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院前出诊持续质量改进中的效果研究

2016-01-18杨邦翠李杰冯碧霞李婷婷陈柯郑桂芳柏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品管圈

杨邦翠,李杰,冯碧霞,李婷婷,陈柯,郑桂芳,柏丹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品管圈在院前出诊持续质量改进中的效果研究

杨邦翠,李杰,冯碧霞,李婷婷,陈柯,郑桂芳,柏丹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急救管理中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为主题的活动。对活动前院前出诊362车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延时出诊75车次在院前出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院前出诊延时率由活动前的20.72%降低至活动后的8.41%,出诊院内反应时间由改善前的471 s缩短至267 s。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缩短院前出诊反应时间,为救治生命争取第一黄金时间;提高了院前急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品管圈;争分夺秒;院前出诊;持续改进

品管圈指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为了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管理改进[1-3]。南充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于2013年7月对院前急诊急救开展品管圈管理,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检查、总结、改进、标准化等[2,4-6]。对急诊科院前出诊延时率进行为期3个月的质量持续改进及管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成立品管圈小组2013年7月,全科人员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成立以院前出诊急诊急救管理品管圈小组, 共11人,1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设立圈长1名、副圈长1名(高学历主管护师担任);圈组成员8名,其中主治医师2名(研究生),护士5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驾驶员1名,平均年龄32岁。品管圈中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小组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7-8]。

1.1.2选题理由提高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缩短出诊反应时间,减少人为因素的延时;提高院前急救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9-11]。理论依据: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 min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城区急救半径 ≤5 km, 出诊时间平均控制在15 min以内, 条件好的区域 10 min以内 ,郊区则30 min以内[12]。

1.2 活动步骤

1.2.1主题选定通过头脑风暴法拟定“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降低院前出诊的空车率”为活动的主题 。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的评分比较并进行两轮投票,最终将“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圈名为“争分夺秒NO1圈”。它象征着这群急救天使在“生命之舟”上与时间赛跑,履行着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的神圣职责。用行动践行着生命至上,一字当先,不断超越极限,拯救危重病人的生命于一发之间。当危险与灾难来临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去争取救治生命的第一黄金时间,获取病人病情的第一手宝贵资料[13]。

1.2.2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将2013年07月22日至8月10日设定为资料收集阶段,通过对人员、环境、方法、设备4个方面进行查检统计发现:出诊362车次,延时75车次,总延时率为20.72%,见表1,并结合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绘出要因图(图1)。

表1 改善前出诊延时的原因及分析(n=75)

图1 院前出诊时间延长原因分析鱼骨图

1.2.3设定目标将急诊科院前出诊延时率由改善前的20.72%下降至改善后的11.76%。大家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制特性要因图,由圈员对要因进行投票。根据80/20法则,选定排名前5位的呼救者地点描述不清,驾驶员出诊反应时间延长,出诊制度落实不到位,救护车使用年限过长,交通不畅为要因,进行真因验证。

1.2.4真因验证通过80/20法则:从原因中找要因,在要因中找真因。通过要因分析、查检表、柏拉图等进行真因验证(表2)。

表2 院前出诊延时真因验证表

1.2.5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针对以上要因,召开圈会,小组成员经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制定对策,并积极组织实施[8,14-15]。(1)驾驶员出诊反应时间延长:通过对驾驶员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交通法规进行分析,查检表、柏拉图显示驾驶员急救意识不强与技术不娴熟为改善的重点。(2)交通不畅:通过对院内不畅和院外不畅的要因分析、查检表、柏拉图显示人、车流量大,非急救车占道为改善的重点。(3)院前出诊制度落实不到位:从交接班制度、紧急调配制度及激励机制的分析、查检表、柏拉图显示排班不合理,未按劳分配为改善的重点。

2结果

2013年10月6日至2013年11月3日出诊总数为559车次,其中延时出诊车次为47车次,延时发生率为8.41%(表3)。改善前、后效果对比见表4。目标达成率为137.39%,进步率为59.41%。

表3 改善后院前出诊延时原因分析(n=47)

表4 改善前、后院前出诊延时率效果对比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8.41-20.72)/(11.76-20.72)×100%

= 137.39%

×100%

=59.41%

3讨论

3.1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从表1得知方法因素延时34车次,占45.33%;人员因素延时25车次,占33.33%;环境因素延时11车次,占14.67%;设备因素延时5车次,占6.67%。根据80/20法则,选定排名前5位(图1)的呼救者地点描述不清,驾驶员出诊反应时间延长,出诊制度落实不到位,救护车使用年限过长,交通不畅为主要因进行真因验证。从表2得知呼救者地点描述不清4 车次占7.55%为非真因;驾驶员出诊反应时间延长18车次占33.96%为真因;出诊制度落实不到位13车次占24.15% 为真因;救护车使用年限过久1车次占1.89%为非真因;交通不畅17车次占32.07% 为真因。

3.2 制定对策及实施

采用5W1H制定对策:(1)争对驾驶员出诊反应时间延长:对急救意识不强的驾驶员及时给予沟通,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2)对交通不畅:通过对院内不畅及院外不畅要因分析,非急救车占道为改善的重点,与交管及城管部门沟通协调,在医院出入口增设交警,院内应急通道设专职保安指挥;救护车标准配备GPS定位系统。(3)对院前出诊制度落实不到位:改变排班模式;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完善院前出诊奖惩制度;改善后优化了排班模式,同时制定了护理组绩效分配细则。

3.3 团队能力提升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共同协作能力,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16]。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圈员的聪明才智都得到了发挥,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各抒己见,将问题分析得更透彻;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又体现了大家的创新意识,通过每一次的集体活动,彼此增进了感情,使圈员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及共同协作能力[17]。

3.4 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产生了一系列有形和无形成果。改善前后对比,由人员、方法因素导致出诊延时率明显降低(表4)。改善后,值班梯队从2组增加至4组,用对讲系统同时呼叫值班人员,地震或大型车祸可派8组梯队同时出车,有效的规范了急诊院前出诊制度,减少院前出诊人为因素的延时,并制定标准化流程。通过品管圈活动,申报省级科研1项,市级科研2项。制定的标准作业书已用于市、县级医院,为周边各级医疗机构搭建了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总之,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院前出诊急救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有效地降低院前出诊延时率,缩短院前出诊反应时间,提高了院前急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和伤残率。但目前急救通道时常不畅,有望国家立法和全社会广大民众主动为急救车让道,为急救车上的危重病人让出一条生命之道,让他们在一发之间重获第二次生命。

参考文献

[1]钟朝嵩.品管圈实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9.

[2]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学出版社,2012:3-117.

[3]黄秀梅,郭晶. 我国医院品质管理圈活动开展现状的文献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4): 605-608.

[4]樊学英,李洪娥. 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手术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2014, 33(11): 2943-2945.

[5]陈长英 刘倩倩,李想,等.“品管圈”活动对提升门诊服务品质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2):1139-1141.

[6]皋文君,叶旭春 ,吴菁,等.品管圈活动及其在国内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杂志, 2014,31(7):26-28.

[7]郑艳,陈实娥,李艾华,等. 运用品管圈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 10-11.

[8]卫鹏羽,卫宵青,朱丽.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8):273-274.

[9]李敏玲,刘小敏,李会玲,等. 品管圈活动提高急诊重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449-450.

[10]戴悦悦,俞颖,季梅丽.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评价[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6):618-621.

[11]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26-627.

[1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王一镗.急诊医学[M].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学出版社,2010.

[14]钟蕊忆,梁凤,曾柳芳,等.品管圈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7-78.

[15]刘蕊. 品管圈在急诊科送病人到病房的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490-2492.

[16]张爱珍. 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8):952-953.

[17]曾奕华,吴小玲,蒋丽.等. 品质管理活动在无创呼吸机故障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4,26(10):1382-1384.

(学术编辑:张天英)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re-hospital visits effect research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YANG Bang-cui,LI Jie,FENG Bi-xia,LI Ting-ting,CHEN Ke,ZHENG Gui-fang,BAI Dan

(DepartmentofNursingAdministration,NanchongCentralHospital,Nanchong637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the role of emergency first aid managemen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Methods:Setting up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to determine to “reduce pre-hospital delay visit rate” was as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ies. To the front yard visits before 362 train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ind out the delay visits 75 trains pre-hospital home visit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process, To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corrective actions and organize their implementation.Results: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Pre-hospital visits delay decreased rate from 20.72% before the activity to 8.41% after the activity,visits in the reaction time by improving the seven points before 471 seconds shortened to 267 seconds.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rate of pre-hospital delay visit, Shorten the pre-hospital visits the reaction timeto treat life win the first gold time,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pre-hospital first-ai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eduinge th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A race against time;Pre-hospital home visit;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5-3697(2015)06-0871-04R197.3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品管圈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思考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
开展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