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管理

2016-02-05李苏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营养素能量营养

李苏宜

(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合肥 230031)



·述评·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管理

李苏宜

(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合肥 230031)

1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概述

近五十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3次30%的增幅,第1次用20年(1970年-1992年),第2次用10年(1992-2002年),而第3次仅6年(2002-2008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及生命的常见疾病。其中,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消化道肿瘤占年新发病例43.3%,肿瘤疾病死因前7位中消化系统肿瘤占4位:胃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80%,晚期患者甚至超过80%,并直接导致约40%患者死亡[1]。

机体发生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变化,影响结构、功能、代谢、免疫状况,损伤后修复,肌肉与内脏蛋白分解,多脏器功能衰竭,直接影响原发病治疗。抗肿瘤治疗耐受性下降,手术、放疗和化疗并发症大幅度增加,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机会丧失,抗肿瘤疗效“缩水”,患者生存期缩短[2]。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见于应激状态的机体和肿瘤组织产生代谢活性物质和促组织分解细胞因子介导、引发能量营养素异常代谢;肿瘤疾病及抗肿瘤治疗引起患者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疼痛、发热、腹泻、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症状等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基础代谢增加、消耗增加致营养缺乏。

肿瘤患者机体能量及三大营养素代谢处于异常状态,表现为患者机体能量需求总体增加显著;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肿瘤细胞以糖酵解方式获取能量,大量产生乳酸;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血浆氨基酸谱异常,骨骼肌萎缩、内脏蛋白消耗;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增加,体脂储存下降。

2管理对象

凡是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为营养不良管理对象。尤其是针对营养不足/恶液质、吞咽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重点解决肿瘤临床以下难题:(1)营养不良患者的抗肿瘤治疗;(2)纠正肿瘤患者能量营养素异常代谢状态,逆转治疗癌性恶液质;(3)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营养干预;(4)治疗肿瘤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5)非手术适应症恶性肠梗阻肿瘤的内科诊治;(6)治疗化学性、放射性、生物源性消化道损伤。

3完善的评估/诊断

3.1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一种非特异性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一般成年住院患者,目的是发现营养风险,而不是营养不良。步骤:①初步营养风险筛查:回答问题有BMI<18.5 kg/m2?过去3个月有体重下降吗?在过去的1周内有摄食减少吗?和有严重疾病吗?有一项肯定回答者,需接受再次筛查;②再次营养风险筛查: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受损情况及年龄3项。 总分≥3说明存在营养风险,提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营养状态评估。

3.2营养状态评估美国营养师协会(ADA)、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均推荐使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由患者自我评估部分及医务人员评估部分两部分组成,包括体重、摄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代谢方面的需要、体格检查等7方面,前4方面由患者自评,后3方面由医务人员评估,总体评估包括定量及定性评估。定性评估分营养状况为A(营养良好)、B(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C(重度营养不良)3级。定量评估为将7方面记分相加后,据最后积分将患者分为0~1分(无营养不良)、2~3分(可疑营养不良)、4~8分(中度营养不良)、≥9分(重度营养不良)。

3.3肿瘤因素评估据影像学检查,明确体内占位性病灶位置、数量和大小,利用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肿瘤的组织细胞学、蛋白或(和)核酸水平生物特性,检测患者生物材料肿瘤标志物数据,评判肿瘤患者重要脏器组织功能。

3.4脏器功能评估

3.4.1心血管功能据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肌酶学指标的检测,判定患者是否可承受肠外营养治疗的大量静脉输液,明确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3.4.2进食能力咀嚼、胃排空、肠功能等判断患者自主饮食能力。关注特殊情况:慢性机械性/功能性肠梗阻者;疾病或治疗相关吞咽障碍(如:喉返神经严重损伤)者;抗肿瘤治疗致肠功能暂时性/永久性障碍者。

3.4.3肾脏功能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尿常规和24 h尿量,据此考量液体和氮的输注高限量。

3.4.4皮下组织积液/浆膜腔积液多见低蛋白血症、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肿瘤因素等。

3.4.5其他脏器功能常规评估肝功能、骨髓造血功能、肺功能、胰腺功能等指标。

3.5进食相关的心理评估观察、访谈、心理测验三环节。观察:每次10~30 min,一天多次或多天一次,记录患者不同情境下进食相关目标行为;访谈:有目的会晤患者,收集其它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帮助患者认识其不正确行为并与之达成一致看法,指导和支持患者如何解决问题;心理测验:标准化测量客观描述进食心理活动及情绪状态。推荐症状自评量表(SCL-90)法,由90项心理或精神症状问题组成,包括9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4能量-营养素补充的管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推荐[3],肿瘤患者能量需求20~25 kcal·kg-1·d-1计算非蛋白质热卡(肠外营养),25~30 kcal·kg-1·d-1计算总热卡(肠内营养)。其中,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25%~30%、蛋白质15%(非荷瘤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各占非蛋白能量来源50%(荷瘤者),蛋白质需要量1.5~2.0 g·kg-1·d-1,兼顾患者活动和高热等应激状态。营养干预的五种方式呈阶梯状排列,渐次为饮食+营养教育、饮食+经口补充营养制剂、全胃肠内营养支持、部分肠内联合部分肠外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疗法过程中应减少葡萄糖供给量。可提高脂肪的能量来源比率(占非蛋白能量50%左右),选择甘油、果糖替代葡萄糖(各占非蛋白能量10%左右),应用葡萄糖时联合应用适量胰岛素和补钾。血糖波动潜在具促肿瘤生长作用,需保证肿瘤患者血糖水平相对稳定[4]。ESPEN指南(2009年)推荐[5],肿瘤患者氨基酸需要量推荐范围最少为1 g·kg-1·d-1到目标需要量的1.2~2 g·kg-1·d-1之间。恶液质患者蛋白质总摄入量1.8~2 g·kg-1·d-1,BCAA≥0.6 g·kg-1·d-1,EAA≥1.2 g·kg-1·d-1。饮食不足时口服预消化水解蛋白配方营养补充,仍不足则静脉补充。

肠外营养,周围静脉不耐受超过10%葡萄糖和(或)5%蛋白质营养液,pH值<5或>9 、渗透压>500 mosm/L液体,常规能量-蛋白质密度营养液仅耐受不足两周。中心静脉导管(CVC)有暂时性及永久性两种,预计肠外营养持续超过4周或长期、间断需要肠外营养,使用永久性CVC,即输液港(port)。连续输注时间超过2周,采用PICC置管。肠外营养液应通过专用管腔输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胆淤者禁用肠外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包括管饲和特殊医学营养食品补充。途径有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鼻胃管喂养易反流和误吸入气管,不适用4周以上疗程患者选用,也不适用于终末期肿瘤患者。最常用鼻肠管途径,因饲管口已过幽门括约肌,有效减少反流和误吸,且无创、简便、经济。但鼻咽部异物刺激、消化道溃疡出血、易脱出、堵塞可见;开腹或腹腔镜下空肠造口置饲管或肠道术中吻合口肛侧空肠造口置饲管,误吸反流发生率很低,可同时进行胃肠减压、患者可服用食物,适宜长期放置。 口服营养补充(ONS)的ESPEN定义是“除正常食物外,用于医疗用途经口摄入的食物补充”。每天通过ONS提供大于400~600 kcal能量才可更好发挥作用。ONS/自主饮食可以是患者营养治疗的唯一途径,或者补充以上两种途径能量-营养素摄取量的不足部分。

单纯肠外或肠内营养不能提供患者充分的营养供应量,或为避免单一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时可考虑联合肠外与肠内营养。

5代谢调理治疗

应用代谢调节剂治疗可减少机体分解代谢、促能量-营养素吸收合成代谢、为生长迅速细胞提供必需营养底物, 包括一些营养素、化学药物、生物激素制剂。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沙利度胺、甲地孕酮、支链氨基酸、左旋肉碱、维生素B1、烟酰胺、胰岛素、糖皮质激素、COX2抑制剂、谷氨酰胺、二甲双胍等均被视为能量营养素代谢调节剂。静脉输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口服沙利度胺抑制促炎介质和泛素连接酶及耦合酶表达,均可阻止UPP途径介导肌肉蛋白分解,增加宿主主动摄入能量营养素能力。抑制促炎介质表达者还包括甲地孕酮、糖皮质激素、烟酰胺等。支链氨基酸、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左旋肉碱分别在蛋白质、葡萄糖、脂肪的吸收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维生素B1用于相关神经症状的防治。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采用多代谢调节剂联合[6]。

6管理原发疾病

肿瘤患者能量-营养素异常代谢由肿瘤“造就”,减少/驱除肿瘤负荷是代谢调节治疗成功的保障,而患者的差体质使得临床实施难度较大。诊疗思路是将总体治疗过程规划成两个阶段,同时,评估病情、选择“驱瘤”方法和制订方案、营养疗法三环节不容忽视。首先,审慎选择患者及对应“驱瘤”方法(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减瘤手术,及其联合应用),据循证资料和临床经验,预测治疗反应性和安全性。本着“低毒高效”原则制订“驱瘤”方案,合理联合营养疗法。其次,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后,再实施依据循证医学的传统抗肿瘤综合治疗方案。例如,选择预测具有一定化疗反应性荷瘤患者,脏器功能非失代偿状态,选取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通常为单药,以减低单次给药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的注药方式,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分子靶向药替代/增敏化疗[7],配合营养疗法。随着肿瘤负荷逐步减缓和营养状况的好转,循序调整化疗药物种类、剂量、给药方式,直至选用标准化疗方案,甚至联合/序贯应用局部“驱瘤”方法,最终有效减除肿瘤负荷。

7管理肠道功能

肿瘤疾病、抗肿瘤治疗常伴肠功能障碍。肠道是能量营养素吸收器官和人体最大免疫屏障器官,维护肠功能及治疗肠功能障碍,是代谢调节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是关键:积极“驱除”原发因素,注意经口/肠内补充营养制剂、益生菌,审慎选择抗生素,警惕肠道真菌感染[8]。

存在原发因素,进行性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不能耐受饮食超过5 d,或胃肠蠕动消失,肠鸣音消失即可考虑有肠功能障碍。确认不伴机械性梗阻的肠功能障碍者,实施措施:①积极消除原发因素,必要时胃肠减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促肠动力恢复:肠道动力药物,提供足够能量,协助排便和尽早下床活动;④经口补充益生菌及肠粘膜营养底物谷氨酰胺;⑤逐步恢复直至加强经口/肠内补充营养制剂;⑥联合应用甲地孕酮、少量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短期);⑦识别和治疗抑郁症;⑧对症治疗,改善疼痛、失眠等症状;⑨必要时建立肠内营养通道:鼻肠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8体力活动、心理的管理

有氧运动是运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可促肠道蠕动尽快恢复正常;减少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下调炎性通路和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阻止蛋白质分解;改善心肺等脏器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50%左右肿瘤患者罹患抑郁症。抑郁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抑制肠动力减少肠粘膜血流量加剧肠功能障碍,致血清神经递质深度变化而加剧机体应激状态。情绪舒缓协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弱化机体应激状态。处理方法:①和善态度有助舒缓患者情绪;②教育患者,永远给患者希望;③及时有效处理不良症状,改善不良体征;④一定程度上告知患者疾病情况、治疗方法及其预期效果不良反应等;⑤联合应用抗抑郁、安眠、镇静等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3年肿瘤登记工作总结[R].2014.

[2]Bozzetti F,Mariani L,Lo Vullo S,et al.The nutritional risk in oncology: a study of 1453 cancer outpatients[J].Support Care Cancer,2012,20(8):1919-1928.

[3]石汉平,许红霞,李苏宜,等.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1):29-33.

[4]李苏宜.降低恶性肿瘤生存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临床对策[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4,1(1):15-17.

[5]Bozzetti F,Arends J,Lundholm K,et al.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non-surgical oncology[J].Clinical nutrition (Edinburgh,Scotland)2009,28(4):445-454.

[6]Mantovani G.Randomis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of 5 different arms of treatment on 332 patients with cancer cachexia[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0,14(4):292-301.

[7]Gu M,Li SY,Huang XE,et al.A phase II trial of continuous infusional paclitaxel and 5-Fu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2,13(11):5587-5591.

[8]王南遥,李苏宜.肿瘤患者肠功能不全及其治疗[J].肿瘤学杂志,2014,20(8):635-638.

中图分类号:R73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2.001

(收稿日期:2015-12-30)

李苏宜: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及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分会肿瘤营养支持学组委员。参与中国抗癌协会多项国内行业诊治规范的编纂工作。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200篇,获科技奖励7项,参与著书16部。擅长:消化道功能不全/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化疗,胃肠功能修复和营养治疗;非手术、放疗适应证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药物治疗;非手术适应证癌性肠梗阻的内科治疗;癌性恶病质逆转治疗等肿瘤内科疑难病症。Email:njlisuyi@sina.com

猜你喜欢

营养素能量营养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能量之源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