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独特的意境

2016-02-04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221004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写生逆光意境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4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独特的意境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与李可染提出的意境概念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形而上的精神感悟,后者则是在传统的意境概念中注入真实的意象,化成典型的艺术形象,这意象则是自然美精华部分的集中。李可染总是在别人不留意的地方发现自然美的精粹,并加以强调。形成自己独特的山水画意境。

关键词:意境;意匠;逆光;积墨;写生

一、李可染对意境的解读

1959年六月李可染在《人民日报》发表《山水画的意境》,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理论作专门性的探讨。

什么是“意境”?意境对山水画有何重要性?

李可染根据个人艺术实践与深入研究,提出他的见解,他说道:“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①

李可染认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的精华所在。这和谢赫人物画的“气韵”与张彦远山水画的“立意”有相近之处。1954年李可染首次外出写生,决心用最大勇气从传统中打出来,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有胆量,敢于创造。胆虽可贵,还要有魂,魂即意境,就是艺术的灵魂。创造出来的艺术必须有其精神意涵,能传达艺术家所欲表达的思想感情,创造才有意义,艺术才有价值。例如画三峡就要表现出它摄人心魂的雄伟气势;太湖要画出它烟波浩渺,开阔胸襟之美。意境鲜明,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才是一幅好山水。

李可染在《谈学山水画》中又强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不能创作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对一片景致,不假思索,坐下来就画,结果画的只是比例、透视、明暗、色彩,是用技法画画,不是用思想感情画画。这可能画准,但却是不可能画得好。画出来是死的,没有灵魂。技法是很重要,但是技法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当画家充分掌握艺术规律,表现方法和技法完全听命于思想感情,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李可染特别重视创作对象的典型性,他总是严格遴选那些最具典型性的对象入画,有时这种选择几近苛刻。当我们走遍全国名山大川,到大自然中写生时,要集中物象的精粹,鲜明地反映此情此景的特色。李可染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起:当你站在嘉陵江边上,用电影机拍下络绎不绝的千百艘大小船只,依我看来,真正能入画的可能只有几个。”山水画中的几只小船,虽然是点景细物,如果表达得当,亦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表现船只的外形结构,要选最能显现船只特色的好角度,并且与山水画的主题相契合,把观赏者引入艺术家的思想世界。

针对意境如何产生与获得的问题,李可染说:“意境产生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和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②意境的产生与思想感情有关,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李可染的艺术道路中,写生、情感、意境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由此可看出素描、速写,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为基本功的重要地位。李可染笔下的山顶梯田、林中小溪,都是他经过深入观察,投入思想感情,才发现其黝黑发亮之美。

在新时代,要创作一幅动人心弦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艺术家表达的意境要符合时代新需求。面对此情此景,必须进行艺术加工。具备多样艺术表现手段,作品才能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李可染认为要获得新时代的意境,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深刻认识对象的精神实质;二、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的真挚感情。客观现实的本质美,经过主观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情景交融蕴含新意境得山画。”③李可染在五十年代,开始他打出传统的艺术实践。深入生活,面对真山真水,将对此情此景的真挚感受,借由笔墨传达出来。当部分艺术家还沉溺心中山水时,他的山水作品内容已经与时代精神同步。

古人有古人的“意境”,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意境”。时代进步,艺术水平相对提高。艺术家要有所体会和感悟,意境要鲜明和具备感染力,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一方面深入生活,陶铸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深入学习优秀传统,增强艺术表现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时充实自我,艺术创作必能正确反映时代精神,不致被时代潮流淹没。

二、李可染的意境的特点

(一)意境是意和象、情和景的统一

意境是境和意、景和情的模糊糅合,而境不仅仅是景,意也不仅仅是情。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核心要素,两者互相融合,契合无间。由景触情,境外生意,其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境是糅合,意是生发。例如《雨亦奇》,此图描绘的是阴雨蒙蒙的西湖风光,采用俯视取景,湖中的“三潭印月”、湖心亭、孤山以及湖周围的远山等景物都纳入画面中,淡墨轻染,水天一色,充分地描绘出画家对江南细雨的感受和“雨亦奇”的诗意,表现了雨中西湖的柔和之美。

比较 IDH1 突变型和野生型胶质瘤样本中BICD1 的表达水平,结果(图3C)示 IDH1 突变型胶质瘤样本中 BICD1 的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样 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9,P<0.01)。

(二)意境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

李可染认为,意境既是外物精华的客观反映,更应该是作者独特感情的宣泄。创作的过程,既是客观的典型表现,又是主观的感情抒发,意境正是主客观的统一、融合。由此可见,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已经把个人情感与“境”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艺术从生活中来,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但不等于生活。如1961年的作品《人在万点梅花中》,根据画面题跋说明了李可染创作的来源。他把1956年旅行写生时,画过的《苏州拙政园》和《无锡梅园》二者综合起来,将所见所知,经过所想加工,创造成一种新意境。保留《苏州拙政园》中的亭子和长廊,只稍微移动了位置,园中的绿树全改为梅花。《无锡梅园》运用近似西画的写实手法描绘梅树和花,这幅《人在万点梅花中》只强调盘旋的梅树老干和盛开的花朵,省略细节的描写,画中又增加了泼墨的远山和题跋。画面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现实生活层次更高、更典型、更理想。与直接写生的作品相比,简略并且单纯,笔法和墨韵也更为

讲究,这幅作品正是李可染熟练运用提炼生活、典型概括和超越写实、追求诗意的炉火纯青之作,也成功实现了笔墨及意境上的突破。

所以李可染说道:“山水画不是地理志,不是地理位置的说明和地貌的简单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环境的一定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所谓‘见景生情’。”④由此可鉴,这就是李可染所说的山水画意境。

(三)意境表达出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

意境是画家独特思想感情的抒发,由景象升华为意境,就要求作品能表现出更为深刻、绝妙的画家感受,比如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画中有诗”的境界。例如李可染1984年《山月照弹琴》充满诗的意境,他以写生得来的丰富材料和生动的感受,进行再创造,通过高度的意匠加工,从而营造出诗的艺术境界。涓涓细流沿绝壁而下,将焦点引入正在月下弹琴的两位文人雅士。水流的出口处朦胧衔接远山隐约可以看到虚实的微妙。眼前主峰浓墨积染,笔笔有痕。近景墨色浓厚的苍松,株株挺拔高耸,苍劲金石笔力营造琴音、流水共鸣的交响曲。这是一幅描写古人诗意、月景和点景人物是难得的作品。

1982年《江山无尽》是李可染歌颂祖国江山之美的画作,意境极为特殊,山河位于云海中,好似人间仙境左边山谷水气弥漫,右边小河往上蜿蜒,延伸至天边,彼此相互呼应,蕴含祖国江山绵延不尽的之意。

三、意匠与意境的关系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还必须通过意匠加工来表达。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李可染说:“表现意境的加工手段,叫‘意匠’。在艺术上这个‘匠’字,是很高的誉词,如‘匠心’、‘宗匠’等等。对艺术家来说,加工手段的高低关系艺术造诣的高低,历代知名艺术家,没有不在意匠上努力下工夫的。”⑤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讲究意匠的。在世界艺术中中国艺术的意匠是了不起的。没有意匠就没有中国艺术,所以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画家和诗人为了传达心中的感受,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可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语言。

[注释]

①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

②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6.

③孙美兰.李可染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56.

④李钊.浅析李可染的中国山水画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2.

⑤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0.

[参考文献]

[1]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孙美兰.李可染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4]李钊.浅析李可染的中国山水画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09-02

作者简介:杨迪*杨迪,男,江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写生逆光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vivo X20:逆光摄影展
上期主题完美逆光效果 获奖作品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逆光
当高手遭遇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