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

2016-02-02张诗怡

法制博览 2016年34期
关键词:劳务用工纠纷

张诗怡

新疆大学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

张诗怡

新疆大学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劳务派遣的产生最开始来源于欧美等西方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随后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才在中国生根发芽,快速发展起来。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不稳定因素,加之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所以劳务派遣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矛盾冲突点。每年发生在我国的劳务派遣纠纷也是层出不穷,一方面用工单位得不到最优良的劳动力,同时被派遣的劳动者也常常出现权益的得不到应有保护的问题。劳务派遣究竟是什么?要通过劳务派遣这种方式达到怎样的效果,以及如何解决劳务派遣中出现的纠纷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

劳务派遣是随着全球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工业化不断进步所衍生出的一种灵活的、先进的用工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那么劳务派遣这种形式正好可以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同时由于当今世界经济的流通性十分强大,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要求也相对较高。劳务派遣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的一种灵活、便捷、顺应时代要求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由三方主体所构成,用工单位、派遣机构、被派遣者三方主体共同组成。用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用工需要,从劳务派遣公司聘用所需要的人员,并且由劳务派遣机构为被派遣人员办理劳动合同、发给被派遣人员工资、办理保险、处理劳务纠纷等一系列事情。

二、保障派遣者就业秩序稳定原则

劳务派遣是一种非常好的用工形式,但是这种好的方式要想被好好运用,就需要提供良好的就业秩序。首先,劳务派遣应当明确规定出哪些行业可以通过劳务派遣这种方式用工,那些行业坚决不可以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用工。

三、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劳务派遣地域和行业用工常态化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规模已经十分强大,但是我国的劳务派遣在某些行业中却出现了常态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本质是以灵活、弹性较强取胜的用工方式,也就是劳务派遣不同于常态的劳务合同工,这种形式只是在用工单位需要临时工、季节性工人或者短暂工作时采用的用工方式。

(二)被劳务派遣者同工不同酬、用工比例过高

众所周知劳务派遣作为临时的、短暂的用工形式,劳动者由于不是直接同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所以经常会受到用工单位的压榨,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也就是劳务派遣者与用工单位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是相同的情况下。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克扣劳务派遣者的应得报酬,由于这种做法的而盛行造成了另一项弊端的出现,也就是劳务派遣的用工比例过大,由于用工单位克扣、减少劳务派遣者的工资,所以用人单位更乐于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这样就能够省时省钱的使用劳动力。

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由于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良好有序发展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劳务派遣的立法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劳务派遣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快速且不稳定。加之我国的劳务派遣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没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也没有完善的制度相匹配。所以近年来随着劳务派遣人员的不断增多、派遣机构不断的增加,劳务派遣纠纷也随之越来越多。由于劳务派遣本身涉及三方主体的特殊性质,一旦纠纷发生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谁都不愿意去承担纠纷带来的责任。这样作为被派遣者的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权利就得不到保障。

(二)拓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其实是适应市场规律的产物,但是劳务派遣目前在我国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有很多行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无法使用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虽然劳务派遣存在着一定的难以管理性,但是将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拓宽将会大大缓解我国劳务市场的用工压力。另外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区域间市场以及用工形式的差异很大,所以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劳务派遣政策。

(三)严格派遣机构的管理

派遣机构是劳务派遣的主体之一,同时也是连接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桥梁,所以对于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十分重要。派遣机构应当具有劳务派遣的资格,严格派遣机构的资格审理有助于提升整个劳务派遣行业的素质,同时劳务派遣机构应当有自己严格的劳务派遣程序,既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又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结语

通过立法上的完善、管理上的严抓、劳务派遣行业自身的自治等具体的方法策略,我国的劳务派遣一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土壤,并且发展成为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用工形式,合理的分配劳动力资源。

[1]董保华.劳动制度改革的法学探究[J].中国法学,1992(05).

[2]杨燕绥,赵建国.灵活用工与弹性就业机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D

A

猜你喜欢

劳务用工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纠纷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