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6-02-04尹新荣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课堂

尹新荣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0)

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尹新荣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0)

音乐欣赏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乐,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上提问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和判断能力,本文通过对提问对象的了解、提问内容的指向、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方法的多样、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的掌握和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音乐欣赏;教学;提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凸显,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是提升他们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尽管音乐教师具备的音乐知识、欣赏经验等比学生丰富得多,但如果教师担任“独白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乐于接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乐于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看法。

音乐欣赏离不开体验、感悟、品味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音乐本身就是人的主观表象,就是人的心灵倾诉,无论是从建构主义理论、接受主义理论还是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对话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主体,它包括学生与作品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成为各种对话的基点。音乐欣赏教学强调的不是知识、内容和意义,而是音乐审美的感受力,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点是“感”,即通过学生听、想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而教师的提问就是为了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对音乐作品进行评论,提高其音乐审美和判断能力。

一、提问对象的了解

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民族地域、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不同的欣赏习惯,甚至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性格特征,都会使学生在音乐的理解、音乐表述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应对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同一个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了解有多种途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问,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既要面向全体同学,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在调查中一般的问题有:您平时有没有听音乐的习惯、在听一首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时能否准确地打出拍子、在聆听音乐时是否会想象出音乐所描绘的情境、在欣赏器乐曲时能否辨别出乐器的名称、喜欢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喜欢哪位歌手或音乐家,等等。除了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在课堂上细心观察,课后个别询问,通过写课后记录的形式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情况记录下来,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音乐欣赏笔记本,教师可以通过批阅课堂笔记和课后随想了解学生音乐欣赏中的基本情况,只有全面了解了音乐欣赏对象的内心和外部情况,才能知道哪些音乐和哪些提问是合乎他们口味的,学生对提问才会充满兴趣,敞开心扉迎接提问,这样的提问才会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问内容的指向

“指向”是指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提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吃透教材,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说,音乐教师要对音乐作品做深入钻研,对作者做全面的了解,确定欣赏的重难点,以及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以此为导向取相关语言作为音乐欣赏课堂上的提问点。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和经验少,音乐欣赏时间要短,提问的内容要感性化,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中学阶段音乐欣赏中,要注意音乐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生活经验,提问的内容要接近于生活,引发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加深音乐和人文层次的理解;大学生思想成熟,经验丰富,

提问的内容不光要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更要顿悟出“弦外之音”,达到情感的共鸣,音乐审美得到升华。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所以提问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音乐心理,贴近学生音乐生活,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话题,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下的桃子”。

音乐欣赏就需要具有“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专家一致的观点是音乐欣赏需要倾听、倾听、再倾听,“听”是音乐欣赏的主体部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王朝文在一篇谈文艺欣赏的文章中也曾说过,虽然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人们总不至于因为欣赏者的不同而把哈姆雷特当成唐吉可德。换句话说,当人们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基本吻合时,才称之为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强调的不是知识、内容和意义,而是音乐审美的感受力,但是音乐知识的提问也是有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对话的敲门石,抽去掉这块基石,好比空中楼阁找不着音乐对话之门。

三、提问时机的把握

孔子告诉我们,向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的时机是要细心选择的,提问过早则学生对欣赏的音乐作品缺乏整体的体验,不能开始就把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拆散成零碎的音乐知识,然后如同解答物理数学一样教学生“音乐欣赏”,学生的审美体验主要是直接来自于对整个音乐所表现的一种意境的欣赏。只听不提问或提问过迟同样达不到真正欣赏的意义,因为欣赏的音乐作品通过多次聆听,欣赏者对欣赏的作品熟悉度过度增强时,没能从新的角度有新的审美体验,同样可能产生厌腻心理,注意力下降,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提问的最佳时机,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学生要完整地听一两遍,就会感受到第一部分的悲伤与沉郁,第二部分较第一部分明朗一些,再现部分是更加哀愁的第一部分的压缩,完整的感性欣赏后,教师抛出问题:“乐音的四种物理属性有哪些?在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再听一遍就会注意到从音高旋律上多次下行四度进行,形成俄罗斯民歌中通常表现悲情、压抑的典型音调,小二度的运用揪心更浓;音值上运用混合拍子,节奏缓慢悠长,尤其是再现段中“休止”的妙用,表达出了内心的呜鸣与失控;音量上第一段主题音调加了弱音器,以此增强内心忧郁的感受;弦乐的音色最能刻画人的内心情感纠葛。

四、提问方法的多样

陶行知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一问齐答,看上去轰轰烈烈,实质上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没有精心设计,口头禅是不是啊,对不对啊,反问太多毫无收益;惩罚性提问,看见学生心不在焉就突然提问,借机整治学生,让学生视提问为畏途,这些提问弊多利少,还不如不问。

提问的方法和类型有很多,直问式,如欣赏《梁祝》前,直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听,这首作品是有哪件乐器演奏的?”这种提问只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枯燥,缺乏创造性;逆问式,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引子部分如叹气,提出问题“如果把引子部分的休止符去掉会怎么样?”这种逆问式能引起学生向深层次思考;比较式,如欣赏了《金蛇狂舞》《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提出问题“这三首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种提问激发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创造式,如听完《沃尔特瓦河》,提出问题“听完您有什么感受,触动心灵深处的东西是什么?”这种开放式提问,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有选择式、诱导式、迁移式等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学问,音乐欣赏有它独特的个性,非语义性、非唯一性,课堂上的提问就要更灵活地运用。

五、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的掌握和运用

音乐欣赏中诱发情感效应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种是音乐音响群体效应,就是说许多人在一起聆听音乐,因为受到群体情感信息的连锁反应,与一个人单独听音乐效果截然不同,周围欣赏信息会感染和调动每个人情感的共鸣,所以如果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陶醉在音乐倾听中,无疑会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鼓励,就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意识并积极投入到倾听音乐中去,反之,如果教师提问后表现出不倾听的姿态,学生也会产生回避、反感甚至抵触情绪,那么问题就基本没有意义了。在提问中教师的目光、面部表情、肢体姿态及师生间的空间距离,都是一种暗示、鼓励和信任,都会增强或减弱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欣赏的兴致,教师的这些非言语行为及本身的动机、兴趣和情绪等非认知因素,能够支持、修饰和替代言语难以表达的态度和情感,都会为提出的问题添光增彩,增进学生对问题的感知程度,保证对话的有效展开,让音乐欣赏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3]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

G623

A

尹新荣(1969-),女,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省部级课题“翻转课堂”在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602)。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音乐课堂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