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6-02-05赫英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诊断

赫英红



2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赫英红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与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好转,其中18例患者的病情在有所好转后出院,4例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关键是将衰竭的诱因去除,积极控制患者的感染,同时应加强慢性肺部疾病的防治,防止肺功能减弱及呼吸衰竭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方法

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是指因慢性胸、肺部疾病所引发的呼吸功能障碍,其中以肺疾病及支气管炎为诱因最为常见,例如重症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尘埃沉着病、肺间质纤维化等[1]。胸廓及神经肌肉病变也可能诱发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交换,机体发生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滞留[2],其会诱发患者发生生理及代谢功能的紊乱,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多器官的损伤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救治的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50~80岁,平均(63.7±3.8)岁。入院时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3.45±2.35)mm 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62.54± 2.16)mm Hg。

1.2 治疗方法

1.2.1 气道通畅 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是对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积极的清理淤积在气道内的粘性分泌物(在清理粘性分泌物时可以使用超声雾化补液等)。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自主的进行排痰,当患者无力排痰(例如意识障碍者)时可以帮助其翻身,使用拍背或导管吸痰排除痰液[2]。当患者发生气道痉挛时,可以使用氨茶碱等药物来缓解气道的痉挛。在必要时还可以建立人工气道及气管切开,重建呼吸通道中最可靠的方法是机械通气。但机械通气对患有气胸或血气胸的患者不适用,若对发生纵隔气肿的患者应用正压通气法,可能会引起张力性气胸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3]。但如果患者有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或肺大泡,不宜使用机械通气。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有:控制通气、辅助通气、控制或者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间歇正压通气、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等。为患者选择通气模式时应坚持充分缓解呼吸肌疲劳,维持的适当通气及换气,尽可能的减少机械通气的负效应的原则,目前临床上多使用传统的定容性的通气模式。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气压伤(如肺间质气肿、张力性气胸等)、血流动力学影响(如肺血管阻力增加、胸内压增加等)、气管套管有关的并发症(如气管狭窄等)、肺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1.2.2 氧疗 对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氧疗是必要的救治方法。若患者处于I型的呼吸衰竭时,缺氧是其主要的症状,此时应该使患者持续呼吸高浓度(>35%)的氧气,使动脉血氧含量维持在90%以上(或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到60 mm Hg)[4]。若患者助于Ⅱ型的呼吸衰竭时,患者在缺氧的同时会发生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应使患者持续吸入浓度较低(<35%)的氧气。因为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往往缺氧的同时会伴有二氧化碳潴留,长期的二氧化碳潴留会使患者的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灵敏度降低。此时若给予患者吸入浓度偏高的氧气,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值会快速的升高,使中枢神经周围的感受器丧失低氧血症的刺激与呼吸驱动,导致患者的呼吸中枢得到压抑[5]。致使患者的呼吸逐步衰减,动脉血内二氧化碳分压值迅速的上升,严重时患者可能导致二氧化碳的麻醉,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氧气摄取可以促使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提高氧气的摄取量。

2 结果

22例患者在有效的诊治后,预后情况相对良好,呼吸困难等症状况缓解效果显著,意识逐步恢复清醒,尿量增加,血氧分压值得到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8%,在进行氧疗1~3个月后,其中18例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4例患者的病情逐步趋于稳定。

3 讨论

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6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发生慢性呼吸衰竭时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多,但营养的摄入却相对不足,患者以发生营养不良[6]。一旦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可能会致使呼吸肌的收缩力及耐受力降低,使肺活量在自主呼吸时降低,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及防御下降,致使人体内的保护机制产生损伤,致使肺部感染率上升。同时如果病情反复的发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使患者的呼吸衰竭的医治困难,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死亡率上升。现有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要积极地给予营养支持,这样能够改善患者免疫球蛋白功能,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7]。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合理充足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提升呼吸肌的肌力与耐力,改善气管通气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是否将原发病以及病因去除会影响到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的康复。当度过危重期,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治疗的重点,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病情的急性发作,大力的缓解患者肺功能的恶化程度。综上所述,积极地增加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的供给,使患者的日常饮食安排合理,对慢性呼吸衰竭的病患康复具有机器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至婉,李建生,李素云,等.慢性呼吸衰竭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 1290-1291.

[2] 能伟.57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9): 73-74.

[3] 孙宝兰,吕淑静.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8): 157.

[4] 娄艳华.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 221-222.

[5] 薛东鹰.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 124-125.

[6] 王攻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探讨4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 23,25.

[7] 潘峰.慢性呼吸衰竭的基层救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9): 158.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2 Cases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HE Yinghong Department of Tuberculosis Divis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uberculosis in Tangyuan County,Jiamusi Heilongjiang 154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hod.Methods 22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April2015.Results All patients af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disease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18 patients condition had improved after discharge,4 patients condition stabilized.Conclusion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is the failure to remove the incentive to actively control the infection of the patient,and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lung disease,decreased lung function and prevent respiratory failure.

【Key words】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Diagnosis,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7-0029-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7.02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700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诊断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