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胃论治艾滋病口腔溃疡

2016-01-29邬欣怡王丹妮郭会军

中医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脾胃论口疮口腔溃疡

邬欣怡,王丹妮,郭会军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经验·

从脾胃论治艾滋病口腔溃疡

邬欣怡1,王丹妮2,郭会军2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艾滋病口腔溃疡是由于HIV感染出现免疫功能受损发生的常见机会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通过查阅前期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脾胃论治艾滋病口腔溃疡,以期降低本病发病率,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并发口腔溃疡提供借鉴。

艾滋病;口腔溃疡;脾胃;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导致机体免疫屏障破坏,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生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感染性疾病。口腔溃疡是艾滋病病程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临床上约有95%的艾滋病患者伴有口腔溃疡,且有约1/3的患者随着免疫功能的破坏病情逐渐加重,并易反复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CD4+计数和病毒复制有关。中医学认为:艾滋病口腔溃疡基本病机为“疫毒”伤脾,脾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湿热蕴结,火热熏灼口舌而致病[2]。本文从脾胃入手,论述其对艾滋病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的影响,认为艾滋病口腔溃疡重当治脾,以期对今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 艾滋病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

艾滋病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其病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七“口齿门篇”论曰:“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所受之本也。”《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云:“脾胃既为阴火所乘……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诸病源候论·口舌候》亦曰:“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脾气冲于口舌,故口舌生疮也。”可见,本病的发生除与HIV感染相关外,还与“虚”“火”“热”相关,而基本病机以脾虚为主,湿热为标。据“虚”“火”“热”之虚实,艾滋病口腔溃疡可首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常见阴虚火旺、气血亏虚,实证常见脾胃伏火、心脾积热[3-4]。业界对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认识亦可总结为虚火型和实火型2类,如伍德军等[5]认为:本病病因为素体虚寒,阳气不足;病后体虚,阳气恢复不足;起居失常、劳累过度、情绪忧郁或过激耗伤元阳;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寒凉或反复运用寒凉清热之剂(包括用抗菌素)损伤阳气,病机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虚阳上浮,灼伤口肌所致。董伟等[6]根据王琦教授的“体病相关”理论总结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湿热体质”发病观,指出实火湿热体质患者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高发人群。李发枝教授根据“疫毒”首先伤脾特性,认为艾滋病患者脾胃较常人虚弱,脾虚生湿,湿蕴日久而生热,热盛则肉腐,形成口疮[7]。因此,在艾滋病口腔溃疡的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固护脾胃。

2 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

2.1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开窍于口,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心开窍于舌;足少阴肾经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冲、任、督脉皆上至口唇。故“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而最为密切的当属脾胃[8]。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生五味,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9]。脾胃健则四脏旺,是保证机体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2脾虚生湿是艾滋病口腔溃疡的基础

李发枝教授认为:艾滋病“疫毒”首先损伤脾脏。脾脏受损,运化功能失常,一方面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输布,气血化生无源,渐而导致心肝肺肾受损,终致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虚阳上发而为口疮;另一方面,脾运化不健,则湿邪内生,脾虚水湿内停,蕴久化热,湿热之邪弥漫三焦,上熏与口,故而形成口疮。傅慧婷等[10]认为: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湿从中生,气虚湿火贯穿口腔溃疡发病的始终。王丹妮等[11]从艾滋病病因病机出发,认为湿邪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具有相关性,脾胃受损、滋生内湿可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诱发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

2.3免疫功能低下重当治脾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可被看作是机体的免疫屏障。有研究[12]发现:脾胃受损导致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缺乏,进一步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理功能,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从而使HIV复制得到相应的加强,并增加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可见脾脏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崔永华等[13]从脾胃出发,运用具有健脾益气功能的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减少了感染且促进了免疫功能重建。

3 选方用药,顾护脾胃

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口腔溃疡善用经方,选取《金匮要略》中治疗狐惑病之甘草泻心汤加减以补虚温中,清泻湿热[8],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方中甘草补益脾胃,使脾胃之气复职;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使脾胃不为湿热所肆虐;半夏、干姜以宣畅中焦气机,使湿热之邪无内居之机;党参补中益气,与甘草相用,以治病扶正驱邪;诸药相合,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14]。党中勤运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难治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15]。李耀清等[16]运用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65例AIDS/HIV口腔溃疡患者亦取得满意疗效。由此可见,注意顾护脾胃,培补中焦对艾滋病口腔溃疡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4 小 结

综上所述,艾滋病口腔溃疡根在脾胃,“疫毒”伤脾,脾虚及脾虚生湿是本病发生的关键。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从脾胃论治,采用固护脾胃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也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并发症提供了思路。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7-40.

[2]谢春娥,薛晓轩.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2,5(10):793-797.

[3]龙惠珍,殷洁,夏永良.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小鼠IL-2、IFN-γ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3):523-525.

[4]胡建东,孙靖,薛鸾,等.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分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348-2351.

[5]伍德军.扶阳温中健脾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3):35.

[6]董伟,倪诚,英孝,等.从湿热体质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中医杂志,2014,55(15):1339-1340.

[7]徐立然,郭会军.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经验集[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3:58-59.

[8]王娟,郭荣春,李培.李培脾胃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3-4.

[9]刘志斌,杨冀平.中医脾胃学说与艾滋病中医药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999-1001.

[10]傅慧婷,窦丹波.从气虚湿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四川中医,2012,30(10):20-22.

[11]王丹妮,陈秀敏,蒋自强,等.湿邪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038-3040.

[12]李娟娟,郑克勤,万青青,等.营养干预与艾滋病防治[J].皮肤病与性病,2009,31(1):19-22.

[13]崔永华,樊德春.益艾康胶囊合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艾滋病口腔溃疡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21-522.

[14]黄朝安,柳佳,柯友刚.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腔溃疡验案四则治疗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388.

[15]党中勤.甘草泻心汤治疗艾滋病难治性口腔溃疡25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84.

[16]李耀清,杨巧红,甄麦义.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HIV/AIDS口腔溃疡65例[J].江苏中医药,2008,40(10):68.

(编辑马虹)

1001-6910(2016)10-0042-02

R512.9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0.20

2016-05-02;

2016-08-16

猜你喜欢

脾胃论口疮口腔溃疡
从脾胃论治喉源性咳嗽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研读经典——《卑胃论》心得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口腔溃疡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