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论点摘编

2016-01-23

关键词:营利性撰文民办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论点摘编

国际视野中的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探微

范跃进、张继明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撰文指出,从国际上看,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背后具有明显的财政性动因,各国私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普遍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实施多元化资助的转变。从直接性财政资助到许可私立高校收取学费,从推动私立高等教育市场化运营到引进外国高等教育资源,再加上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渠道筹资是各国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共同经验。从各国私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经费流向上看,主要用于私立高校运转日常支出与发展专项支出、学生资助及教育与科研资助等领域。考察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对于我国当前提高民办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何处理好其市场属性与公共属性、营利性与公益性、投资办学与捐资助学等一系列矛盾,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全球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的批判性分析

蒋凯在《复旦教育论坛》2016年第3期撰文指出,私立高等教育包括多种类型,20世纪80年代,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体现为需求吸收型私立高等教育迅速增长。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扩大高等教育机会,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或普及化;增加教育投入,缓解政府高等教育财政紧张;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提高办学效率;新建或增加私立高校,增加了有关国家的高等教育多样性,为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包括:教育质量相对低下、教育机会不公平加剧、专业和区域结构失衡,其原因在于没有坚持私立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质、缺乏政府和社会的监管。

分类财政扶持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问题研究

方芳在《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2期撰文指出,将私立高校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是很多国家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普遍做法。各国在私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实行有差别的管理制度以及采取差异化的财政扶持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可供我国借鉴的成熟经验。在充分考虑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该文论证了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是其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最后,从明确支持主体、确立支持目标和区分支持对象三方面出发,针对基于分类管理的民办高校提出财政扶持和配套政策的建议。分类管理不是最终目的,更精进地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环境,更深入地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更清晰地明确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才是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财政支持制度改革的最终归宿。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探究

靳晓光、巩丽霞在《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第4期撰文指出,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由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换,成为民办高校实现发展的关键。建构内部治理结构,既是民办高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也是适应外部公共治理的要求。向治理模式转换,是一个旨在改变原有权力配置、重塑行为模式的过程,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力量交错困阻,无法避免。内部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抓住“民办”“高教”两个特质,彻底解决对民办高等教育属性的认知矛盾和社会管理体制模式的制约等困厄,依托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借鉴法人治理结构,以章程建设为途径,发挥民办机制优势,完善外部制度规范的引导,把握多元性、开放性特征。

猜你喜欢

营利性撰文民办
价值连城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民办学校将分类管理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绍兴古镇寻荼社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电影中的地中海情结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