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2016-01-31杨丽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肌注嗜血血清型

杨丽华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3)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杨丽华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斯病(Glsser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细菌性传染病。发病时主要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细菌有多种不同的形态。该菌至少有15种血清型,我国的主要流行菌株是4、5、14和l5型等,目前还有部分血清型不可定型。

1 流行病学

该病呈现世界性分布,我国分布也比较广泛,逐渐呈上升的趋势,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天然宿主,通过直接接触相互传播,而且,不同年龄的猪只,都易感染,但主要危害乳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前期。

猪场长期存在的母猪、公猪是感染猪群的病原库,由于母猪排菌频率相对较低,只会有一小部分被感染而成为亚临床携带者,并且加之母猪的抵抗力相对较乳仔猪强,不容易爆发出来。在母猪的哺乳期,由于会释放具有毒力和无毒力的菌株来感染仔猪,细菌并逐步在仔猪体内增殖,很有可能携带病原的仔猪在亚临床与临床症状之间摇摆,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应激增加,体质变弱、天气突变等因素而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发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发病率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60%。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采取细菌分离与PCR结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猪群进行检测,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食欲不振、厌食、跛行、反应迟钝、关节肿胀、共济失调等,常伴随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重症者可能死亡,感染后可能留下部分后遗症,如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导致不适合作为种用。肉眼能观察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素性炎症,如在心、肝,肺、腹膜、心包膜、胸膜、关节表面等,尤其在关节等地方表现更为突出,如腕关节和跗关节,经常看到浆液性、化脓性渗出物。

3 诊断

本病诊断时应注意与链球菌、猪丹毒丝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等相区别,本病确诊有赖于细菌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初步诊断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来判断。肉眼观察诊断需要注意与败血性细菌感染进行区别,如链球菌、猪丹毒等。尤其是与猪链球菌在一些症状上非常像似和接近。如果需要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试验室诊断:(1)细菌的分离培养诊断:通过无菌器材抽取一部分积液,最好的标本是关节液、脑脊液或心脏血液,在试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业也可将副猪嗜血杆菌鉴别开来;(3)在血清学的实验室诊断方面,通过建立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技术,可对该病做出迅速的诊断。

4 预防

4.1 猪场、猪舍环境控制

首先,猪场建设应该寻找适宜养殖的环境,猪场的建设最好远离居民生活区,距离高速公路或者交通要道有适当距离(1~2km以上),这样对于猪场防治外来疾病有一定的天然屏障作用,通过猪场周围的植物能过“过滤”绝大部分有害微生物,起到保护猪场猪群免受外来疾病的威胁。

其次,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猪场内外环境严格执行良好的环境卫生制度和定期的消毒制度,通过对蚊蝇、老鼠、外来人员等可能带来的疾病携带传播源进行预防有良好的效果。一旦出现发病情况,及时隔离、治疗发病猪,淘汰猪和死猪要按无害化处置规范要求妥善处理。严格的环境卫生消毒和带猪消毒,1~2次/ d,坚持一周左右,常用的消毒剂有聚维酮碘、卫可等,通过彻底消毒进行控制。

4.2 定期对母猪、公猪进行地方流行病样品的送检

由于猪场的经济实力不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猪流行病情况,有选择性的采样进行送检,掌握猪场不同猪群的健康状况,这样既经济又可靠一些。

4.3 断奶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后的仔猪到生长育肥前期或者说挑选作为种用的后备猪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各类猪群最难饲养的阶段,保温要做好,饲料添加要少量多次、均匀采食,卫生、消毒要搞好。清洁、干燥、良好的空气质量环境会大大降低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

4.4 疫苗的使用

疫苗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发达国家,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应用的比较广泛,如美国、西班牙、丹麦等。通过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能控制该病的发生,但要注意,发病菌株血清型与疫苗的血清一致性,引发疾病的副猪嗜血杆菌与免疫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不同导致缺乏保护。研究表明,该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在一个特定的地区,清楚地掌握最流行的血清型与疫苗一一对应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5 对症治疗

开展群防群治,一旦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置的基础上,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敏感药物群防群治。

5.1 淘汰部分猪只

将失去治疗价值的猪只,如严重呼吸困难、卧地不起等病猪进行扑杀淘汰和深埋。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开支,另一方面,对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也具有缓解作用。

5.2 饮水投药

在饮水中投放电解多维、抗生素药物,其他中药如板蓝根可溶性粉等,可以提高全群的抗病能力。实践验证,猪生病时是一种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情况,宜增加日粮中VC、VB用量(按常量1.5~2倍应用),同时混饮复方电解多维(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葡萄糖等)或补液盐,通过调节生病猪群的生理代谢机能,增强其抗病力,有助于短期快速控制疫情。

5.3 饲料投药

西药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优选敏感药物是青霉素、头孢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庆大霉素以及磺胺等,在治疗各种猪病时,建议将几种药物联合用药与交叉用药相结合,切勿长期使用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一些经验配方推荐给大家:林可霉素可溶性粉l000g/t,每天2次,连喂一周;阿莫西林500g、泰乐菌素800g/t拌料,连喂一周;利高霉素400g/t、磺胺二甲嘧啶800g/t料,连喂一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0.5%~1%拌料整群投喂,连喂一周。上述的几种方法可明显控制本病。

中药复方:黄芪多糖组方:黄芪多糖、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粉碎拌料,每天2次,连用7d。

5.4 个体治疗

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氨苄西林钠、复方青霉素、头孢噻呋钠任意其一0.1g/kg)肌注,每天2次,连用2~3d。

肌注:恩诺沙星(10%)0.1ml/kg,氟甲霉素(30%)0.05ml/ kg,2次/d,连续2~3d。肌注:林可霉素注射液,0.2ml/kg,肌肉注射,2次/d,连用3d。肌注:磺胺注射液(0.2~0.3ml/kg)肌注,2次/d,连用2~3d。

6 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中药保健是较为合理,系首选,其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保健常用的药物还有益生素、酸制剂等。益生素、酸制剂是改善猪群胃肠道菌群平衡,可促进动物生长,防止腹泻,抑制动物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杨丽华(1977-),女,云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防疫及监测、畜牧科技推广。

猜你喜欢

肌注嗜血血清型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