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音乐文化对海南旅游的影响*

2016-02-03李春鹏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黎族民歌海南

李春鹏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黎族音乐文化对海南旅游的影响*

李春鹏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旅游业一直是海南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而多年来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一直是以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和气候型旅游为主,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知道、绿色知道、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国家提出建设海南岛的战略目标,这将为海南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保护和传承海南特有的黎族音乐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国际旅游到的建设当中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黎族;音乐;文化;国际旅游岛

海南黎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的文化包含了服饰文化、纹面及纹身文化、历法文化、建筑文化、村寨部落文化、餐饮文化、传统手工艺品、民间音乐文化、民俗节庆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直接的影响了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本人从黎族音乐文化的角度谈一谈对海南旅游的影响。

一、海南黎族音乐文化概述

黎族可以说是海南岛上的先民。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公元3世纪,在我国的东南和南部地区,广泛的居住着骆越人,约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作为古越族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迁入到海南岛上定居,后来被统称为黎族。黎族的成为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周秦时期的古籍中有少部分关于黎族的记载,称为“雕题”、“儋耳”等。从汉代开始,又被称为“骆越”、“蛮”或“蛮夷。”从唐代才开始正式的改用“黎”为专用族名,从宋代开始就一直称之为黎族至今。由于历史发展的种种原因,目前海南的黎族主要聚集在琼中、保亭、白沙、五指山等地形成“小分散、大集中”的状况。

黎族的民歌历史源远流长,古籍《吕氏春秋·遇合篇》记载:”越王不善,为野音而反善之。”这里记载的野音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人善长的“野音”。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原始生产劳动中,就已经学会了以歌解劳,正所谓古人劳逸必讴歌,黎族人民通过单纯的呼叫声组建的发展成为有自然音律、能够表达感情的歌曲。虽然我们没有看见原始的黎族人民的劳动场景但是通过现在流传下来的黎族民歌,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候的劳动场面。在海南保亭黎族自治县流传的《砍山歌》、五指山地区流传的《打山歌》,都是对黎族人民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为被贬至崖州的宰相李德裕题诗“今日置身歌舞池”以安慰。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至儋州时,就经常听见“夷声彻夜不息”,当他被赦北归时,又有“黎歌蛮舞祝公归”,这使苏东坡感叹不已:“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明代文豪汤显祖也有记述黎族歌舞场景的《黎女歌》,清代张长庆的《黎岐纪闻》等都对黎族的民歌有所记载。

虽然黎族人民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欺压,但是黎族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恶势力斗争,黎族人民在战争中编唱了大量的民歌,著名的白沙起义时,黎族领袖王国兴,号召黎族人民“紧跟党走闹革命,海枯石烂不变心”,在抗日战争时黎族人民“砍杀日本侵略者,叫他无命回老家”,在同国民党的斗争中,也有“国贼失败流下海,红军生理流回来。”这些黎族民歌成为了黎族人民的在革命中有力武器。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奖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黎族的传统节日。特别是在1988年海南省办大特区,黎族人民更是编唱民歌来赞美幸福生活。

黎族的民歌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劳动场景、时政事态、婚丧嫁娶、神话传说等等领域。主要归纳起来有劳动歌、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和故事歌。黎族人民长期居住在五指山一代,与外地接触较少,保持着原始的音乐风格特征,虽然后来汉人的迁入对黎族的文化有些影响,但是黎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黎族音乐文化是海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的音乐文化是在海南岛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音乐文化。黎族特有的音乐文化丰富了海南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包括了民歌、舞蹈、歌谣、民间器乐、礼仪风俗等等的黎族音乐文化,反应出了黎族淳朴乐观的民族精神。这些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可以说是已经渗透到了黎族的各个方面,从古至今黎族人民都给外民族留下了诚实、勇敢、团结、热情的优良传统,这些美好的品质都用黎族音乐文化一一的展现。海南黎族人民在于外界长期交流中,接受和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但又不是去黎族的特殊性,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黎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非常的重视传统,但是又与时俱进,这也是海洋文明的重要体现。

当然,海南旅游文化也促进了黎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将黎族音乐文化融入到旅游发展之中,我们知道三亚槟榔谷,这里就是黎族民歌、黎族器乐的原生态的展现,目前已经成为了海南旅游的文化特色景区之一,每天都会有黎族传统歌舞的表演,每到旺季游客们排队观看,场面甚是壮观。这就是通过黎族传统的旅游景点进行的综合开发,全方位的为旅游者展示与传播黎族传统音乐文化,同时通过这种独特的黎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表现,成功推动了这一景区的旅游发展。我们可以从景区周围发现,将这些传统音乐转换成旅游商品,并具备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黎族民歌集、黎族传统乐器、黎族音乐表演的服饰,这些都是黎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旅游业中达到的经济效益,而我们从旅游者的反馈来看,当人们真正面对面欣赏黎族音乐的时候,大家对黎族音乐充满一种向往。

三、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黎族音乐发展现状

海南黎族音乐历史悠久,它也代表着海南音乐发展的艰辛历程,黎族音乐文化是黎族人民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黎族音乐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是海南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对黎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网络和现代经济建设的高速加快,对于黎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说巨大的冲击。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外来人口的入住,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传统正发生这改变,学习黎族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加之现代化耕作的进步,原始形态的民间劳作场景基本消失,许多随着产生的民歌正在渐渐消失,再加上民间老艺人的不断离去,这种靠着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再者海南黎族方言种类繁多,黎族音乐的曲调变化多样,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对年轻人,有的学不会,有的又不愿意学,这也是黎族民间音乐处于困境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只进行音乐基础教学而忽略了黎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所以很多学生都并不了解,更谈不上传承了。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的黎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和高校都派出了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黎族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例如南海音乐文化研究基地就落户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都在积极的申报相关课题研究,这表明高校正在承担其黎族音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肩负着传承和学术研究等工作。聘请黎族优秀的民间歌手和艺人进行现场的讲解和示范,并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在保留其本身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加工,整理出一大批适合各场合表演的黎族民歌。如《黎族民歌三千首》中就记载了黎族各种民歌体裁。通过录制出版黎族民歌的CD、DVD光盘,传播黎族民歌。随着旅游业发展不断的提升,海南黎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品牌和国际旅游岛的名片。黎族文化旅游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认可,学多游客更愿意欣赏黎族的歌舞,感受黎族的传统文化,这不但使黎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还增加了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发展。更值得可贺的是黎族民间音乐文化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名录。

四、黎族音乐文化对海南旅游发展推动作用

音乐每时每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人类的生活当中既需要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描绘生活,表达情感;而黎族民间音乐已经将黎族人民千百年来中各式各样的生活和淳朴的感情完完整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黎族民间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的新鲜动力。它既为海南传统旅游形式增加新的内容,同时也给国内外旅游者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比较有益于旅游者接受。旅游者对于旅游本身来说更多的是视觉的效果对旅游地的第一印象,而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可能旅游者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地方特色的音乐或许已经让旅游者身临亲近,这正是音乐所带来的感知行为。因此音乐作为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受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旅游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单纯的景区和吃喝玩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旅游者的要求,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希望有更多样化的旅游形式进入当中,旅游过程中的音乐体验就是人们所追捧的形式之一。例如著名的景区天涯海角,就有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已经为中外游人勾画出一幅热带风光的美丽景色。三亚槟榔谷中的黎族歌舞表演,将千百年来黎族人民的勤劳质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展在游人面前,黎族音乐的旅游的特色在众多的文化旅游中是非常突出的,黎族民间音乐通过黎族特有的民间乐器与独特的黎族民歌曲调相结合表达黎族民间美丽的爱情故事,表达黎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黎族音乐将对海南旅游带来更多的吸引力。黎族音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将海南独特旅游风光和人文精光相结合的完美体验。

从解放初期到现在,海南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家喻户晓的《红色娘子军》,获得了国内外的赞扬,2011年的原创音乐制作秀《海棠秀》,2015年海南省歌舞剧院上演的大型史诗《征程》,海南特色的原创歌剧《哩哩美》,这些作品的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而这些作品里面都融入了黎族民间音乐元素,而题材也都是歌颂海南人民的美好品德,将这些优秀的作品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结合起来,打造海南特有的文化旅游品牌。海南的文化发展离不开黎族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更离不开黎族音乐,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在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的开发方面,充分发挥出音乐文化作为载体的动力作用,是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事业更加辉煌。

五、结语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让外国游客到海南来能够感受和体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海南元素,要让外国游客来到海南就能认识中国,同时也要国人来到海南就能体会世界,更让出国的国内游客感受到,原来在海南就体会到世界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槟榔谷”“呀喏哒”,三亚市的“槟榔村”等都是旅游与黎族文化紧密结合、共赢发展的有力典范。支持黎族特色村寨建设。2015年9月,万宁市文通村、保亭县什进村、白沙县罗帅村等3个村寨顺利通过国家民委的检查验收,被国家民委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省旅游委制订了《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其中有大部分的设想和创意是以发展黎族文化为根基的。想要达到如此的目的,就必须将文化宣传作为前提,而黎族音乐是最好不过的传播媒体,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离不开黎族音乐,而黎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也定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增添光彩。■

[1] 陆丹,王毅武.解读国际旅游岛[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胡启文.浅谈黎族传统文化在海南旅游文化中的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

[3] 蔡华明.海南黎族民歌传承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3,02.

[4] 国研网.海南黎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2013,07.

[5] 符桂花.黎族民歌三千首[M].海南出版社,2008.

[6] 赵京封.海南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方法论探微.艺术教育,2013.

海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重点课题《培养具有海南本土音乐素质旅游人才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HNJG2014-60)

李春鹏(1984-),男,黑龙江双鸭山人,海口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黎族民歌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