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彝族漆器审美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器形漆器彝族

张 萍

(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 昆明 650093)

云南彝族漆器审美

张 萍

(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 昆明 650093)

云南彝族漆器的审美,不仅是从简单的色彩解读和纹样排列形式上的美感角度出发,而应该是集文化和历史、内容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本文对云南彝族漆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进行研究探讨。

云南彝族漆器;器形;纹样;色彩;审美

在美丽的彩云之南,特色鲜明的彝族漆器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今彝族漆器不仅以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具形式呈现很强的功能性特点,同时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它多样的器形、丰富的图案、鲜明的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哲学思想、对自然的认知、宗教信仰,是彝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有形的史书”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人类历史上漆器的使用由来已久,新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器具以陶为主,仰韶文化就出土了施有陶衣,并用黑、白、红等颜色彩绘图案花纹的彩陶器,相比陶器而言,木质漆器具有不易破损、不导热、不漏水等特性,而且还富有光泽,在商代晚期木漆器和硬陶器就较多地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地漆器就多用于各种生活用具,在汉代,四川的蜀郡、广汉郡就以生产精美的漆器而闻名,《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设官管理漆器生产的就有八郡,就已有专门的漆器生产管理机构。宋代就有对云南彝族精美的髹漆技艺的记载,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皮胎漆葫芦是清代彝族漆器的代表作,其造型美观,纹样布局巧妙,制作精美,内装有多套漆木质盘、碗、杯、碟,匠心独运,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彝族漆器主要用于生活用具和毕摩用具。有酒具、茶具、饮食具、食具、盛储具、刀具、马具、毕摩用具等各类造型独特的用具。彝族漆器中酒具以造型多样、形式丰富而颇具特色,这和彝族人民生活喜爱喝酒的习俗有关,其中喜鹊形酒壶,有双足和单足,壶身是具象的木质喜鹊造型,用于装酒,嘴部为倒酒出口,功能设计和外部造型结合巧妙,嘴部色彩为黄色和黑色,单足为圆底,力学运用合理,双翅以黄色依结构刻画,身饰有各种抽象纹样,位置得当,和具象的喜鹊外型和谐统一,非常生动。酒具中扁圆形酒壶(彝语“撒勒博”)和鹰爪杯(彝语“鸠西则惹”)也独具特色。在传统的盛酒器里多以圆肚形出现,而彝族酒具里扁圆形酒壶的扁圆肚、细腰、圆足造型独特,“圆日、扁月”的造型,侧面反映出彝族先民对宇宙运动认识的哲学思想,极具审美价值。鹰遨游晴空,代表勇敢和矫健,鹰爪难得,制成的酒杯象征权力和富贵,是势力和能力的价值体现。在云南、四川等地汉墓中,曾出土有类似中原地区的小口圆腹圜底陶釜,现今的彝族生活用具漆器也有类似的造型。食具中的撇口高足盘多用于盛放主食和肉类,器形上与隋代盛行的高足盘(瓷)相似,和席地就餐的习惯有关,造型上也有圆口直柱的器形,可能是与早期彝族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认识有关系。在唐代高足盘器(瓷)形逐渐减少,低足盘出现,而彝族漆器盛器中也有低足的器形,唐代喝茶之风盛行,茶具(瓷)造型多样,彝族漆器中也有茶具形式的出现,体现了民族文化是一个互相交融并传承的过程。

彝族漆器的图案特色鲜明。其图案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环境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从形式上有具象和抽象两种。从内容上有四类:一是反映自然环境的纹样,如日、月、山纹、芒纹、波纹等;二是反映生活类的纹样,如编织纹;三是反映动物纹的纹样,如涡纹、牛眼、鸡冠、牛羊动物以及蛇虫爬行类动物等;四是反映植物纹的纹样,如花瓣、八角、卷草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以彝族审美习惯而存在,还内涵丰富的文化涵义,例如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涡纹,代表着生生不息,在彝族漆器上多有出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的彩陶中用黑彩绘制的带条纹、三角纹、波折纹、网纹、鱼纹等,以及彩陶钵的口部里沿处刻划有符号,这些装饰手法在当今的漆器上还有沿用 ,

出土青铜器上多出现的芒纹,在很多民族的图案上多有出现,瑶族头饰银质顶盘、基诺族的成人服饰背面也绣有芒纹,彝族漆器上也多有出现。图案的排列多以二方连续和独立纹样构成,独立纹样多用于中心图案。图案的组合以对称的形式最终环绕成圆形,无头无尾,象征生生不息,显现了彝族人倡导的“万物雌雄观”,万物成双为吉、成对为美的哲学思想。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审美不仅要看造型和纹样,还要看色彩是否和谐统一,从而来判断它的美学价值。彝族彩色漆器从古到今仍不超过三色,即黑、红、黄三色,其它装饰用色同样以这三色居多。以红、黄、黑三色绘制的彝族彩绘漆器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色彩和纹样是彝族漆器的重要构成,这三种色彩在彝族的其它器物上也频繁使用。黑黄红三色的运用体现着彝族人民对环境的认知和提炼,与人类生存有着息息相关的象征意义。黑黄红三色是彝族色彩的标志性符号,红色和黄色是原色,也是暖色,搭配使用时视觉强烈,黑色为中间色,以黑为底,黑色的使用使两个暖色的并存起到了调和作用,增加了厚重而不浮的视觉效果。彝族尚黑,以黑为贵,黑色在漆器中为底漆,使用后的木器不会开裂和变形,漆黑底后木器具有光泽和美观的效果。黑色还象征黑土,庄重、肃穆、霸气、沉静、高贵、威严、沉默;黄色象征阳光、光明,光明带来温暖,万物在光的照耀下生长,人类生活之本,给人以光明和幸福之感,代表富足和快乐。红色似血如火,代表着勇敢,热情,火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许多民族都有祭火的习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火把节,也是祭祀火神的日子,是彝族隆重的节日,“红”象征火,给人以坚定、炽热,使人充满活力、幸福、快乐感,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

从色彩和图案排列在漆器上的运用来说,内涵文化寓意的图案通过黑红黄三色的组织呈现,具有彝族审美习惯的特性,同时也侧面体现了彝族的生活习性。盛储类木器漆在撇口部位大多绘有图案,和彝族早期席地的生活习惯有关。在人类早期,由于席地的生活习惯,图案多绘制在物体的顶部,随着坐姿的改变,为满足视线上的美感,图案部位下移,彝族漆器的图案从口到足都有绘制,说明在漆器的发展进程里,早期审美习惯还有保留。图案和色彩依照器形的结构描绘,主次分明,运用合理,整个器具上图案排列疏密有致、色彩明暗交错,富有节奏感。通过点、线、面的排列组织,体现了黑白灰三元素,色彩鲜明的木器漆具有了空间层次感。色彩分布错落交融,整体鲜亮,光泽亮丽,体现华丽、高贵、鲜明而又朴实的彝族审美思想,充分具备完整、和谐、鲜明的艺术特点。

云南彝族漆器的审美,不仅是从简单的色彩解读和纹样排列形式上的美感角度出发,应该是集文化与历史、内容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云南彝族漆器不仅是传统的生活用具,而且也是装饰性很强的特色工艺品,更是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彝族漆器是彝族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造型多样的器形、族群记忆的图案、鲜明的色彩,涵盖了彝族人民对宇宙生命运动、万物起源、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人与自然的认知,承载了彝族的历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是彝族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史书,是彝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彝族文化将以造型独特、古朴凝重的木漆器持续发挥出璀璨的光芒。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马山.浅析凉山少数民族工艺—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4).

K281.7

A

张萍(1974-),女,汉族,云南民族博物馆,本科,馆员,从事民族文物研究和展览形式设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云南少数民族造型艺术。

猜你喜欢

器形漆器彝族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