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2016-01-25犹家斌

种子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民生产

犹家斌

(瓮安县江界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黔南 550400)

试析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犹家斌

(瓮安县江界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黔南 550400)

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总结了推动农业技术提高的方法,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案,给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农业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农业水平发展的源动力,是指农业在国际竞争形势和国情压力等因素的综合刺激下,农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高新技术手段革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在中国特色国情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1 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因素制约,具体分析如下:

1.1 人口压力大

1.1.1 人口总量大

据统计,截至2015年初,我国人口总量超过13.6亿,人口总量大,而我国地貌特征丰富,地形多变,加之近些年来工业污染程度加剧,适宜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再度缩小。此消彼长之下,我国对单位面积粮食的出产量要求上升到极高的程度。

1.1.2 农业人口数量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很大。但大部分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较小,采用的耕作方式也是以传统的人力耕作为主,现代型机械化生产尚未开展,生产力普遍低下。

1.2 自然资源不足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1/2。作为农业灌溉中重要因素的水资源,其分布区域也不均衡。

1.3 缺少资金投入

封国生也表示,随着病种分析的持续深入,精细化管理系统对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显现。

在市场经济运作下,国家财政投入重点都放在非农行业中,这就导致了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不足,基础保障程度低。

2 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方法

2.1 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技术创新源于新式农业技术的研发。在新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资金,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通过科学实验和实地对比考察,分析外力作用对作物生长状态的影响,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只有用于研究试验的资金充足,才能保证科研链条不断裂,在不断的研究改进中创造先进的农业技术。

2.2 培养农业技术专门人才

在投入必要的资金后,国家还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知识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确保研究手段和试验方法的切实有效,使农业技术创新少走弯路,减轻财政压力。在这一方向上,可以派遣有潜力、农业知识基础扎实的农学人才赴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深造,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理念,以丰富我国农业知识体系。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真正改进生产技术,单单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创造新作物新品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世界上极富盛名的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农业专家袁隆平及其开发团队自主研发的农业创新技术。从1965年开始,他利用杂交优势理论,历经8年深入钻研,在1973年成功创造出三系杂交水稻种,解决了水稻三系杂交这一历史性世界难题,为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进步开创了先河,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袁隆平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优秀的农业技术研究团队,也离不开他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不断探索。袁隆平极为重视农业生产实践,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观察每一期水稻的生长状态、防病害能力和发育性状等作物属性,他将这些因素集中汇总,制成水稻生产考察报告,并在下一期水稻种植中尝试改变外界环境和内部机制,试验改进效果,终于成功研发了杂交水稻技术。

3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

随着农业技术创新进程的深化,如何真正实现技术推广,使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创新技术应用于全国各地区,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但在实际的扩散过程中,却出现了区域性隔绝、农民观念落后、信息传播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3.1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农民的文化水平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的实际效果。受到历史与国情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教育程度与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农民的低文化素质不但阻碍了农业技术创新,还减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领导机构可以通过多途径提高农民素质,例如: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农村切实进行,提高农民的文化基础;开展农业知识培训班,创办职业技术中学,丰富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知识,让农民认识到创新农业技术在生产实际中运行的必要性。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才能确保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

3.2 建立信息传播系统

一个形式多样、信息更新速度快、科学高效的技术信息传播系统作为信息扩散的媒介,是21世纪信息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农民通过该系统了解丰富多样的生产技术,就会联系自有土地的生产作物特性和地形特点,购买到先进且实用的生产技术。同时,该信息网络可以分设咨询反馈版块,鼓励应用相关技术的农民在网络上呈现技术的优势与弊端,在相互交流中丰富自身知识技能,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

3.3 降低技术应用风险

农民在了解一些创新技术后,由于尚未进行实际生产试验,对此技术的运作成本、生产产量等因素都持有怀疑态度,即使有应用新技术的动机,但由于风险考虑,放弃了提高产量的机会。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农民运用新技术所承担的风险,推广部门要建立一套将种植试点查验、技术应用咨询与技术优势讲解相结合的服务体系,让农民通过技术试点实地考察了解新农业技术对作物种植产生的改变。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农民了解新农业技术的优势,对新老技术进行比较,从而加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这套服务体系,将农民的技术选择和技术应用置于一个系统有效的科学理论基础上,促进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3.4 鼓励农民进行自主技术研发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灵光一现地产生技术改进的想法。政府和国家要在民间引导形成“尊重人才、自主创造”的理念风尚,鼓励农民进行自主技术研发,这种来源于生产实践的技术革新想法更易于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在技术拓展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减少运行阻力。

农业技术是农业水平发展进步的基础,将农业技术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对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创新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吸收世界先进农业技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农业技术。通过建立农业技术信息传播网络系统,能使更多农民接触到新技术,并逐渐接受新技术,真正实现农业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推广,推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1005-2690(2016)07-0027-02

:F323.3

:A

2016-06-20)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民生产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用旧的生产新的!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