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合唱练声前的热身练习

2016-02-03胡腊妹

黄河之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腔体热身合唱团

胡腊妹 钟 梅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刍议合唱练声前的热身练习

胡腊妹 钟 梅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合唱训练前的集体热身运动,对活动开身体和声带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开声慢的问题,使团员们的合作更默契、感觉更放松。

合唱;热身;练习

合唱是强调群体音响效果的声乐艺术,它的音准、节奏、音色、声部之间的和谐程度是标志合唱队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合唱前的练声又是合唱艺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唱前的练声使队员在多声部音准等技能方面得到训练,使声音和谐、准确、统一,提高合唱队员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挥其特有的艺术效果。

合唱训练无疑有别于声乐个别课训练,它首先要求所有的合唱队员尽可能地缩小因个体的差异而形成的开声快慢问题,克服日常说话的生理状态,尽快地达到适合合唱训练的状态。在多年来的合唱训练的实践中我发现,合唱训练前的热身运动能大大改善个体差异带来的开声慢、难统一的问题。笔者作为声乐指导在训练南昌航空大学歌翼女子合唱团和南昌航空大学老教授合唱团时,就开始尝试在合唱训练前进行热身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我将按照步骤来谈一谈热身练习过程。

一、无声练习—共鸣腔体的打开和气息的支持练习

(一)共鸣腔体的打开

我们知道在声乐演唱当中共鸣腔体的打开非常重要,他是决定音量大小、声音位置、声音通畅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合唱团的队员个人情况都有所不同,有的声乐学习基础扎实,腔体共鸣效果很好,而有的基础薄弱用不上腔体,特别是业余合唱团,在这一点上本人觉得训练团员们有意识的理解腔体运用和主动使用是很有必要的,我的方法如下:

利用可调节的腔体帮助找到不可调节腔体的打开状态,做到统一通畅。通常合唱队要找到统一的高位置,如果没有畅通无阻的腔体打开的积极状态,是不可能使所有的团员到达头腔的高位置的。我们知道共鸣腔体包括头腔、鼻腔、口腔、咽喉、胸腔、腹腔,可调节的腔体包括鼻、咽、口、喉、胸。

鼻腔的打开:扩张鼻翼,体会鼻窦和鼻泪管的积极张开,我们可以用大哭或大笑前的状态来找寻,亦可用鼻子打哈欠的状态来找到鼻腔的打开。

口腔的打开:我们知道口腔是可调节腔体当中最明显的腔体,口腔的正确打开我们可以借鉴播音主持的口腔打开技巧—提、打、挺、松。具体来说就是提笑肌或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

咽腔的打开:口腔和咽腔是互连的,我们可以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找寻。

喉咙的打开:保持哈欠的状态把舌骨放下并向外、向下扩张。

胸腔的打开:挺起胸膛,双肩往后展并放松,后背线条保持后脑勺、脊背、腰椎在一条直线上。

以上腔体的正确打开都是需要身体的力来完成的,腔体打开后气息再冲击声带才会畅通无阻的到达头腔,形成有效的声音位置和有效的共鸣。所以我认为声音的发声是最后的结果,腔体的打开应是有意识的过程,把过程做好了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通过不断的练习把打开腔体作为一种习惯,是身体的一种惯性,最后要形成不用想也能做好的一种身体的记忆,这样所有的队员声音出来的效果才能有效和统一。

(二)气息支持练习

对于业余合唱团特别是老年合唱团我有以下的体会,老年人的声带老化更需要有效的气息支持,他们的气息支持训练比专业合唱团更紧迫。气息支持一定要靠气息肌肉群的运用,这就必须找到身体的力量也就是气息肌肉群的正确使用。经过多年的总结我感觉五种方法特别易于找寻正确的气息肌肉群的活动状态,具体有:

通过发出无声的“嘶”来找到横膈膜的工作状态,可以发跳音的“嘶”也可以发长音“嘶”,注意发长音一定要团员们尽可能保持长的时值;通过无声的“咳嗽”来找寻膈肌的工作状态;通过快速的狗喘气来锻炼膈肌;通过发出双唇音“嘟”来找到气息肌肉群的支持;通过发舌花找到气息肌肉群的工作状态。我的看法是以上五种锻炼气息肌肉群的方法最好都不要带上元音,用纯粹的气声去找,因为气声不用明显的声带共振,所以也是最需要腹肌、膈肌等气息肌肉群的支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相关的肌肉群,通常做完气息的支持练习团员们都会感觉下腹四周有酸累感,锻炼久了腹肌、膈肌周围的肌肉群就比较结实有力了,对声音的支持也就更有效了。

二、有声练习:结合腔体的打开和气息的支持带上元音统一练习

以上的腔体打开和气息支持都是无声的练习,这个时间大概是在十五分钟,通过有效的腔体打开和气息支持,在带上元音去练就会事半功倍,本人一直不提倡合唱团员的被动接受,主动想好做到都应是有意识的行为过程,发声只是最后的结果,这样练声才不会疲劳,身体才能积极,歌唱才能主动。有声练习我一般不会用声乐小课当中的练声曲,通常我会结合他们的身体运动来练声,多用身体的力量而少用嗓子。具体如下:

(一)母音统一的身体支持

打开腔体并保持,一只手放在头顶或额头,一只手放在小腹,发一个“嘶”再发一个元音u,再带入“a e i o”等其他母音,跳音和长音相互穿插练习。

(二)各个声区统一的身体用力

下蹲后,小腹贴紧大腿感受膈肌的运用,发跳音i和长音i,再发螺旋音i,这个练声和传统的京剧花旦练声相似,这个练习易于找到各个不同声区的肌肉用力点。

(三)声区统一的速度、力度的身体强度练习

元音“a e i o u”用跳音的方式发声,手握成拳放在胸部支点的位置,发声时胸部要保持挺拔不能塌陷,由低到高从低声区向高声区转换发声,注意元音在变化和声区在变化的同时个人的腔体打开状态和后背一条直线的站姿不动,然后循序渐进的由慢到快变换力度练习。这个练习特别需要肌肉的能力。

以上列出的几点无声和有声练习都是结合使用的,也就是元音练习都要在打开腔体、气息支持的基础上完成,它们都不是传统的合唱声乐曲练习,应该来说都是合唱练声前的准备活动,是让团员们懂得如何用身体的力量去歌唱的有效手段,是一种身体的热身练习。通过以上练习能够使合唱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的用力、有效的打开、准确的发声。合唱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懂得用身体的力量去发声,歌唱的效果才能更明显、更集中、更统一,也能更好的运用声带、科学的保护嗓子。

三、结语

声音的训练和美化是通过身体各器官配合协调来完成的。歌唱的过程就是身体的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和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歌唱者身体各器官如果不协调是很难唱好合唱的,更谈不上统一。唱歌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唱歌状态最好。这跟歌唱者通过一天的活动,全身都活动开了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合唱训练,最难的就是有效地解决因队员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开声快慢、声音不统一的问题。所以在我训练的合唱队中通常会有近半小时的热身练习,来尽可能地减少个体的差异,达到统一的用力和有效的用声。■

[1] 马丁元.浅析合唱训练中的准备练习作用[J].黄河之声,2014,11.

[2] 胡洋.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J].才智,2010,08.

[3] 严淑.谈合唱训练前的“热身”[J].北方音乐,2015.

胡腊妹(1980-),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文化、声乐、合唱;钟梅(1978-),女,江西永丰人,南昌航空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腔体热身合唱团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真空腔体用Al-Mg-Si铝合金板腰线缺陷的分析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青蛙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when与while档案馆
开孔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分析
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