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陶俑艺术
——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欣赏

2016-02-04张晓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陶俑陵墓魏晋

张晓英

(邯郸学院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魏晋南北朝陶俑艺术
——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欣赏

张晓英

(邯郸学院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自古以来,中国就对墓葬比较讲究,这一点在迄今为止发掘的一些古代陵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古人对墓葬的讲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陵墓的雕塑上,而墓室随葬俑作为陵墓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现代社会极大的关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从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文化含义着手,进一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特点,并对一些具有特色的陶俑进行赏析。

陵墓雕塑;陶俑艺术;魏晋南北朝

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尤其是以秦朝兵马俑为杰出代表作的陶俑技艺已经对世界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国陶俑艺术的一张明信片。陶俑的制作及使用等不仅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也与每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气和观念意识有极大的关系。本文以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旨在通过对这一历史阶段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进行详细解读,进而理清思路,挖掘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为丰富中国陶俑艺术发展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文化含义及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特点

(一)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文化含义

中国古代的人们笃信天命,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尤其是一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便坚信甚至妄想死后能将生前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延续下来,在死后依然尊贵。因而,中国古代的人们十分重视墓葬,厚葬的方式相当盛行。作为古代厚葬盛行的一大产物便是陵墓雕塑得到极大的发展,古代人们在陵墓雕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的陵墓雕塑是对当时某个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审美观念、技术水平以及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一般来说,陵墓雕塑包括两种:一是地面上的一些纪念性雕刻,比如陵墓周围通常会有石兽等雕刻;二则是墓室里的随葬俑,在厚葬的陵墓中通常都会有大量的随葬物品,俑便是其中比较突出和常见的一种。随葬俑多为人俑,是按照人的特点制作而成放在墓中代替人殉葬而用的,在很早的历史社会里通常都是盛行活人殉葬,发展到封建社会时期用物质替代品代替活人之风开始盛行。随葬俑的盛行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俑的制作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宋代以后纸器具的流行才使得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同历史阶段的随葬俑材质和艺术水平有所不同,其中陶俑不管是规模上还是艺术上的价值都可谓是最高的。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墓葬的重视程度,是中国墓葬文化中极具研究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对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思想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中国雕塑艺术的一大亮点[1]。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这段历史时期内政权频繁更迭,战争多发,社会处于长期的动荡不安之中。也正是这样动荡的一段时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陶俑艺术也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在后期融入了不少其他民族的因素。就这一时期陶俑的总体风格来讲要比之前汉代的陶俑更加写实,不仅风格形式等变化多样,所体现的生活素材也更加丰富。而这一时期独特的陵墓雕塑风格的发展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一方面,当时松散的政治统治从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大环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备受人们重视的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大融合使得雕塑艺术受到了不少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这层影响也深入到了陵墓雕刻中。而魏晋南北朝本身是一段比较复杂的历史,具体每个历史时段所表现出来的陶俑艺术的特征也存在一些差异,体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陵墓雕刻所蕴含的文化特色。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一贯奉行的是薄葬,因此这一

时期的陵墓雕塑算不上丰富,甚至是有些寡淡的。这一历史时期的陵墓周围往往少有一些象征性、仪卫性的石雕出现,墓中的随葬俑也不多,而且风格比较简朴,通常只有少量的做成侍从仆役形象的人俑以及一些动物形状的俑,并且这些随葬俑的制作与之后的相比略显粗糙。

发展到西晋时期,陵墓中的随葬俑在数量上就有明显的增多,而且对于俑的放置也有一定的讲究。这一时期的陶俑风格上仍然是相对质朴的,而且大多都是捏塑。除去一些特殊的陵墓中会出现侍从俑和官吏俑这种组合外,西晋时期陵墓中俑群的摆放一般遵循这样的组合:镇墓俑,由武士俑、鼓吹俑等组合而成的仪仗队伍,以及重现当时贵族之家生活场景的奴婢俑、庖厨、家禽等的模型。

到东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随葬俑要比当时北朝的少,就连当时的一些名门望族的陵墓里出土的随葬俑也只有少量的几件、十几件,更不用谈当时一般的陵墓里只有极少的一两件侍仆俑。与西晋比较不同的一点就是成组的群俑形式并未在东晋时期出现,这一阶段的陶俑主要是写实的。

在南朝四国的发展中,陵墓雕塑的总体风格与东晋时期比较一致,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这一历史时期的陶俑一般都是依据个体形象制作的,而且总体形象偏向于文静而清秀。

而在当时的北方,主要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与南方在墓葬方面的习俗有所差异。在北方多国中以北魏统一后,不断与汉族交流融合,在墓葬方面便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特点。北魏时期的陵墓雕塑总体风格与魏晋时期类似,在艺术的表达方面非常注重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北魏时期的随葬俑中增加了一些胡人俑,还出现骆驼、驴等形象的俑。总的来说北魏时期的陶俑风格偏豪放,也十分注重彩绘。而北魏之后的东魏、北齐、西魏及北周在风格上也有所继承,在写实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墓葬中陶俑的数量,规模庞大,陶俑的制作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这一时期对之后隋唐时期陶俑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欣赏

(一)魏晋时期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欣赏

1958年在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晋墓中的对书俑是一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主要的材料是瓷土,在制作过程中主要是结合了贴塑和捏塑的手法。对书俑的高度为17.3厘米,分为左俑和右俑,中间有一方几案,砚台、笔架、书箱等器具都刻画地很清晰。对书俑主要表现了两位书吏相对而坐,一人手捧简犊,另一人执笔书写的形态。这件对书俑在细节刻画上非常到位,形态逼真,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氛。1957年南京出土的男侍俑据考察属于东晋时期,高度达到34.4厘米。该俑所表现的男侍呈站立之姿,双手交叉以表恭敬,颈长下肢短的身体比例比较夸张。但是就这件男侍俑的面部表情刻画来讲,显得安定从容,符合当时社会人们对安详、文静之美的追求。

(二)南朝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欣赏

1955年南京出土的扇形髻女俑高度为34.6厘米,刻画了一个带着笑容、眉清目秀、面容比较饱满的女性形象,从名字就可得知这个女俑头上梳的是一种名为“扇形髻”的发型,身着简单的裙装并露出脚尖,这件扇形髻女俑整体给人以一种恬静和优雅的感觉,体现了南朝时期人们的对高雅气质的追求。1960年南京出土的高髻女俑高约37.5厘米,这件女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头上高高梳起的双环髻,可以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双环髻其实是一种假髻,是由假发先做成一定的发髻形状再做成头套戴于女子头上,这是当时社会所追求的一种时尚。这件高髻女俑运用简练的手法将细节和重点刻画得非常深入,是一件杰出的陶俑艺术作品。

(三)北朝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欣赏

1987年在河北磁县湾漳村北齐高洋墓出土的两件大型文吏佣,高1.42米,堪称为北朝随葬陶俑中的“美男子”。他们身材高挑、衣着飘逸、面白如玉、眉清目秀。头戴平头帻,身穿朱红色宽袖衣,脚踏笏头履,面部刻画生动,稍皱眉头,嘴角上翘,描绘出文官温文尔雅的气质。1978年河北磁县东魏茹公主墓中出土的女官佣高约26厘米,是北朝时代陶俑的一种常见形象。刻画的女官以站立之姿呈现,拥有温和的神态、丰盈的面部,头上戴着笼罩,双手摆放自然,总体形象温和大方,显得十分端庄。这些女官俑虽然整体风格比较简朴,但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形象,非常写实,而且神情刻画方面也显得比较生动[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陵墓雕塑中的陶俑艺术既是对古代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具有丰富研究史料的特殊时期,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从而见识古人绝妙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1]支林,胡雪.浅谈中国古代雕塑造型语言及其文化内涵[J].艺术科技,2016(3).

[2]师若予.南北朝晚期大型墓葬出土胡人驱傩画像砖和俑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5).

J328

A

张晓英(1978-),女,河北唐山人,汉族,硕士,邯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河北省北朝时期陶俑的艺术特色及当代价值研究”(编号:HBWY2015-Y-E002)。

猜你喜欢

陶俑陵墓魏晋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陶俑
金字塔不都是陵墓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