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记·乐化篇》之“乐乐”释义

2016-02-04傅颖茹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乐者乐记读音

傅颖茹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乐记·乐化篇》之“乐乐”释义

傅颖茹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用音乐提高“君子”的道德修养,对人民实行教化,实现整个天下的大治。其中提出“乐者乐也”的命题,揭示了音乐本源问题,认为音乐是快乐、欢乐之情的表现,欢乐是人之性情与生就有的,通过相应的声音、动作表现,这是自然之道。本文从对“乐乐”之释义论证出发,结合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乐”字两种读音的意义分别作出详细解释,对“乐者乐也”命题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分析“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由此引发了有关音乐教育的感想。

乐者乐也;乐之起源;寓教于“乐”

《乐记》又称为《礼记·乐记》,中国儒家音乐理论专著。这部著作中同时具备了汉代经济学观念、先秦儒家礼乐思想以及上古音乐思想,对儒家古代音乐文化思想进行较为完整的阐述和总结。《乐记·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正因为音乐与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儒家提出“乐者乐也”,即将音乐和快乐等同,认为“人心感于物”,因此产生了音乐,音乐是人生在世的必需品,乐(yue),即是快乐情感的抒发,是人情所不可避免的天生的情感表露。统治者可以利用乐影响人的心理、引导人的行为,从而实现整个天下的大治。“乐者乐也”,前面的“乐”念Yuè,后面的“乐”念Lè,因“乐Lè”成“乐Yuè”,因“乐Yuè”而得“乐Lè”。本文从对“乐”字字源的研究出发,结合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乐”字两种读音的意义分别作出详细解释,对“乐者乐也”命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分析“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由此引发了一些感想。

首先,我们对“乐”字作解释,孙诒让注:“《说文·木部》云:‘乐,五声八音总名’,引申为哀乐之乐,此第二‘乐’字用引申之义。”音乐以五声八音之乐存在;哀乐之乐则被赋予了主体的情感。另有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乐(快乐),(古)来药;”“乐(音乐),(古)疑药。”可以看出二者古代读音并不完全相同。现代字典中“乐”为多音字,读音分Lè和Yuè两种,读音为Lè时,主要意思为喜悦、愉快、享受、对某事甘心情愿;读音为Yuè时,主要意思为和谐成调的音乐。作为一个字的两种读音,“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音乐所能表达的情感是丰富的,而在先秦时代,是以表达主体快乐情感为主的,这一观点从远古时期甲骨文字中可以得到一些考证。与“乐”字相关的甲骨文为,对它的形态有如下几种见解:第一,它的形态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丝弦附在木器之上,即拨弄琴弦发声的乐器;第二,则认为是将鼓置于木架之上,这一解释出自《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对这一文字的阐述。上述两种解释都认为它是表现某种乐器形态的象形文字,使人们联想到弹奏乐器并由此产生的喜悦之情。第三,部分学者认为该字形态表示成熟的谷类,用于表达在农作物成熟待收之际人们的喜悦之情,随之进行歌舞活动。将乐与农作物成熟关联起来,充分体现了远古时期人们对音乐和快乐的理解,即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欢喜。另外, “喜”字也常用来表达快乐之意,与“喜”字相关的甲骨文为,使用乐器鼓的形状来表现喜悦之情。我们从“乐”和“喜”的甲骨文字中对“乐者乐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学者们对于音乐起源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对此有劳动说、游戏说、模仿说、求爱说等,音乐是人类生活的产物,这些说法的相似之处在于无论哪种说法都认为人们最初通过音乐来表达的情感主要是愉悦的、快乐的。劳动说认为人们通过吆喝减少体力的消耗,游戏说认为人们利用音乐开展娱乐活动,模仿说认为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获得快乐,求

爱说认为通过音乐吸引对方并向爱人表达喜爱之意,这些说法都表现出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放松和快乐的目的。比如“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常在狩猎之前或之后,进行模仿狩猎对象和狩猎活动的化装跳舞,借以进行狩猎操练和鼓舞人心,或者用以庆祝集体狩猎的胜利,并抒发欢乐心情”。

同样,《乐记》中对音乐起源也进行了阐述,《乐本》篇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音乐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的情感受到外在事物的刺激发生变化,用音乐来表达。人们通过口表达出“声”,“声”有了抑扬疾徐的变化时就成了“音”,对“音”进行模仿谱曲,辅之以舞蹈,从而产生了“乐”。音乐成为了情感的语言载体,能够使人快乐,影响人的情感。

《吕氏春秋》中的《葛天氏之乐》,三人执牛尾,踏地而舞,这种舞蹈主要表达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快乐之情,同时人们企图通过音乐寄予繁荣兴旺、崇拜图腾、对上天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乐Yuè”与“乐Lè”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通过艺术形式对内心情感进行宣泄,包括诗、乐、舞等形式。从现存的一些以节奏为主的音乐中亦可以发现,比如非洲鼓乐,从其急促狂热的节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对于生存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强烈追求。

《乐记》中“乐者乐也”的命题,表现了音乐和人们情感之间相互的关联。而说到“乐Yuè乐Lè”让我联想到《〈孟子〉两章》的《庄暴见孟子》,其中有言“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对此有解释称“乐乐”中的第一个“乐”字音为Yuè,第二个“乐”字音为Lè,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问道:“一个人欣赏音乐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得到的快乐,哪种更加快乐?”然而最近在搜集资料中无意看到对这句话的另一种诠释,认为“乐乐”应该读“LèYuè”,依据是,如果理解为“乐Yuè乐Lè” ——欣赏音乐,快乐,则这两个“乐”形成了一种承接关系,但是从汉语结构中的承接条件可以看出,在两个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之间必须至少具备虚词或其它成分。而在“乐乐”两个字之间没有虚词或其它成分,因此不能用以表示承接关系。而构成动宾关系的话,念为“LèYuè”,即两个“乐”字分别为意动词和名次,意为“以音乐为乐”,这句话的意思即可解释为:一个人以(欣赏)音乐为乐,和与众人一起以(欣赏)音乐为乐,,哪种更加快乐?对这一句古文中“乐乐”读音的两种诠释都有其合理性,但都表达出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这一观点,音乐形成的初衷就是为了给人提供快乐,音乐可以悦耳赏心,人们逐渐接受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当人们需要表达内心的“乐Lè”时,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达,即为“乐Yuè”, “乐Yuè”与“乐Lè”相互关联贯通。

赵晓生先生的“乐Yuè”即“乐L蔓乐Lè”就是“乐Yuè”的“寓教于乐”教学法让我们受益匪浅,“以乐习琴,习琴为乐,乐中寓教,乐中育人,乐中取乐,乐中作乐”。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音乐教育,也应该围绕情感来开展。说到这里我也有一些新的感悟,寓教于“乐(音乐、快乐)”,“乐”是载体,也是目的。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愉悦人的身心,滋养人的生命。儒家提倡“乐而不乱”,即真正的快乐需要合与礼,音乐作为调和人心、调和社会阶层矛盾、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这种思想仍隐约可见。

从远古时期到西周,《乐记·乐化》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对这一时期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概括。通过以上“乐乐”之释义,从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我国早期音乐以表达快乐情感为主的艺术特点,揭示了“乐Yuè”与“乐Lè”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入理解“乐者乐也”的命题,因“乐Lè”成“乐Yuè”,因“乐Yuè”而得“乐Lè”。

[1]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李纯一.先秦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杨华.先秦礼乐文化[M] .武汉: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祎.《礼记·乐记》研究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李曙明.音心对映论——《乐记》“和律论”美学初探[J].北京:人民音乐,1986(2).

[7]高静,李平. 论我国早期音乐“以乐为主”的艺术特点[J].南宁:艺术探索,2008(3).

J05

A

猜你喜欢

乐者乐记读音
SOUNDS OF THE VILLAGE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那”与“哪”的读音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乐记》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
红粉影院《单人乐队》
我是小字典
“乐者”何以“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