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非洲篇)

2016-02-01袁昌齐束成杰肖正春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非洲一带一路

袁昌齐,束成杰,王 鸣,肖正春,张卫明*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2.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非洲篇)

袁昌齐1,束成杰2,王 鸣1,肖正春2,张卫明2*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2.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带一路”非洲国家与我国在经济植物方面的交流历史,介绍了这一地区重要的经济植物。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植物;非洲

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2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亿)。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共60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为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全洲分为8个气候区。它们是:热带沙漠区、半干旱区、热带干湿季区、赤道区(热带潮湿区)、地中海区、副热带湿润海洋区、暖温带高原区和山区。非洲具有多种植被带。西非的几内亚海岸和刚果盆地均有低地雨林。东非有森林和灌木丛;热带海岸线上红树林沼泽地,红树种类繁多,呈阔叶灌木状;西非有阔叶林地及草原。

非洲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和目的地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非洲与古代丝绸之路有较深的渊源,古代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都曾将非洲与亚欧大陆相联系,其中包括将中国与非洲联接起来。非洲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和充满机会的正在复兴的大陆。将非洲国家和地区纳入“一带一路”范围,既满足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愿望,还有利于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古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往来,这就是从敦煌、河西走廊到达阿拉伯世界再逐渐延伸扩展为北、中、南的三条通道。西域在两汉时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克什湖以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当前则泛指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以至非洲北部等地区。阿拉伯国家一般指居民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古丝绸之路广义上讲是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乃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东边以泉州为起点,经过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繁荣局面,促进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技术的传播。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两次留驻非洲,时间达三年之久。1417年冬—1419年七月第五次下西洋时,曾到过非洲及波斯湾。据载郑和船队曾连续四次访问过非洲东部海岸的一些国家和城市,不但促进了中非之间的经贸交流和合作,也推动了整个印度洋地区海上贸易的发展。

汉武帝时,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一方面联络了西亚各国,同时又开辟了从中国到中亚、西南亚直到欧洲大陆的通道。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原产于欧洲、西亚的一些农作物开始传入我国。重要种类有葡萄、苜蓿、胡桃、胡蒜(大蒜)、胡荽、胡瓜(黄瓜)、胡麻(芝麻)、胡豆(蚕豆)、波斯枣(海枣)、偏桃(巴旦杏)、婆那娑(树菠萝、菠萝蜜)、胡椒、齐墩果(油橄榄)、底称实(无花果)、阿月浑子(开心果)、菠菜、西瓜、莳萝等。这些经济作物的传入不仅增加了我国经济作物的种类,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科学、文化、经济交流。海外珍贵的阿拉伯民族农作物、药材和经济植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这些新输入的经济植物不仅增加了我国经济植物的种类,也促进了古代社会的进步。唐宋时期由阿拉伯民族引入我国的农作物新品种几乎涵盖了海外农业种类的各个领域,尤以经济作物和食用作物为多,其中大部分种类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品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输入中国的阿拉伯农作物品种数量众多,品种各异。重要的种类有阿月浑子(开心果)、葫荽(芫荽)、胡椒、回回葱(胡葱、蒜葱)、蔽齐(白松香)、无食子(八旦仁)、波斯枣、莳萝、齐墩(油橄榄)、芦荟、指甲花(海蒳)、阿魏、胡卢巴、押不花(曼陀罗花)等。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在医药方面交流密切。这一时期输入我国的植物药材有乳香、没药、沉香、木香、砂仁、诃黎勒、芦荟、补骨脂、荜拔、苏合香、乌香、胡桐泪等。

两宋时期,阿拉伯和非洲甚至更远地区的香料、药物也随着阿拉伯民族的来华而大量输入我国。著名种类有乳香、木香、丁香、安息香、没药、血碣、苏合香油等。

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比较稳定,植物文化交流也很了很大进展。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郑和船队远航访问了亚非欧三洲30多个国家,在非洲访问了外来药物乳香的产地之一,“香料之角”葛尔传风(今索马里瓜达富伊角),到了祖法尔(今阿曼祖法尔),用丝绸、瓷器换取了乳香、血竭、安息香等药材。明《本草纲目》收载了来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产的很多药材,如胡黄连、补骨脂、茉莉、清黛、番木鳖、莳萝、巴旦杏、无漏子(海枣)、无花果、阿勃勒、没药、阿魏、芦荟、婆罗得等。

建国以来,我国从非洲引种了一些经济植物,如1972年,由东非埃塞俄比亚引入我国云南等省的高产油料作物小葵子(Guizotiaabyssinica),含油率39%~41%,工业出油率31%~35%,亚油酸含量76.3%~78%。

非洲有药用植物2 500~3 000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有丁香、小花风车子、马岛哈仑木、可乐果、血红白叶藤、没药、阿拉伯胶、玫瑰茄、非洲李、非洲豆蔻、乌扎拉藤、沙漠仙人掌、阿皮迪菊、非洲防己、非洲姜、非洲蒿、乳香、南非红茶、南非钩藤、洪迪、圆布枯、埃及槲果、催吐萝芙木、蒙迪藤、蜜树茶、巧茶、孜然芹、奇异果、胡卢巴、辣木、伊波加木、长春花、黄花嘉兰、育亨宾树等。

原产非洲的食用植物有咖啡、黄葵、猴面包树、南非荔枝果、树番茄、葫芦、高粱等;油料植物有油棕、小葵子等;纤维植物有草棉等;饮料植物有咖啡、苏丹可乐果、山地茶、南非红茶、蜜树茶等。原产非洲重要果树植物有树葡萄、蟾蜍树、猴面包树、西瓜、甜瓜、酸豆、四翼豆、枣椰、摩布拉巴李(沙苹果)、咖啡、牙刷树、神秘果等;非洲重要蔬菜植物有蕹菜、长豇豆、四棱豆、木薯、木豆、庞巴拉花生、秋葵等;原产非洲重要花卉植物有虎尾兰、松叶菊、百子莲、大花君子兰、非洲茉莉、南非凌霄、非洲紫罗兰、唐菖蒲、花叶芦荟、吊兰、南非相莲、虎眼万年青、旅人蕉等。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Plants in“One Belt and One Road”(Chapter Africa)

Yuan Changqi1, Shu Chengjie2, Wang Ming1, Xiao Zhengchun2, Zhang Weiming2*

(1.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2. Nan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xchange history of economic plants in OBOR, the countries of Africa with China and introduced important economic plants of this region.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economic plants; Africa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3.001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共性技术研究(2012BAD36B01)。

作者简介:袁昌齐,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分类和资源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张卫明,研究员,博导,从事经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E-mail:botanyzh@163.com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6)03-0001-02

猜你喜欢

非洲一带一路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非洲行记(三十三)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鼓,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