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央视第十四届“青歌赛”设立“表演素质考核”所引发的思考*

2016-02-03顾大海

黄河之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宿州唱法歌剧

顾大海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由央视第十四届“青歌赛”设立“表演素质考核”所引发的思考*

顾大海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回顾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与往年的不同,是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最后决赛的过程中,设立“表演素质考核”这一比赛环节,针对“表演素质考核”一词的准确性,增设这一赛项的意义,对歌手、观众所带来的收获,以及对中国歌剧的影响,引发作者的思考。

表演;素质;歌剧;表演艺术;歌剧表演

中央电视台停办青歌赛已经好几年了,回顾历届青歌赛,都有给人印象深刻的片段。2010年央视举办第十四届青歌赛比往届又热闹了许多,尤其是在比赛环节上也有较大的改变,由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五种唱法除了要进行五轮的团体淘汰比赛外,最后还要进行五种唱法的单项决赛,同时还加入了综合素质考核,尤其是增设了表演素质考核,大大增强了大赛的观赏性,形成了新的收视亮点,那就是美声、民族两种唱法最后进入决赛的六名选手,将根据选手抽取的一段音乐,运用道具进行角色演绎。对歌手、观众所带来的收获,以及对中国歌剧促进发展的影响等等问题,引发了本文作者对“表演素质考核”环节设立所带来的思考。

一、“表演素质考核”赛项的增设意味着什么?

让歌手们整体艺术素质提高,摆脱只能唱不能演的弊端,这恐怕是此次青歌赛增设“表演素质考核”这一赛项的重大意义。

中央电视台是我国重要的官方媒体之一,对于全国的主流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而每两年由央视主办的“青歌赛”也早已成为全国人民共同享用的文化大餐,同时也是我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青歌赛”中单独设立“表演素质考核”,以一个新的独立的赛项出现在央视荧屏上,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央视主办方提高歌手素质和广大观众的审美能力的举措。它不仅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而且对于发现和培养声乐人才,促进音乐创作和表演的繁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现场剧目片断的可视性

现场歌剧片断的比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美声唱法”选手以外国歌剧片断为题目做表演,另一类是“民族唱法”选手以中国民族歌剧片断为题目做表演。表演题目的内容分为表演提示和表演要求:“表演提示主要是歌剧片断中规定的故事场景和人物所要表演的故事内容。表演要求则是根据所给剧中的音乐,恰当结合道具,正确表现人物的动、静态的节奏变换,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和心情,体现出周围环境和人物的交流。”[1]

根据题目的提示,演员只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借助于现场提供的道具,配合剧中的音乐,不能用语言表演剧中的人物形象,呈现给评委和观众。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必定是少数,广大观众只能通过电视屏幕来观看歌手的现场表演。完全是纯粹的“视听”,听着所给剧中的音乐,看着歌手的肢体和面部表演,以满足视觉和听觉要求。没有活态的文字,不能用语言表达,歌手们只能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活生生的生命艺术,以达到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视觉本源交流。“演员就应该具有通过可见的生命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人物的能力。不说话并不等于无话可说,说话也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还包括许多其它的内容,沉默无语可内心却极不平静。面部表情和手势比语言文字更是内心冲动的直接反应。”[2]若没有平时的文化积淀,要想马上就能捕捉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并能栩栩如生的表现在舞台上,是很难的。相反,只能是外在的表演而没有深度。剧中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自创的艺术想象,同时来自歌手们自己的创意,没有想象、创意和创作激情就没有符合剧情的人物,也就没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魅力。符合剧情的人物形象必须体现规定的情境、体现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意蕴,并且有很深的底蕴。歌手们的表情、肢体语言、气质必须符合歌剧的风格样式要求。尤其是外国歌剧中的人物气质和中国民族歌剧中的人物气质有着很大的区别。那就要求歌手们一定要“演什么像什么”,否则就会闹出“不伦不类”的笑话。

三、给予声乐界业内人士带来的启示

从青歌赛设立“表演素质考核”环节,到歌手现场表演的歌剧片断,无不提醒声乐界业内人士,无论是从事声乐演唱的歌手还是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都要重视声乐表演艺术方面的理论修养,深入了解舞台表演的本质,不仅要学习声乐发声技巧,还要学习舞台上的艺术表演技巧,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表演艺术水平。

另一方面,青歌赛设立的“表演素质考核”环节,也是在向观众推广歌剧和呼唤更多中国特色的歌剧创作出现,中国歌剧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同时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营养,并借鉴了现代话剧,形成了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一直是中国歌剧创作的目标,也是当代歌剧艺术的追求目的,民族化题材是中国歌剧的创作特点,也是与世界歌剧接轨的契合点。只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从中国的戏曲、说唱、歌舞、民歌中汲取营养并加以消化,建设和发展中国歌剧,才能矗立于艺术之林。

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青歌赛设立的“表演素质考核”环节,不仅是对歌手表演歌剧片断的考核,提高歌手的艺术修养,同时也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推动中国歌剧创作的发展,中国歌剧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随着文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世界多元文化的渗透,中国歌剧的创作,应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积极探索中国歌剧的发展之路,创作出更多适合中国人欣赏,又能让世界人民接受和喜爱的中国歌剧作品。■

[1] 第十四届青歌赛视频.百度搜索.董卿现场解说词.

[2] 林洪桐.表演中的创作中的视觉魅力.戏剧艺术,2009,03.

宿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表演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研究成果(szxyjyxm201435);宿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和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研究成果(szxyjyxm201334)

猜你喜欢

宿州唱法歌剧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我觉得我很勇敢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走进歌剧厅
宿州诗群小记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居· 文化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