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制种过程中的冲突管理及思考

2016-01-25陈丹丹谢全刚王丁宏

种子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母本亲本制种

陈丹丹,谢全刚,王丁宏

(1.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玉米制种过程中的冲突管理及思考

陈丹丹1,谢全刚2,王丁宏1

(1.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杂交玉米去雄过程中,因制种纯度等问题,经常会发生制种企业管理人员与农户的冲突。分析了玉米制种去雄过程中冲突发生的原因、预防冲突的措施和处理冲突的原则,并以甘肃省制种去雄冲突为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可有效避免玉米制种去雄冲突的方法。

玉米;去雄;冲突;管理

甘肃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年制种面积约10万hm2,制种企业的种子生产模式主要是“企业+基地+农户”[1]。在该模式下,企业与农户常采用订单制的合作关系,土地经营权归农户,而种子经营权归企业。农户的种子生产行为在制种企业的指导和监管下进行,受制种企业种子生产管理制度的约束。制种企业和农民在追求高产量、高收益的同时,必须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纯度要求[2]。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如果去雄不及时、不彻底,会导致雄穗散粉,引起母本自交,无法形成杂种优势,降低种子纯度和生产效益。母本雄穗一旦散粉,可随风传粉200~300 m,严重影响制种玉米的种子纯度、质量与商品性能。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典型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广泛使用单交种生产玉米杂交种。在玉米制种过程中,“去杂、去劣、去雄”为玉米种子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环节之一,其操作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玉米制种质量。人工去雄过程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受田间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农业技术员的个性和农户操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去雄冲突经常发生,应予以研究解决。

1 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冲突产生的原因

制种玉米的标准化生产过程中,亲本播种日期相近,生长季节集中,去雄时间紧,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效率低,经常发生去杂、去雄不彻底。为保证制种纯度,一旦发生雌株散粉或雄杂株散粉,需要剥除散粉株周围的所有授粉株,因农民的收入受制种产量的影响,没有意愿砍除受花粉污染的杂株,使得制种企业和农户产生冲突。

冲突发生的本质在于制种企业保证制种纯度与农民提高制种产量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土地归农民所有,企业无权自由处理生产过程的各种环节,无法自主按照种子生产标准进行技术操作。

由此,制种去雄过程中的冲突会产生如下后果:首先,如不及时处理,部分自交系或杂粒将随着种子收获环节混入杂交种中,造成种子纯度下降,降低种子质量;其次,可能因制种田不符合田间检验规程而导致整块制种田报废;第三,一旦造成母本花粉自交或杂穗出现,将加重后续种子加工过程的负担。种子生产链的后续工作,如收购、加工、检验等相关质量指标均受影响,增加了生产成本。最终导致种子质量下降,进而降低田间出苗率和整齐度、种苗健壮度,降低了用种农户对品种的评价,损害了制种企业的信誉,对制种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产生不良影响。

2 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冲突的解决办法

去雄冲突一旦发生,如不给予适当控制,将严重影响制种质量和企业管理。制种企业应加强制种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2.1 冲突管理的原则

要严格控制制种玉米的去雄过程,保证玉米制种质量。按玉米制种规程要求,发现杂株或母本雄穗散粉后,应及时清理周围5 m范围内所有已经吐花丝的母本植株及杂株。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砍除周围6 m2的植株。坚决不允许留存杂株和母本散粉株,避免降低制种纯度。对拒不服从技术处理的田块予以报废,并及时通报社员、村组,以示警戒。

2.2 冲突管理的事前预防措施

2.2.1 从田间操作技术角度进行事前预防

2.2.1.1 提高亲本纯度

严格亲本的生产过程,认真隔离,避免亲本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和生物学混杂,减少因亲本不纯造成的杂株出现。若亲本纯度较低,将严重影响制种纯度。但在现实操作中,亲本纯度不高的现象一直存在,尤其是中小型制种企业或代繁制种。亲本的纯度问题应引起制种企业的高度重视。

2.2.1.2 提高亲本播种质量

用不同警戒色的种衣剂进行亲本种子包衣,防止亲本机械或人为混杂。合理确定父母本错期播种时间,统一播种方式,统一父母本播期,防止播种时掉粒、漏粒,禁止补苗、移栽,提高亲本的幼苗整齐度。

2.2.1.3 清除杂株、劣株

营养生长期进行亲本的杂株清除工作。及时、多遍清理倒伏株、弱小株、优势株、可疑株、分蘖等,降低花期去杂难度。在亲本雄穗散粉前,再次检查,全面清理。

2.2.1.4 抓准去雄时机

去雄过早,影响植株生长,去雄过迟,则个别父本雄穗开始散粉,影响玉米制种纯度,甚至造成报废。甘肃玉米制种区常用的去雄方法为“人工带叶摸苞去雄法”,在母本未抽穗前,将母本雄穗去除,控制母本花粉散出,提高制种纯度。

2.2.1.5 去雄过程规范、严格

因制种玉米花期集中,应尽量在去雄时提高摸苞去雄效率,保证去雄及时、彻底、干净[2]。尽量一次性完成母本去雄,保证去雄不见雄、去雄一遍净,不留雄穗、不留残枝。及时清理拔掉的雄苞,带出田块深埋,防止后熟散粉。

去雄可由农户自己承担,或者根据约定由技术员安排工人去雄。

2.2.1.6 做好去雄复查工作

及时进行去雄复查,在母本未散粉前及时对未处理的雄穗复查。如发现去雄不彻底情况,应于第一次复查后再次进行第二次复查,以保证制种纯度。情况严重的地块,组织技术员核查,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多次复查。2.2.2 从企业管理角度进行事前预防

2.2.2.1 做好农户宣传教育

农户对去雄工作认识往往不足,且遇到去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3]。企业每年均应提前召开去雄动员大会,召集全体签约农户参与会议,提前预警,强调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后果,加深农户对制种关键问题的认识。

可以通过张贴标语、树立展板、广播循环播放、一户一本说明信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积极开展科学制种的宣传教育。

2.2.2.2 做好制种技术指导

积极开展去雄、去杂、去劣技术培训。可播放相关视频、音像、案例,使参与去雄的农户了解去雄的原理,务必掌握去雄的技术,不断提高农户参与玉米制种管理的质量意识。技术员每年可进行田间技术操作,现场示范。尤其是已经发生过操作不规范的农户,须严格要求到达现场重新接受技术指导。

新建的制种基地应该更加重视制种技术指导工作,可采用一个村小组结对一名技术员等方法,严格培训农户,促使形成良好的农事操作习惯。

2.2.2.3 成立专门的质量检验小组

质量检验小组应由制种企业领导、技术员、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形成一支优秀的专业质检队伍,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质量检验小组应实行多次检查和重点区域踏查制度,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农户进行重点检查,专门处理不按技术规程去雄、边角地块遗漏等违规行为。

质量检验小组名单应提前张榜公布于农户聚集点。若出现违规行为应及时协调并处理。制种企业应与村干部建立密切关系,遇到重大或特殊情况,应联合村干部进行斡旋,避免产生次生纠纷。

2.2.2.4 实行企业、农户双向配合制度,严格规范制种过程

企业方面,应统一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严格规范制种规程,按规程进行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合理处理冲突,避免制种纯度下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中,应写明“若雄穗上出现花药外露的小花在10个以上,即认为该植株已散粉,应记入田间散粉株。在田间检查中,如发现母本散粉株,5 m范围内已抽出花丝母本株甲方(企业)有权全部砍除”等类似的关键条款。或者在制种合同中详细说明技术要求标准。

农户方面,必须要按照制种企业的技术规程进行农事操作。在签约合同中,应有违规操作的相应管理措施和处罚措施。对于劳动力缺乏的农户,农户应提前说明,可由技术员予以协助,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技术操作。

双配制度的建立应从企业与农户合作的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可以根据农户实际收益,合理赔付农户损失,但应拒绝农户的不合理需求。

2.3 冲突发生后的管理措施

2.3.1 建好质检档案

如发生去雄不彻底,或未去雄株,严格按照纯度要求,该报废的报废,该降级的降级。记录、拍照、留存、开单,并在后续的种穗收购工作中密切留意违规农户。每年对质检档案进行归档整理,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2.3.2 奖罚分明

首先,根据田间纯度检验结果,对表现优秀的技术员、村干部、农户及时召开大会予以现金奖励,并张榜公布以营造氛围。

其次,对于不予配合的村民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如口头批评、广播通报、文件通报、罚款等。

3 启示及思考

制种冲突在现有土地制度和企业管理模式下会持续存在,严重制约玉米制种质量,降低种子纯度和种子生产力。制种冲突一旦发生,会持续存在,并降低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制种企业应制定相关技术规程,积极进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关注去雄技术研究,关心并支持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等,持续提高种子质量,以保证农民权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3.1 制定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制种企业制定的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所有技术员应人手一份,并且要求文件上墙面、上案头。生产技术规程应有详细的技术说明,并有简略版的说明文件,方便技术员掌握和随身携带。

3.2 建立制种企业冲突处理流程

建立制种企业的冲突处理流程,积极开展企业冲突管理的培训。在发生冲突时,技术员能够有效控制,并在制种的关键节点积极引导农户讲科学、讲质量、讲信誉、讲合作,配合企业做好种子生产的各项农事操作。

3.3 探索配置玉米的三系配套制种

育种专家应探索配置玉米雄性不育系,开展三系配套育种研究[4]。雄性不育系可以免去母本去雄操作,简化种子生产程序,降低生产成本[5]。雄性不育系的创制,是实现大规模高效玉米制种的有效措施[6]。在良好隔离条件下,三系制种能显著提高制种纯度和制种效率。据了解,玉米育种专家堵纯信研究员已完成郑单958玉米杂交种生产的三系配套,并授权给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开创了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实践应用的先例。

3.4 大力推进种业机械化

积极引进、研制并应用玉米去雄机械,大力推进种业机械化,提高去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的纯度降低,提高制种企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制种科技含量,节约制种成本。新疆已率先实现玉米去雄的机械化[7]。

3.5 提高种子生产队伍建设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和逐级反馈上报制度,如制种企业可以建立田间生产技术员、种子抽检队、种子生产分管领导、企业副总、企业总经理等5个层级的分级质量管理体系。在保证信息沟通透明的前提下,逐层上报冲突信息,通过多层级管理,逐级缓冲冲突的严重性,为及时处理冲突留下时间和空间,有效缓解冲突的升级。

3.6 制种企业应努力获得自有土地

从长远看,制种企业应设法获得自有土地,或适当条件下的土地长期租赁。可选择距离水源较近的荒漠、荒滩,或轻度盐碱地和砂石地块,根据政策要求,直接购买或租赁土地,改良土壤和灌溉条件用于制种生产。3.7 在种子主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流转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土地流转。基于用种农户对种子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和企业对制种效率与效益的角度考虑,政府应首先考虑土地冲突发生率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区域,如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处,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使制种企业获得土地,在制种过程中将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统一,促进企业生产高质量的种子[8]。

3.8 严格生产标准,提高种子质量

培育高质量种子的关键环节在生产,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在种子的生长发育,高标准的农田管理和高标准的种子生产过程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因此,制种企业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抓紧生产这根主线,严格生产标准,不断提高种子质量,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1]李友强.加快推进甘肃省玉米制种保险工作的措施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4:75-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15-2011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2012-04-01.

[3]韩璇.伊犁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去雄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0:184-185.

[4]祁显涛,杨海龙,谢传晓.玉米雄性不育机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4,6:1-9.

[5]叶绍文,容珊,杨鸿信.玉米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的研究[J].作物学报,1979,5(8):55-63.

[6]闫米格,武岩军,任丽萍,等.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玉米新品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19-521.

[7]刘立晶,李长荣.新疆杂交玉米制种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新疆农机化,2014,4:10-13.

[8]韩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法学,2012,01:19-32.

1005-2690(2016)07-0022-03

:F324.6

:A

2016-06-11)

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研究——以张掖市制种产业为例”(QN2014-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15BJY097)

陈丹丹(1984-),女,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化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母本亲本制种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不同播期对中油杂2号母本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