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源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2016-01-26陈邵桂

关键词:魏源

陈邵桂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7)



魏源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魏源是最早“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他编撰出版的《海国图志》一书“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并获得了近代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魏源; 中国近代化; 《海国图志》

一、魏源是最早“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曾经远远走在世界各国前列。当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在10—11世纪先后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已经上千年,到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唐宋时期。孙中山说过:“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所处的地位比现在的列强像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还要高得多。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中的独强。”[1](P678-679)同样,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也认为:“近代以前时期的各种文明中,没有哪一种比中国的文明更先进,更优越。”[2](P17)可是,当欧洲主要国家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我国却仍然处在封建社会故步自封不能自醒,以致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不堪一击,终于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毛泽东指出:“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3](P343-344)也正因为这样,落后挨打的规律在近代中国社会就凸显出来了。

我国在世界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为什么由盛而衰,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分析:“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4](P78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还说过:“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5](P804)邓小平非常明确地指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6](P90)江泽民也指出:“清朝从1644 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1662年到1795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7](P48)可见,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直接原因。

在中华民族存亡危急之时,“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8](P1469-1470)魏源就是最早“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禁烟期间,为了考察外国的情势以利于打击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组织人员翻译外文资料,并将英国人慕瑞所著有关世界各国地理、社会、民族等资料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译整理为《四洲志》一书。1841年6月,林则徐被朝廷革职充军,在途经镇江时,委托魏源著书介绍国外的情况,并向他提供了自己主持编撰的《四洲志》一书。在林则徐的影响和支持下,以《四洲志》一书为基础,魏源进一步收集资料,编撰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先进文化,因而成为最早“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9](P1),拉开了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序幕,并成为对外开放向外国学习的经典性口号流传至今。因此,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评价“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时,也特别指出:“他的友人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道光二十四年初版,记事更详备。”[10](P21)

二、魏源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中国社会“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决定了外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这一顺势而为之举,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评价:“‘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末脱离净尽。”[11](P323)也就是说《海国图志》一书的出版,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而长久的影响。据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一书中记载:“邵阳魏默深(魏源,字默深——引者)先生著作等身,所著《圣武记》、《海国图志》,尤风行海内。”[12](P85)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海国图志》一书的出版,深深影响了一批忧国忧民之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Ⅵ)》一书在《鸦片战争书目解题》中介绍:“《海国图志》50卷,其书成于道光22年9月,书出风行一时。至道光27年,扩为60卷。至咸丰2年,更补成百卷,刊于扬州。……在当时实为国人自编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对于当时思想界发生极大影响。……其‘师夷人之长技’,‘坚船利炮’等说,实自是而起。”[13](P507)“师夷人之长技”一说,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一文中表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14](P1),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表述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5](P1)此后,各种介绍国外情势、提倡向外国学习的图书相继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如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冯桂芬于道光二十八年出版的《校邠庐抗议》一书,书中分析中外战事我国屡败的原因时说:“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而人材健壮未必不如夷。是夷,得其三我得其一,故难胜。”因此,冯桂芬也特别赞赏:“‘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16](P198)在长期闭关自守日趋没落的晚清王朝,终于有人发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声音,也就是说在落后挨打的危机中,“先进的中国人”获得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认识。这就是冯桂芬称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由,即开风气之先,所谓“实在乎是”的“是”,所指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张岱年主编《中国唯物论史》一书认为:“《海国图志》一书,不管是洋务派、后来的改良派或一般士子都争相诵读,影响很大,可谓开一代之新风,起了很重要的启蒙作用。”[17](P854)

二是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的影响。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一文中说过:“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洋务运动为了富国强兵,是‘师夷之长技’;戊戌变法为了救亡图存,是吸取西学以变政;辛亥革命为了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是要建立一个西方早已出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8](P26)所谓“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即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为对三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的影响。

1860年12月,洋务运动倡导者之一曾国藩在一份奏折中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19](P163)1861年7月,曾国藩在另一份奏折中还提出,购买外国的轮船火炮来加速打破西方国家垄断热兵器的局面。[20](P171)曾国藩“师夷智”的思想,显然受到“师夷之长技”一说的影响。洋务运动重臣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一文中说:“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其长亦差与西人等。艺事,末也,有迹可循,有数可推,因者易于创也。器之精光,淬厉愈出;人之心思,专一则灵;久者进于渐也。此魏子所谓师其长以制之也。”[21](P2255)以上表明,《海国图志》一书对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一书中写道:“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22岁……游香港,览西人宫室之瓖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乃复阅《海国图志》、《灜寰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22](P8-10)可见,康有为是深受《海国图志》一书影响的。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中说:“我国迫于外侮,当变法者,盖六十余年矣。然此六十余年中,可分为四界:自道光二十余年割香港、通五口,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说,林则徐乃创译西报,实为变法之萌芽。”[23](P21)可见,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不是偶然的,而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他们也深受魏源、林则徐等先哲的影响。吕振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中断定:“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基本上是渊源于龚魏的。”[24](P507)“龚魏”即龚自珍、魏源。

关于《海国图志》一书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萧致治认为:“魏源还提出师法西方的一条重要原则,……‘塞其害,师其长,彼且为我富强;舍其长,甘其害,我乌制彼胜败!’这确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继魏源之后,近代的先进人物几乎都赞同这一原则。孙中山把它称为:‘取那善果,避那恶果’。”[25](P26)孙中山早年即赴檀香山接受西式教育,青年时期在香港接受西方医学教育,其在从事革命活动之前就提出的“仿行西法以筹自强”[26](P2),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显然具有传承关系。

三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继续影响社会人心。据一位湖南邵阳籍人士回忆,1946年,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在谈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湘西会战时对他说:“我当时主持制定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案》,其战略思想与战术运用方针都是从你们宝庆(邵阳旧名宝庆——引者)先贤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借鉴来的。……我们总的作战方略是采取攻势防御战略,利用湘西山区险峻地形,诱敌深入,逐次抗击,分割包围,聚而歼之的战术方针。这是魏源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提出的‘要善于调度’,‘使敌人失其所长’,因此我们就要‘窃其所长,夺其所恃’,采用‘四路设伏,引入死地,聚而歼之’的战术经验。所以说,去年夏季湘西会战的胜利,从战略战术来说,魏源是我们的老师。”[27](P266)湘西会战发生在1945年上半年,距《海国图志》一书1842年50卷本出版已逾百年,距《海国图志》一书1852年百卷本出版也近百年。这一史实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海国图志》一书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深刻又长久。

《海国图志》在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其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乃至后来历史人物、事件都有深刻影响,由此可见,梁启超对《海国图志》一书“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的评价是客观准确的。杨慎之在为黄丽镛的《魏源年谱》所做的代前言——《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中充分肯定:“《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应该说是一种公正持平之论。”[28](P5)关于《海国图志》一书的影响,魏源也是有所预料的。他说:“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29](P31)也就是说,如果能“师夷长技以制夷”,改变闭关锁国的旧习,形成对外开放的新风,东方的中国一定能与西方国家一样发展强大,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近代以来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肯定魏源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杰出贡献

古代中国有过对外开放的先例,如晋唐时期佛学的引进等。清王朝中期以后,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当时国人自上而下几乎成为井底之蛙。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到了近代,在拥有“坚船利炮”的洋人面前,沦为落后挨打的弱国。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一书,在近代中国社会最早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及先进政治文化,为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近代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

张之洞在《劝学篇》一书中明确指出:“《海国图志》,是为中国知西政之始。”[30](P127)

王韬在《扶桑游记》一书中认为:“‘师长’一说, 实倡先声。”[31](P202)“‘师长’一说”,即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一文中所表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表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一书,最早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及先进政治文化,影响极为深刻和长久。梁启超更是在多种著作中,充分肯定了魏源宣传介绍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首创性贡献。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书中说:“新思想之萌蘖,其因缘固不得不远溯龚魏。”[32](P97)(“龚魏”即龚自珍、魏源——引者)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还说过:“外国地理,自徐继畲著《瀛寰志略》,魏源著《海国图志》,开始端绪。”[33](P82)

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中说:“《海国图志》一百卷,厥为国人谈瀛海故实者之开山,而其要归于‘以守为攻’、‘以守为款’、‘以夷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语重心长。”[34](P67)“开山”,即首创。“厥为国人谈瀛海故实者之开山”,强调了《海国图志》一书宣传介绍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首创性贡献。

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一书中论及魏源对戊戌维新变法的影响时指出:“他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思想家。”[35](P321-324)

周谷城主编的《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政治法律卷》一书认为:“《海国图志》是中国最早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的专著。对千百年来以中国为‘天下’、为世界中心的传统观念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深刻影响了中国士大夫的世界观。”[36](P476)

白寿彝在《近代中国的史学》一文中评价:魏源“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强寻找真理的努力方向。”[37](P738)

肖萐父等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一书指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则为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思想。”[38](P297-298)

陈其泰等在《魏源评传》一书中肯定:“‘师夷长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起点。”[39](P472)彭大成在《中西冲突交融中的湖湘文化——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抉择》一书中说:“尽管魏源对欧美各国的介绍还是初步的、肤浅的,还有许多不够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但他所开启的‘西学东渐’过程,从此把欧风美雨引进中国。从中国近代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进行的中西文化大交流从此揭开序幕。”[40](P1028)

综上所述,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拉开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序幕,是近代中国人“知西政之始”。魏源为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得到了近代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26]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梁于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14][15][29]魏源.魏源全集(第4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4.

[10]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11]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10·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2]薛福成.庸盦笔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13]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Ⅵ)[M].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1954.

[16]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下篇)[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7]张岱年.中国唯物论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8]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9][20]朱东安.曾国藩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1]魏源.魏源全集(第7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2]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3]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10·戊戌政变记[M].上海:中华书局,1989.

[24]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M].上海:生活书店,1947.

[25]刘泱泱等.魏源与近代中国改革开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7]陈新宪.九十年沧桑[M].邵阳:湘邵新出准字,2001.

[28]黄丽镛.魏源年谱[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0]张之洞.劝学篇[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1]王韬.漫游随录·扶桑游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3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4]钱基博.钱基博学术论著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5]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M].北京:三联书店,1986.

[36]周谷城.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政治法律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37]龚书铎.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8]肖萐父等.中国哲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9]陈其泰等.魏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0]彭大成.中西冲突交融中的湖湘文化——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抉择(下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Wei Yuan and the Cours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HEN Shao-gui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After the Opium War, Wei Yuan compiled and published World Geography Records, so he became “the advanced Chinese person” “searching for the truth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firstly, and deeply influenced the cours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This has been fully affirmed by people from all circles since modern times.

Key words:Wei Yuan; China’s modernization; World Geography Records;

作者简介:陈邵桂(1956—),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也由此被动地进入近代社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魏源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近代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研究”(12YBB074)

收稿日期:2015-09-11

中图分类号:B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5)06—0005—05

猜你喜欢

魏源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小卷阿”追思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一片冰心在玉壶
论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对魏源思想的传承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漫画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林则徐、魏源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吗?
试论林则徐、魏源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