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部对大报品质的影响
——基于2016年1月下旬“三报”瑕疵之分析

2016-01-23曾铁

关键词:细部文化

曾铁

(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032)

细部对大报品质的影响
——基于2016年1月下旬“三报”瑕疵之分析

曾铁

(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032)

大报是传媒界的“巨人”和文化建设的主角,即使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群雄争霸”的今天,大报的权威地位依然不可替代。美中不足的是,被视为“至尊”的大报,不时可见各类瑕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报的形象及其传播效果。文章基于2016年1月下旬《新民晚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三报在文字表达、科普知识方面存在的一些瑕疵及其对大报品质影响的分析,对如何提升大报品质问题进行探讨。

大报;细部;品质;文化慧人

媒体竞争,惟文品优者胜。大报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和文化读本,其所刊载的讯息常常被广泛传播,影响面广、持续时间久远,所以,大报必须严格运用合法、合规的中文并关注、完善文章细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瑕疵,使其细部质量、品质与大报之名相匹配。

一、出版综合性大报是文化繁荣、文化“化人”的内需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提升文化供给质量,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大报是重量级的纸媒、优秀的文化产品,是高质量文化供给的一部分,出版优质大报是文化大发展、文化“立人”和文化“化人”的基础与保障。2016年初,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媒体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表明,在媒体纷争的当代社会,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和广播)的受众人数仍略胜一筹,特别是在重大新闻、突发事故报道上,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高于新媒体40个百分点。调查发现,看报纸、电视的人依然不少,受访者看电视比例为88%,读报比例为61%;对重大事件等新闻,信任传统媒体的比例为65%;高学历者读报比例为65%,低学历者为54%;对涉及重大事件等消息,年轻人、高学历者信任传统媒体的人居多。①罗桦琳:《大事还是传统媒体可信》,《广州日报》2016年1月12日,第A14版。由此可见,大报的公信力、影响力依旧。“美丽”国人、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全民阅读②许民彤:《“全民阅读”的美好与神圣》,《团结报》2015年3月28日,第6版。是方向、内容和抓手,编辑出版优秀的大报,是推动、落实全民阅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素与实务。大报是资本厚实的文化机构,是“种”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单位,属文化供给侧,因此,大报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服务大众过程中,必须时刻“拘小节、重细部”,以进一步增强其传播力、亲和力与作用力。

二、2016年1月下旬“三报”审读概况

(一)读《新民晚报》札记

1.文字表达

1月21日 A4版《译制片纪念馆与“断舍离”》,“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回忆文章不胜枚举”,应是“回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文章不胜枚举”。

1月21日A20版照片文字说明“帕夏汗大学校园墙壁上遍布弹孔”,由照片可知,其准确地说明应是“帕夏汗大学一衣橱上遍布弹孔”。

1月21日A29版《与鼠共舞的知青岁月》,文字凌乱,多有瑕疵。如“是一大间自己动手打好地基,先垒砌在自挖自夯的地基上”,应表述为“这是一大间在自挖自夯的地基上建造的房屋”;“故这些鼠类对人类温顺易捕亦可爱对人类大有用处……但动植物皆死亡后的三年后,老鼠不知从何洞穴内爬出复活了,据说更加肥硕壮大了”,应表述为“所以,鼠类对人类有用处……在动植物皆死亡三年后,该地的老鼠重现且更肥硕了”。

1月24日B12版《心中的“川菜”》,其中“女服务员就给我们发了小碗……可真像军民生产时候的碗呐”,“军民生产时候的碗”令人费解。

1月25日A3版《俯身耕耘“十三五”金光大道》,标题“耕耘金光大道”,词语搭配不当。

1月26日B3版图片文字说明“宁夏有着让全球有闲阶级趋之若鹜的生活艺术——葡萄酒”,把“葡萄酒”说成“生活艺术”,显然不妥。

1月27日A12版《门诊大厅成音乐海洋》,“……献上合唱《音乐之声》《菊花台》《Fight》《让世界都赞美你》《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按《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外文歌曲应当附上中译文。

1月29日 A8版《拆除高压线下“定时炸弹”》,其小标题“将种绿化还绿于民”,“种绿化”明显不通,宜用“将全面绿化还绿于民”。

2.科普知识

1月21日A30版《酸》一文中写道:“在众多的食品中提供了这些酸,还有一些酸组成了人体本身并维持着人体健康的功能”,其意颇难理解。应是“众多的食品可提供这些酸,还有一些酸是人体自生的,它保护着人体的健康”,这样意思就清楚了。

1月24日A6版《-7℃》中“零下7摄氏度的超低温”,应该用“零下7摄氏度的低温”。对南方来说,虽然“零下7摄氏度”很少见,但就全国或全球来说,这并不算“超低温”。

1月29日B1版《火箭回收“屡败屡战”》,文中“以吸收落地的冲击力”,表述为“以降低落地时所受到的地面作用力”更易理解。

1月29日A16版《2015销量榜单出炉》,“旅途中一键开启滑动式全景电动天窗,其高达1.1m2的玻璃尺寸增大3倍”,改成“……天窗,其透视面积增大3倍,可达1.1m2”,表意更为明晰。

1月31日B7版《首朵百日菊在太空盛开》,“不过因为空间站处于零重力的状态……”,“零重力”应为“微重力”。因为环绕地球运行的物体均有重力(引力),只是相对地球上的该物体而言,其重力要小得多。

(二)读《文汇报》札记

1.文字表达

1月21日第5版《互联网企业应该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有更多的力量来为互联网大众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不懈努力”,此话读来颇为拗口,难解其意。

1月24日第5版照片的文字说明“机器人机械臂正在抓取手机集成电路元件进行生产作业”,题文不符,因为该照片难以显示此主题。

1月29日第3版《坚守老情怀 解放新思维》,“解放新思维”词语搭配不当。

1月29日第4版《“壮士断腕”打造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动能”不妥,用“释放发展新动能”为好。

1月29日第11版《真正好的研究》,“并且以‘If you solve it,you will be instantly famous'来‘诱惑’大家”,英文部分应当有中译文。

1月31日第4版《行稳致远 驾向新航程》,“驾向新航程”用词不当,应为“驶向新航程”。

2.科普知识

1月30日第4版《创新》,其小标题“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加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增加”,“跑出加速度”显然词语搭配不当。

1月30日第6版《2500多年前宝剑依然锋利》,“剑格使用了含铅较高的核心制作”难以理解,如改为“剑格使用了含铅量较高的材料”,意思就明白了。

1月31日第5版《庞贝古城被埋之日在沪“重现”》,“城市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释放出相当于5万个原子弹的巨大能量”,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爆发,释放出相当于5万个原子弹同时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

(三)读《光明日报》札记

1.文字表达

1月26日第16版《2015外国专家工作年度报告》中“群英荟萃中国”部分,“丰富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研究方向”,“丰富方向”词语搭配不当,要么“丰富内容”,要么“拓展方向”。

1月26日第13版《瞄准社会发展需求重构大学形态》中,“透过世界一流大学的表象,没有真正反思我们在办学规律和方向上存在的不足”,读之犹让人置身云里雾里。

1月27日第9版《艺术与人生相得益彰》,“毕业不久就演出了《民主青年进行曲》《红旗歌》等话剧”,应该是“毕业不久就参与了《民主青年进行曲》……话剧的演出”。

1月29日第2版《“广州雪”段子的文化启示》,“就像‘广州雪’,虽然袖珍玲珑,但却是雪的另一种形态而已”,改为“……袖珍玲珑,却是雪的另一种形态”更简洁明了。

1月29日第10版《创新人才 多与少的悖论》,“中国的需求侧热衷于不切实际的追求‘高大尚’型人才”,应是“……不切实际的追求‘高大上’型人才”。

1月29日第12版《扎耶德未来能源奖花落中国》,如给奖项名称加引号,《“扎耶德未来能源奖”花落中国》就不会难读或误读。

2.科普知识

1月26日第11版《大自然的隐喻和象征》,其中“‘蒸汽时代’以降”应是“‘蒸汽机时代’以降”。

1月27日第6版《寻找最简单的完美理论》,“后来果然发现了夸克,所有粒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这里的“所有粒子”有误,正确的表达应是“很多粒子”,因为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粒子不是由夸克构成的。

1月29日第14版《闻“馕”则喜》,“原因在于馕在泥巴馕坑里烘烤的时候产生远红外线,具有了怡养身体的功效”,此说与事实不完全相符。宇宙的所有物体都有红外线辐射,只是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不同,馕、米饭和面条等食物都会不断地释放红外线。该文说“一旦胃疼,吃点馕,就会缓解”,原因并不在于馕释放的红外线,其主要原因是馕可短时减少胃酸对有恙的胃部的刺激。

1月30日第4版《从农民工到工程师》,从该文内容得知,此标题应该是“从农民工到高级技师”,因为工程师与高级技师不同,两者不能混淆。

三、对提升大报品质的思考

(一)语言文字使用须合规、达标

“语言文字是文明文化的基础要素、鲜明标志,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绝不可少的力量。”①《光明日报》2016年1月24日“语言文字”专刊复刊致读者。大报是中文与科普读本,是规范、应用中文的示范者,其文章是读者学习、掌握中文的摹本,其文字、文章不能失范,科普须精准;大报是重要的平面媒体与文化正品,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面子、里子”事关文化及发展、关乎文化化人,大报作为推送、扩散现代文化和文明的高地,需纯洁中文并使之健康发展,增强汉语言文字的生命力,这是构筑和谐、美好的语言文字生态的现实需要。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语言,至关重要”②唐红丽:《中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任重而事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4日,第A04版。(2008年“国际语言年”口号)。字、词、句是文章基本的构成,又是影响大报形象及其信息传播质量的细节,细节决定品质,不可轻视。因此,大报的文字、文章应讲究章法,符合中文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基本要求。美丽中文、助推中文健康发展,大报应率先垂范并发挥自身优势,以引领、影响读者及社会;要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这是大报发展、增强竞争力之必然取向。

(二)报人审校文稿须用心、尽职

报人是报社的第一资源和财富,是提升大报“魅力”与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出版大报,报人必须敬畏文字和爱惜、护卫中文。①钟焦平:《捍卫汉语纯洁应成文化自觉》,《中国教育报》2016年1月28日,第001版。提升编校水平、提高文稿质量,是出版大报的刚需,关注、完善大报细部,既可彰显大报的文化特色及其大智慧,又能使之绿色、宜读、耐看和有效。②曾铁:《保证大报文化品质要“一克都不能马虎”》,《传媒与教育》2014年第1期,第19-23页。报人须忠于职守,主动、自觉地承担起使命与责任,审校文稿细致周到、尽职尽力、字字计较,字、词、句等一个都不能跳过、放过。尤其是科普类文稿,用语须严谨、工整,逻辑须严密。米开朗基罗曾说:“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要使大报保质、增质,一线报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敬业度是关键,报人应不断“充电、加油”,提升执行力和生产力。

(三)报社管理须强化并落实责任

天下大事,始于细、必作于细。大报是媒体界的标杆,为保证其“美誉度”,报社的内部管理当严、紧、硬,须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落实责任,抓源头及细化、强化过程管理,端正、强化编校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灭文章闪失、克文章差池。总编等报社高管要亲力、实为,定期在报社内部通报存在的问题,上下形成合力,持续、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短板”,锲而不舍地完善细节、提高细部质量,进而提升大报的品质。

大报是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文字、文章和信息的瑕疵,既影响大报自身的形象,也影响信息和文化传播的社会效果。因此,大报需身体力行并彰显示范作用,全面宣介并落实《通用语言文字法》《科普法》等,运用合法、合规的中文,持续关注并不断完善报章细部,不断提升大报品质。

(责任编辑 金菊爱)

The Influence of Details on the Quality of Newspaper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fects in the“Three Newspapers”in Late January 2016

ZENG Tie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The big newspapers are the“Giants”of the media sector and are the protagonist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Even in today'sworld with emerging newmedia and“everybody's game”,the authority of the big newspapers is still irreplaceable.However,what is considered as the“godfather”newspapers,various types of defects are still visible from time to time,whic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image of the newspapers and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Based on the defects in the text expression and general science knowledge in the three newspapers of New People's Daily,Wen Hui Po,and Guangming Daily in late January of this year and the analysis on their impacton the quality of the newspape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wspapers.

big newspaper;details;quality;culture intelligent people

10.3969/j.issn.1671-2714.2016.04.011

2016-02-19

曾铁,男,安徽芜湖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文化发展和成人教育。

猜你喜欢

细部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浅析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创优节点细部做法的浅析
谁远谁近?
浅谈装饰材料与室内细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