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化市茶园冻害灾情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6-01-18王礼中方乾勇

中国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顶芽抗冻白茶

王礼中 方乾勇

(浙江省奉化市林特技术服务推广总站)

2016年1月下旬的强寒潮席卷整个浙江,多地遭遇了30年不遇的低温冰冻天气。奉化国家站(市区)测得最低气温-8.3℃,创下了30年来低温纪录,局部山区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13.4℃。这一罕见的冰冻天气给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受灾轻的茶园出现顶芽冻焦、顶部枝梢成叶边缘冻成紫褐色,受灾严重的茶园秋梢芽叶全部枯萎脱落甚至整株叶片脱落殆尽,成一片火烧状。在受冻20余天后症状全部显现,现根据茶树冻害程度五级分类法将现场受灾调查情况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如下。

一、受灾情况特征分析

1.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受灾情况

奉化市尚田镇、溪口镇、莼湖镇等山区茶园受灾相对严重,尤其是海拔400m以上高山茶园,不仅气温低,而且处在西北风风口处,受冻茶树相继出现了顶芽和上部枝梢腋芽冻焦、成叶脱落甚至整株成叶全部脱落凋零状,对树势造成很大影响。而海拔200m以下的低山缓坡及平原地区的茶树秋梢成叶虽受到一定程度的冻害,但是芽头完好,影响不大。对于抗冻性较弱的茶树品种而言,不同海拔高度下受灾症状的差异更为显著(见表1)。

2.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园受灾情况

在同一海拔高度、相邻地块,对于从福建省及宁波以南地区引进的特早生、早生品种抗寒性较弱,如元宵绿、平阳特早等,秋梢上部芽叶被冻枯乃至脱落,而浙北地区繁育的安吉白茶、浙农113、迎霜、黄金芽等品种则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见表2)。

表1 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受灾观察结果 m

表2 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园受灾观察结果

3.不同栽培管理模式的茶园受灾情况

奉化市无性系良种茶园主要采取立体采摘和平面采摘两种树冠栽培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发现,平面采摘的茶园受冻情况要比立体茶园受冻轻些,仅顶部枝梢成叶出现紫褐色或焦枯状,嫩芽未受影响。而立体采摘茶园,症状相对明显,秋梢顶芽冻焦,甚至出现秋梢顶部叶片脱落现象。

4.不同肥培管理模式的茶园受灾情况

茶园管理的好坏也是影响茶树抗冻能力的关键。一些肥培管理好,长势旺盛的茶树显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仅少量顶梢成叶脱落、顶芽受冻;一些长势衰弱,肥培管理粗放的茶园受灾程度相对严重些,茶园成一片焦枯状(图1~3为不同肥培管理模式的安吉白茶园受灾情况)。

二、受灾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这次冰雪冻灾害对奉化市春茶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对早期春茶品质和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冻害首先造成顶芽和上部腋芽被冻焦冻死,成叶枯死脱落,受冻的茶树不仅开采期延迟,早期春茶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而且因为落叶减弱茶树光合作用将对树势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受冻较为严重的茶园,春茶品质和产量将大幅下降。

2.冻害对病虫发生危害的影响

由于前几年持续的暖冬,病虫害爆发和危害情况日趋严重,茶尺蠖、小绿叶蝉和螨类发生日益频繁,此次低温冰雪天气将有效降低越冬病虫基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翌年病虫危害程度。

3.部分抗性较弱的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

一些日常中抗性较弱的品种,如安吉白茶和黄金芽品种却表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受灾情况没有预想中那样严重。据山区乡镇大堰镇(茶园海拔500m)和溪口镇(海拔550m)白茶和黄金芽茶园调查来看,仅部分茶树顶部芽叶冻焦脱落,受灾损失可以承受。

三、御灾救灾措施

对冰雪冻灾害,不仅要做好灾前御灾措施,同时也要做好灾后处理措施。灾前,为减少低温雨雪冻害损失,对容易积水的茶园首先深挖排水沟,使得融化的积雪和雨水能够顺利排出茶园,避免土壤积冰损伤根系以及涝害。此外,茶园茶行中铺草,提高茶园地温,会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还可用稻草、杂草、遮阳网等覆盖茶树蓬面,抵御霜冻。

灾后救灾措施:轻度受冻的,首先将受冻的芽、叶摘除掉,促进下部腋芽萌发生长;受冻严重的生产枝和骨干枝待气温回升后,冻死部分和健康部分界限分明时修剪,剪口比枯死部分朝下1cm多点剪除,修剪后适当追施催芽肥。

图1 安吉白茶(管理较好)

图2 安吉白茶(管理中等)

图3 安吉白茶(管理较差)

由本次冰冻灾害情况分析来看,同时结合奉化实际生产情况,建议茶农根据自身茶园受灾情况,对栽培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是山地茶园,海拔高、冬天易受冰雪冻害而春季霜冻影响小的茶园宜采用平面采摘栽培管理模式,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风大,冬季受冻情况往往严重,春季却不易受霜冻。而平原地区茶园及山坡坡脚茶园,宜采用立体采摘模式,从而降低“倒春寒”等灾害影响。

猜你喜欢

顶芽抗冻白茶
绘本
果上丰:神奇的抗冻卫士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绘本
畜禽防寒抗冻及冻后应急管理
人体六部位最不抗冻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引气抗冻混凝土在沈铁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