必行,寻求市场之外新的解决方式迫在眉睫。

我国相继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初步形成了互联网行业自我治理的格局,但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协会发展处于形成雏形阶段,没有完善的行业规则和治理机制,而且由于我国互联网行业协会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缺乏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存在依赖政府治理的思想,无法真正发挥行业自治的作用。因此,在治理虚拟社区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面对网络虚拟社区提供的鱼龙混杂的信息,网民如何辨认哪些是有害的诈骗信息、淫秽色情信息?哪些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呢?单靠网民很难真正去认清虚拟世界散布的信息。近年来,网络新技术提供服务和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能量效益,我国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的对虚拟社区的监管,侧重于规制信息内容的发布层面。这些都迫切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治理途径。而“虚拟社区”应该如何理解和管治呢?谁是管制虚拟社区的主体呢?用什么方式来管制虚拟社区呢?

针对以上的问题及以往学者就互联网信息政府规制的政策分析、信息网络安全、内容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力研究的基础上,如何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对虚拟社区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如何将公共治理的理念运用于虚拟社区中,共同治理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提出“三社”联治的相关概念及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一)“三社联动”网络治理的基本概念

“三社联动”网络治理模式,即从公共伦理的视角下,政府管制、行业协会自律、虚拟社区自治相结合的三社联运管理机制。虚拟社区的“三社网络治理模式”不仅要借鉴传统社区的公共治理理论和经验,而且要根据互联网及虚拟社区原有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证。虚拟社区具有间接性、互动性、超时空性、符号性、模糊性等等特点,正是由于这样,虚拟社区就不能采用像现实社区一样的管理手段去对待,而要寻找一条新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对虚拟社区逐渐地走出一段由传统管理视角下的虚拟社区自治管理方式到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三社联运的治理方式的逐渐过渡。

(二)“三社联动”治理虚拟社区的必要性分析

(1)探索阶段内部治理机制——虚拟社区自治管理方式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引领着新技术的开发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网络内容的管理基于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法律和法规等政策的规定;二是以用户和行业自律为基础,管理虚拟世界。从法律角度进行管制难以满足虚拟空间的独特性,束缚互联网自组织的成长和生存,这时互联网虚拟社区产生内部的自治机制满足网民的个性化需求。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2014年度课题:《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探索“虚拟社区”多元化管理策略——基于东莞阳光社区管理方式的调查和思考》,课题编号:2014C54,项目负责人:刘燕华

初期有许多关于互联网的言论——“不能被控制的”或者是“不可控制的”,正如网络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的创立者约翰·吉尔默说:“网络将审查看作是一种破坏,它是必然要绕过审查的一种发展路径。”在这期间,虚拟社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民、互联网行业社团自愿组成行动小组来维护虚拟世界的正常秩序,这种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在网络空间给予其充分自由和独立的治理方式。

(2)中期过渡阶段——虚拟社区自治和政府管制相结合的方式

给予虚拟社区绝对的自由,必然会产生绝对的弊端。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管治和虚拟社区具有独特性的自治机制必须整合资源,共同管理复杂多变的虚拟世界,两者是分立而不对立,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和补充的关系。

(3)成熟阶段——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三社联治”的协同机制

虚拟社区的组织结构、行业规则、行为方式等有别于真实社区,但它又是真实社区的缩影。因此政府、行业协会、虚拟社区如何从公共治理理论下寻找有效地、公平的治理路径呢?首先,组织与管理上多头指挥,尚未形成协同机制。“三社联治”是互联网虚拟社区治理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随着技术热潮的兴起,滋生了越来越多的虚拟社区如微社区、各种各样的公众号,广大网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调研发现,许多微社区存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漏洞,比如在微社区中经营各种未缴纳所得税的商品,也没经过登记注册可以正式营业的网店;在微信、博客的公众平台上任意散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论、传播不雅视频等等,这些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和处治,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也未形成不同部门的协同运作,存在严重的多头指挥。其次对虚拟社区重视程度高,但侧重“知名社区”管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全国上至中央,下至省市政府,互联网+在社区如火如荼进行着。行业逐步意识到虚拟社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纷纷参与其中。“知名社区”发布的信息容易引起社会正能量或负能量,所以在信息内容的审核及发布的方式、程序都有经过严格的审核;但是还有众多的小型虚拟社区轻准入轻管理,从成立到运营的手续非常的精简,属于监管的边缘地带,是处于相对自由的传播领域,在权衡利益时容易受到影响,可能会违背建立虚拟社区的宗旨和使命,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等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针对以上虚拟社区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应该分工协作,建立“三社联治”的协同机制。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虚拟社区泛滥的信息产生日益突显的负能量,单靠政府一方力量已很难有效降低负能量。政府做为“掌舵人”需寻找“划浆人”参与合作,才能使这艘船顺利行使。除了政府之外,其他的社会组织,必须参与进来,成为治理主体。在网络时代,政府代表行使公共权利的主体要实行分权管理,改变职能并与行业组织、社区“三社”一起合作,共同为虚拟社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路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三社联运进行广泛的、真诚的合作和协商,从中获得各自的利益,采取共同的一致行动和规则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三社联动”网络治理体系

基于利益格局的分配、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变迁,国家与社会不再严格区分,国家及社会组织和虚拟组织“三社”参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他们具有相互依赖的利益,通过集体行动寻找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和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虚拟社区的治理主体主要有:政府管制、互联网行业协会和虚拟社区自治。三者基于协商合作上建立的“三社”治理主体的治理体系。各治理主体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相辅而行,分别享有不同权利和承担不同的义务。政府在网络治理中充当主角,起领导责任,成为互联网治理的主心骨,其他社会力量起补充的力量,共同为虚拟社会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三社”治理体系。

一是政府管制治理结构。既有利于保护国家网络安全,又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舆情事件、社会热点事件通过虚拟社区传播的信息约占全部事件的30%,信息量之大,范围之广,面对统一的虚拟信息,有其共性,而忽略真实世界的网民个体的差异性,呈现出种种的观点,预设好立场,受流行思维的诱导,于是对于不良的信息和观点,人们判断也会缺乏理性,容易从众,不能独立基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影响人们意识,不利于社会的团结安定。此外,网络犯罪率越来越高,而目前从法律层面对虚拟社区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属地管理划分概念模糊,这种严峻的局面政府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管制,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互联网行业自律的治理结构,有利于扫除网络色情信息、诈骗信息、防范黑客入侵和病毒,推动虚拟社区的建设。

三是虚拟社区自治的结构。主要由虚拟社区与管理员和版主的融合,共同管理虚拟社区的公共事务,维持虚拟社区的秩序,避免传播不良信息和防止发生暴力。当安全受到威胁和挑战时,基于社区的共同价值观为社区的行为言论划出一条边界又或者制定出某些游戏规则,在规则内,大家可以完全自由地讨论和互动,但一旦触碰到规则,则应该坚决封杀,充分发挥社区的自生长。网络社区自治机制有赖于是否拥有一套解决问题的运作机制和稳固的技术保证体系。

三、激发虚拟社区正能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对虚拟社区的管理可以通过“三社”联动的治理模式,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限度正能量效益。笔者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建议:

(一)鼓励虚拟社区自治,促进网民形成一种内在的健康人格

由于虚拟社区具有志愿性、互联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倡导网民从自治管理视角上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非常重要。如采取政策强制执行,网民未能共同制定社区规则,以此产生一种外部力量来约束社区成员行为,不利于对约定俗成的非正式的规则产生共同的认可和适应,不利于虚拟社区成员自我控制和网民形成一种内在的健康人格。

(二)从网络伦理视角上规范虚拟社区,净化其环境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虚拟社区是一个公共领域,如何管理和创造一个“绿色”空间呢?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呢?如何降低社区的负能量信息呢?唯有从道德层面去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让网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则,做到文明言论,保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坚持诚信的原则,使得网络虚拟社区真正成为人们的“绿色”公共领域。

(三)依法管理虚拟社区的不良行为,提升社会文明

由于网络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网络信息提供的服务、公众的话语权、解决各种纠纷等进行依法管理。但是科技往往先于法律制度的发展,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与相关政策法规管理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管理机构对于网络媒体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手段和方法更新的速度总是慢于网络信息交流新问题产生的速度,对网络信息的传播管理还在探索和研究中。网络信息管理措施的暂时滞后,网络世界似乎成为超自由的空间,法律的边缘地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实施地,同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某些方面缺乏现实可操作性。

(四)运用科学技术管理虚拟社区,保障网络安全

为保证网络虚拟社区正常运行,保障网络安全。首先要建立各种智能化防范系统,主动抵制不良信息,阻断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和攻击。其次启用分级管理原则,细分信息标准,建立严格的等级审核制度,坚决阻挡一切影响网络安全的信息和病毒。

从公共治理的视角下研究“三社”联治虚拟社区作为一种创新机制,为虚拟社区公共问题及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正能量效益,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所取得的成效是个模糊的指标,如何建立一种协同的合作机制投入到实际虚拟社区的治理中,并通过量化指标来对融合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童星.网络与社会交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王巍.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杨贵华等.自组织:社区能力建设的新视域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曾鹏.社区网络与集体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邹勇文,赖晨.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J].贵州社会科学,2006(1).

[6]车佳桓.虚拟社区的生存状态及其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张发亮.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特点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7).

[8]柴晋颖,王飞绒.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J].情报杂志,2007(5).

[9]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9).

[10]刘燕华,虚拟社区多元化管理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11]程霞.信息构建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06(5).

[12]张改玲.网络社区公众话语表达研究 [J].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1.

B222

G123

1673-0046(2016)6-0147-03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社区信息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虚拟社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网游社区:虚拟世界也赚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