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民歌资源概况及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儋州黎族山歌

李 楠

(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海南民歌资源概况及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李楠

(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生活在海南的各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作了很多以民歌来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这些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真实生活,是海南各族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民歌已经成为了海南当前吸引游客的主要文化形式。

一、海南民歌资源概况

(一)黎族民歌

“诗言志 歌咏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的心声,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黎族民歌源远流长,黎族作为古越族的后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不善,为也音而反善之。”虽然我们没有见到过黎族民歌原始面貌,但是在一些收录的民歌当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黎族民歌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黎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归纳可以分为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故事歌、时政歌。

黎族的民歌多数保持着原始的音乐风格。首先在民歌的结构方面较为自由灵活。主要有单句体、双句体、起承转合体和遥谚体。这些不同的民歌结构对不同内容的民歌创作、演唱,都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使得黎族民歌更容易反应生活更容易上口。

黎族民歌调式音阶、节奏节拍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黎族民歌也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但是他多为四音、五音、六音、七音构成徵调式和宫调式、角调式几乎没有。在不同民歌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歌词格式的不同、曲调旋律也会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变化。黎族民歌的节拍是很规整的,多为2/4、3/4、4/4,也有特殊的散板节奏。

(二)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古崖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崖州文化在海南南部地区的宝贵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主要是流传于民间老百姓喜闻乐听的民族音乐文化。崖州民歌如果是从演唱方言的角度来看,它属于海南南部地区从三亚崖城经九所利国黄流佛罗至八所板桥一带民间传唱的歌谣,至今还在这一带兴盛流传着。这些歌谣在坊间都叫土歌或“瓜”,后人为了统一古崖州文化将其称为“崖州民歌”。崖州民歌在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崖州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在清朝时期发展繁盛。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代表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崖州民歌的格律是非常严谨的,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词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结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三)儋州民歌

儋州可以说是一个海南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具记载,儋州市海南最早开拓的市县。在汉武帝时期就设置了儋耳郡,算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中,儋州人民创造了具有儋州独具特色儋州民歌。这也是千百年来儋州人民有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儋州的民歌不但有这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儋州民歌的主体主要分为儋州山歌和儋州调声。

1.儋州山歌

儋州山歌根据语言和生活习惯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的差异,有分为儋州山歌、“客家山歌”和“四里”歌。

儋州山歌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题材的山歌有很大的不同,儋州山歌的吟诵性较强,它和内地一些地区的“吟唱调”相似,但是儋州山歌更赋有音乐性,所以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儋州山歌的曲调是由儋州的一种吟诗调演变过来的,现在的山歌比起过去更加丰富了音乐性和表现力。第一是典型的儋州山歌是第一、二、四句进行时高低起伏的,整首歌曲从高音区开始,并尽可能的在高音区延长高音,然后小跳的形式岛低音区结束。第二是,在山歌的第三句曲调比较婉转,优美、极具陈述性质。第三是在双句结束前都有一个类似于挺短的节奏,更突出儋州山歌的吟诵性特点,第四是,儋州山歌运用了很多的装饰音、倚音、滑音等,加强山歌曲调的变化。

儋州山歌的内容丰富,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爱情歌、时令歌、革命歌、哭丧歌等等。这些山歌的演出场所是没有特殊固定的,多数时间是在村中人聚集在一起时,大家即兴演唱的。这些山歌长短不一,短到4歌乐句,长的可以讲述一个长篇故事,这些山歌演唱场面常叫人影响深刻。

2.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可以说是儋州市最主要的歌种。调声是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格律和曲式结构,从山歌中演变而来。儋州调声有着他特有的节奏,最初是在劳动中传唱,后来儋州人民将电声进行集体对唱,形成了儋州特色的调声。

儋州调声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人们通过进行集体对歌的形式,娱乐传情。歌唱的内容有反应时代背景的,有歌唱家乡风景的,也有宣传政策的,还有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无不涉及,调声同时青年男女交往的重要形式,通过调声传递爱慕之情。儋州调声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这几种民歌是海南目前主要的民歌形式,他们能够一直流传下来除了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之外,也是因为这民歌记载了海南各族同胞在生产斗争与社会各类生活中,创作的符合人民群众的音乐创作形式,这些民歌的不仅仅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思想性。

二、海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省的民歌文化资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海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流传的民歌作品是海南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它也是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起着重要推进作用。海南的民歌资源丰富,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以外,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种类,但是它们都有很多的共性。

首先,海南民歌并不是哪个作曲家创作的,它属于海南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曾经讲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它们不仅仅创造出丰厚多样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出绚丽多姿的精神财富。海南民歌的创作与海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紧紧连在一起。这些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海南各族人民的审美思想的一致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海南乃至全国的民歌艺术资源。

其次,海南民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音乐创作技巧的练习,但是创作起来却非常的自然。曲调也很好上口。这里就表现出海南民歌创作即兴的特点。当然我们现在所有的民歌乐谱也都是通过歌者演唱时记录下来的,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民间音乐的价值,这种口头传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是有利于民歌的即兴创作的,但是有时候这种即兴的方式不容易被记载,因而丢失了很多民歌曲谱。

三、海南民歌的保护与发展

海南民歌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歌作品诞生,这些民歌伴随着海南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娱乐,成为了海南各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南民歌对对宣传海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民歌都是由即兴创作和口头流传,所以很多优秀的民歌作品没有的大及时的记载,不少地方的民歌都集中在几位民间艺人身上,加上大多数青年人都到城市里生活居住,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出现民歌失传的情况,所以就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完善民间的实地考察制度,深入一线搜集材料

实地考察对于海南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不同于学术研讨会,它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深入实地考察可以使专家学者们从土生土长的各族同胞哪里汲取素材,可以使对民歌的评论更赋予真实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收集民间传唱的各类民歌,作为即兴创作与口头传播的民歌,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去挖掘、整理,更好的唤醒海南人民对民歌的保护意识。

(二)学会使用现代化传媒手段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出版专著发表论文,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歌,也起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所涉及的范围还属于比较窄,所以就需要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运用到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当中,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录音等方式将海南民歌进行保存整理,对民间传唱的曲目进行数字化制作,发行,这就对增强民歌对人们的感召力起着重要作用。再如举办传播民歌的电视节目和比赛,通过这种形式对海南民歌的艺术魅力完全展示在大众面前,以提高人们挖掘传承的意识。特别当前的各类娱乐节目众多,低俗化普遍化的整体环境中,借助新媒体传播保护海南民歌资源,这也是我们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四、海南民歌资源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海南省是以旅游经济为主的省份,想要发展旅游业必然要核心的旅游文化做支撑,海南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对旅游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海南民歌是海南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既是重要媒体,同时又是打造国际旅游岛品牌的重要载体,海南省得民歌资源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这种元素已经成为了吸引锅内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是因为气候的因素到海南旅游,更多的游客都是独特地域文化所吸引的。“十二五”期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将海南民歌资源运用到旅游业发展建设当中,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形象。

海南的民歌资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它更是海南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海南各族同胞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使有人了解了海南各时期发展的艰辛历程,海南民歌也传达着海南精神,也加深了游客的海南印象,这些宝贵的民歌资源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着意想不到作用。

对于海南民歌资源的保护也需要我们这些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去挖掘,搜集,对海南民歌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这些中国特有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根基,这是我们特有的中华民族特性。■

[1] 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8,04.

[2] 刘厚宇.海南黎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国会议,2013,11.

[3] 邢孔辉.简论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琼州学院学报,2011,02.

海口经济学院2015年校级科研课题《海南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hjky15-27)

李楠(1981-),男,广州梅州人,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儋州黎族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山歌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苗山歌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儋州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