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歌剧表演的时代步伐

2016-02-03李娅琼

黄河之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唱法歌剧

李娅琼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中国歌剧表演的时代步伐

李娅琼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欧洲是歌剧的发源地。其主要形式是将声乐、旋律、舞蹈、戏剧、文学等相互融合在一体的舞台表演艺术。歌剧在西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古希腊戏剧,而自歌剧传入我国之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则起源于20世纪初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直至今日,中国歌剧不仅在作品创作,更在表演形式上有了很成熟的发展,中国歌剧的发展也更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也使得歌剧这门“西学东渐”的表演艺术在中国人自己的舞台上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歌剧;表演;时代性;民族性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歌剧的概念

中国歌剧是一门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不仅借鉴了西方的歌剧创作与表现形式,并且与我国的戏曲以及民族元素进行了无缝的融合,从而展现出了一种赋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表演形式,也可以说,中国歌剧并不是中国戏曲,也不等同于西洋歌剧。

中国歌剧不同与西洋歌剧的根源在于,中国歌剧的创作根源源于中国文化,首先歌剧由中国人创作,述说着中国人的故事,而且审美也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可以说,中国歌剧是赋有“中国灵魂”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中国歌剧的特色

众所周知,歌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为歌唱,西方歌剧演唱方法为美声演唱,虽然西方歌剧种类多样,如轻歌剧、喜歌剧、歌舞剧等,但西方歌剧在使用的唱法方法上则是统一的,即美声演唱,而在中国歌剧中则有着里程碑式的突破,很多作品所要求的演唱方法是多样化的。如《白毛女》中,演唱方法要求为民族唱法,《七仙女》中则要求使用戏曲中的唱法为表现手段,所以,不同的中国歌剧作品因剧情的需要,表现手段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中国歌剧最具特色的一点。使用原汁原味的本土唱法可以更准确的演绎歌剧中的故事情节,也使得整部歌剧更具特色。

同时,语言是我国的特色之一,而中国歌剧中的语言也非常具有中国韵味,语言的特点则决定了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演唱素质,不仅要咬字清晰,还要抑扬顿挫的表现歌词中的情感。

二、中国歌剧表演的发展历程

中国歌剧的发展源于西方歌剧的传入,西方歌剧由20世纪初传入我国,而这也是中国歌剧摸索与前进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的展开成为了西方音乐传入我国的标志,这个时期内我国对于音乐的探索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歌剧表演的进度也极为缓慢,显得格外稚嫩,作品多以儿童歌剧为主,如黎锦晖最先创作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这些作品虽然剧情单一,表演简单,但却为中国歌剧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40年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提速时期,这个时期因产生了大量的演唱家而使歌剧表演逐渐变得成熟,如聂耳所饰演《扬子江暴风雨》中的老爹,张权所饰演《秋子》中女主角秋子,这个时期的歌剧表演也逐渐更加自然、真实,形象塑造上也有很大突破,对当时的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我国经历战乱之后,百废待兴,在毛主席的倡导下,歌剧开始逐渐融入地方,与更多的地方元素相互融合,如东北秧歌剧《兄妹开荒》,这些地方元素的融合也是歌剧在唱法突破了美声的限制,从而为之后《白毛女》运用民族的演唱方法吸收了大量的成功与教训,而歌剧《白毛女》的表演形式则广泛的吸收了戏曲、民歌等元素,成为了我国歌剧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杰出的篇章。

建国之后,中国歌剧进入了成熟时期,由先前《白毛女》的成功展演使中国歌剧新的表演方法也脱颖而出,大量的中国歌剧作品孕育而生,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在这个时期,音乐家郭兰英在《玉贵与李香香》、《刘胡兰》等歌剧中的表演在处理唱法与语言的关系上更加的得以协调,同时很大程度的促进了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成熟。使得中国歌剧在演唱、韵味、情感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中国歌剧的时代步伐

(一)雅化的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表演的发展与时俱进的,60年代之后,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大量的歌剧作品不断涌现,如人们熟知的《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等,而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化,也使得歌剧的表演与创作进入了更深层面的探索,歌剧的表演也逐渐转为三种唱法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戏曲唱法、“三唱”结合;这种新型的表演形式建立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之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得中国歌剧的唱法更加具有特点,使歌剧的审美层次又一次的得以提高。

(二)俗化的中国歌剧

有雅就有俗,随着大量音乐元素的引进,以及人们思维的不断拓展,一些音乐家们开始结合流行元素,并加入我国民间俗乐进行创作,创作出了一批符合大众审美的通俗音乐剧,这也是中国歌剧的一个分支,演绎方面则更加大胆,舞台艺术不断创新,使得效果更加震撼。如音乐剧《芳草心》便是很成功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歌曲《芳草心》与选曲《小草》成为了不朽的经典流行歌曲。

(三)中国歌剧的时代性

可以说,中国歌剧表演在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成功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五四运动的摸索发展时期,不断完善、并逐渐走向成熟,从单一的儿童歌剧到模仿,从模仿走向成熟,再从成熟走向创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接力”,所以,中国歌剧是具有时代性的,中国歌剧的发展也并没有停止,它也在一步一步的更加完美的展现给中国以及世界的人民,散发了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歌剧表演的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出,歌剧自传入我国以来,音乐家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步,从而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歌剧表演形式,直至现在,中国歌剧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走向了成功,走向了世界,使得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既是西方表演艺术的传承,更是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奇迹。■

[1] 邱雅州.中国歌剧声乐艺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 郭建民.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音乐研究,2002, 03.

[3] 田亚茹.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4,04.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唱法歌剧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