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26陈鹏飞王晓旦李学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比夫代偿乙肝

陈鹏飞 王晓旦 李学海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鹏飞 王晓旦 李学海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替比夫定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替比夫定;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安全性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人体体液与血液进行传播[1]。临床资料显示,有25%左右的慢性乙肝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肝病的晚期表现,这一类患者对于各类治疗药物的反应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报道显示5年内生存率仅为14%[2]。乙肝病毒复制导致的免疫损伤是慢性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所以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非常关键。替比夫定是治疗乙肝的常用药物,具有选择性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效果较好。本文探讨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应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5.12±4.68)岁;Child-pugh评级为:B级33例,C级15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6.39±4.57)岁;Child-pugh评级为:B级32例,C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采用保肝、利胆治疗,同时补充白蛋白,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口服替比夫定600mg/次,1次/d,以24周作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肝区没有压痛和叩痛,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通过B超检查肝纤维化症状显著减轻;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肝区没有压痛和叩痛,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B超检查肝纤维化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较小,实验室和B超检查的结果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生存质量评分主要对患者的自觉症状、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总分为14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为期2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得分为(121.7±13.5)分,对照组为(98.4±15.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未经药物干预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复制造成肝脏坏死,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替比夫定属于新型强效抗病毒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具有强选择性抑制作用,不会对人体正常聚合酶造成破坏,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较少[5]。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替比夫定能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在本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的给予替比夫定,最终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叶素素,张新雷,徐伟.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观察.山东医药,2015,55(2):65-67.

[2]徐永虹.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9):1985.

[3]王典.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3):58-59.

[4]韩英.替比夫定用于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回顾性研究//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2011:150-151.

[5]李磊,刘伟,陈玉涵,等.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北京医学,2014,36(12):1017-10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99

2015-11-11]

116113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陈鹏飞 李学海);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晓旦)

猜你喜欢

比夫代偿乙肝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替比夫定治疗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104 周疗效分析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