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内在逻辑*

2016-02-11

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准则纪律

陈 金 龙



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内在逻辑*

陈 金 龙

有政党就有政党生活,政党生活既是政党生机和活力的展现,也是促进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一般而言,政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组织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政治生活是核心,组织生活、文化生活表征政治生活的状况,服务于政治生活。从狭义而言,党内政治生活是各级党组织、党员按照党章、准则及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的政治活动的总和。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党员,党内政治生活的依据是党章党规,党内政治生活的空间是党内,党内政治生活的性质是“政治”,党内政治生活的载体是活动。从广义来说,党内生活都具有政治性,党内生活都属于政治生活的范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其中重要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础、目标、规范、载体、保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基本框架。《新准则》规定的12个方面内容勾勒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内在逻辑,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指引。

一、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础

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有其重要基础。从《新准则》的规定来看,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重要基础。

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共二大通过的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33页。。共产主义是目标与过程、理想与现实、规律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步骤。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例如,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将产生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将自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赢得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支持。因此,在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之中,坚定理想信念居于首位。

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政治生活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党内民主的状况,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氛围和土壤。从历史上看,红军长征过程中,党内政治生活之所以能实现由非常态向常态的转变,正是因为遵义会议前后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认清了“左”倾错误的表现与危害;延安时期,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党内民主的成长相伴随。具体来说,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有了充分的党内民主,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倾听各种不同意见,从谏如流,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党内民主得不到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无法展开,党内政治生活也就难以正常运行。又如,党的组织生活能否正常开展,有赖于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都奠基于党内民主发展之上,没有党内民主的发展,也就无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可言。再如,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准则之一。党内民主充分发展之后,才能营造监督环境、畅通监督渠道,才有可能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否则,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无从下手。正因为如此,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发扬党内民主”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24页。。《新准则》同样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对于党内政治生活运行而言,党内民主是不可或缺的

可见,《新准则》的规定,实际蕴含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重要基础,这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逻辑起点。

二、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目标

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有其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依据《新准则》的规定,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这一总体目标定位,采借了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的表述,只是文字上略有变动*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43页。。它表明,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新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等规定,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总体目标的要求。

依据《新准则》的规定,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具体目标,有如下两个方面: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是执掌13亿多人口国家的世界大党,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国家稳定和发展,社会秩序建构和维护,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否则,中国容易陷入社会动荡或内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之下的中国,之所以陷入军阀混战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强有力政党领导和中央权威坍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党中央权威的确立。当代中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需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同时,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声望和感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关系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关系党的团结统一。因此,《新准则》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事实上,《新准则》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规定,既彰显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政治纪律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内在要求。

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重要目的,是保持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逻辑必然。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丧失,意味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丧失。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最直接、最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突破口。《新准则》关于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规定,都有助于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归宿。

党内政治生活是围绕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运行的,《新准则》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目标,是围绕目标来设计和谋划的。

三、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规范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规范。在《新准则》之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属于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规范。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严格纪律的党,党的纪律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也有效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在党的各项纪律之中,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规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指出,党员必须“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党员除非迫于法律,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1、2页。。这些纪律既是组织纪律,也是政治纪律。在其后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制定、完善了党的各项纪律。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73页。。“四个服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最基本的政治纪律。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强调:“要在全党加强纪律的教育,因为统一纪律,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要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无论是普通党员和干部党员,都必须如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45页。将纪律教育纳入党性修养的范畴,表明了严明政治纪律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写入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规范*《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19页。。《新准则》同样强调:“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在党的各项纪律之中,申明了政治纪律的重要性,认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并要求“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事实上,只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党的政治纪律的漠视,实际上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党中央权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漠视。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人民群众,依赖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这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42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使然,也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规范。为此,要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确立群众观点,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法的价值,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再者,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切群众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一条中规定:“保持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防止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由人民的公仆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听取所在单位的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评论”*《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32页。。《新准则》则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彰显了新形势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规范。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度,是衡量和检验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的重要尺度。在党内政治生活运行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才有成长的空间,才能保证党员的基本权利。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有可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正常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践行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是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唯其如此,《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纳入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17页。。《新准则》同样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实现党内的团结统一,党内政治生活运行过程中需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激浊扬清,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保证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77页。事实上,只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消除思想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只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矫正违反党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的言行;只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赋予党的组织生活生机与活力;只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纳入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突出了党内批评的重要性。《新准则》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问题,《新准则》凸显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活运行中的意义。

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规范,既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内在逻辑。

四、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载体

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离不开活动,缺少活动就无政治生活可言,而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一定载体和平台,这就是党的组织生活。《新准则》明确了党的组织生活的功能,强调“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具体来说,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内政治生活运行中的功能有如下四个方面。

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党员理想信念的确立,党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意识的形成,党员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民主能力的养成,党员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感情的涵养,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党内教育。而党内教育需要借助党的组织生活来实施,党的组织生活开展的过程,也是实施党员教育的过程,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净化党员的思想、道德,提升党员的素养、能力,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同时,党的组织生活开展的过程,也是对党员实施管理的过程。每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通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实时把握党员的思想动态、行为倾向,实现对党员的跟踪和管理。

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载体。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需要借助特定的载体和方式,党的组织生活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效载体。比如,通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指明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谈心谈话,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可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的过程,实质上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因此,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党员党性修养的载体。党性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础,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过程也是党性修养的过程。借助“三会一课”,党员可明白党性修养的要求、途径,提升党性修养的自觉;借助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认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设法弥补和改正,以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员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平台,经历党的组织生活锤炼,党员的党性修养才能得到升华。

党内民主监督的载体。民主监督的形式、途径是多样的,党的组织生活过程,也是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过程。党员的党性修养、党员意识,领导干部的行为作风、清廉状况,可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实施监督,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是实施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党的组织生活过程,也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过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的展现,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质上也是一种党内监督。

因此,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离不开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平台和载体。

五、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保障

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需要政治、制度、监督等方面的保障,《新准则》所规定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属于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监督保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内政治生活的显著特点是讲政治,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属性,而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政治保障。偏离党的基本路线,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就要出问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正因为如此,《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纳入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15页。。《新准则》则强调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党内政治生活能否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素养。比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能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也就易于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如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能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甚至视党纪国法于不顾,党内政治生活就将偏离正常轨道。又如,党内民主能否发扬,民主集中制能否实行,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民主素养有密切关系。如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具有民主作风,能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那么,党内民主才能得到发展,民主集中制才能实行。因此,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至为重要,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组织保障。也正因为如此,《新准则》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通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示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权力需要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才能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保证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借助党的组织生活,能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已将“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纳入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新准则》因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强调“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

总之,《新准则》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举措,从五个层面建构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内在逻辑,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顶层设计,标志全面从严治党步入新境界。

(本文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广州 510631)

(责任编辑 吴志军)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研究”(14AZD01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准则纪律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廉洁自律准则歌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纪律
学学准则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