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义有机茶产业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

2016-01-18徐文武周小芬

中国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武义武义县茶园

徐文武 周小芬

(浙江省武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

一、武义县有机茶发展历程

武义县有机茶开发可追溯到1995年。武义县多数茶园基地位于山区半山区,远离县城和工业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开发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背景下,武义金山茶厂(现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厂长潘金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下,选择大溪口乡潘山头村300亩茶园作为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1995年,采云间公司开发的“牛头山”牌有机茶通过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其后,采云间公司开始线上交易有机茶,其产品先后打入日本、欧盟市场。

对武义有机茶来说,潘金土是播种者,更香俞学文则是灌溉和培育者,他让武义有机茶香飘京城,名扬四海。1998年,俞学文在小和尚山茶园建立300亩有机茶园,开启了有机茶开发之路。2001年,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公司致力于有机茶开发,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有机茶面积已扩大到6707亩,2011年面积翻一番,发展至13651亩,公司有机茶园面积达到最高峰。十年间,更香有机茶园面积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公司发展成全国生产有机茶的知名企业,有机茶产品80%以上出口美国和欧盟。

另一方面,有机茶发展理念与武义县“生态立县”理念不谋而合。有机茶市场曙光初现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茶叶生产大县”、“名优茶生产先进县”、“有机茶生产强县”的思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有机茶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有机茶开发的规划、协调、管理、指导和服务。县委第十届九次会议暨县政府第十二届六次全会(扩大)上,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争创农业品牌,把有机茶开发作为贯彻“生态立县”战略的主要措施来抓,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在政策带动下,武义有机茶认证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各品牌企业以有机认证为荣,同时也吸引外地企业踊跃加入武义有机茶开发,在武义建立有机茶基地。有机茶产业发展迅速,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5年,全县有机茶面积达到2.03万亩,呈现超常规发展趋势;2011年有机茶生产企业达到17家,有机茶认证面积达到2.97万亩。各类茶产品得到开发,有机茶树从芽叶到修剪叶得到综合利用,延伸了茶叶产业链,提高了茶园效益,并带动一批茶企发展壮大,武义进入有机茶发展的全盛时期。然而,2012年武义县有机茶面积呈现断崖式下降,之后逐年递减。2014年认证企业仅8家,认证面积12453亩,分别较高峰期的2011年减少9家和17243亩(表1)。

表1 武义县近10年有机茶认证面积统计

二、武义县有机茶园面积锐减原因分析

有机茶认证面积下降的原因可归结为“认证难度提高、产品效益难显、国内市场遇冷、监管保护不力、信任危机”等。

1.认证难度提高

2012年,被称为“国际最严格标准”的“有机新国标”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出台。国家认监委已采取了一系列从严从紧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1)认证成本增加。新规进一步统一了认证尺度,认证程序更加明确和细化,要求更高,程序也比较烦琐。每一批次均须进行现场检查和产品检测;每个有机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都必须加施唯一的暗码形式的追溯码以及销售证制度等等。这些要求增加了认证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认证成本。认证成本包含认证费和检测费,认证费与认证面积相关,检测费包括大气、土壤和茶样检测费(表2)。除此之外,有机茶内检员培训费(每年1次)、认证机构专家组交通食宿费等均由企业负担,每个基础收费单元认证成本将近4.2万元。同时,有机产品的投资需要长期资本,其真正的回报可能在三五年后,多数茶企难以承受。

(2)检测要求提高。比如,过去的国标对于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是国家相应标准(GB2763)的5%,而现要求“零检出”,检测项目增加。同时,对水、土、气的检查,从过去的3年1次到现在的1年1次,这些都极大提高了认证成本和难度。

(3)处罚力度加大。新政策加大了对违规企业的处罚程度,产品抽检不合格企业将被撤销认证证书,并在国家认监委网站公布,同时接下来1~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存在不可控风险,不少企业因此放弃认证。

认证标准提高后,认证难度提高,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不再认证。以武义县为例,2012年新规实施后,武义县将近1/2小规模有机茶认证企业直接被淘汰出局,导致有机茶园认证面积锐减1万多亩。

2.产品效益难显

随着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人员工资成本等不断上涨,有机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主要体现在用肥、用药和除草3个方面(表3)。有机茶园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1)可用有机肥少,商品有机肥肥效差;(2)病虫害防治难,病虫害大量发生时,难以有效防治导致减产;(3)除草以人工为主,年需除草3~4次,耗费大量劳力成本。

在认证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增的情况下,有机茶未能“优质优价”,大量的有机茶还是按常规茶出售,少量有机茶只比常规茶价格高30%~50%,有机茶生产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3.国内市场遇冷

笔者从武义县有机茶认证主要服务机构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了解到,2014年武义县可生产有机茶1591吨,而有机产品标志申领数量仅4吨,实际武义有机茶在国内市场流通数量不足4吨,该现状折射出有机茶在国内市场的尴尬处境。造成该现象原因有三:(1)部分认证企业未通过QS认证,产品达不到有机要求,只能销售有机鲜叶;(2)企业为规避质监风险,不粘贴有机茶标志,有机茶当常规茶出售;(3)国内销售市场有机茶价值得不到体现,有机茶利润低,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态。

表3 有机茶园与常规茶园生产成本对比 元/亩

4.监管保护不力

(1)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施行,部分茶园被改田造地

武义县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来,荒山改田造地作为补偿工业用地指标的主要方式大力扶持。被改的大多是地理位置好、土地较平整的茶园,造成茶园面积流失,其中有机茶园占有较大面积。

(2)茶园承包到期,各类纠纷迫使茶园流损

武义的有机茶园,多数采用“市场+公司+承包商+基地+农户”全产业链管理模式。茶企在发展有机茶园前期,先由承包商通过村领导干部中间协调将村民的土地集中承包,承包商再与茶企签订有机茶园种植合同。承包到期时,联结的整片有机茶园面临解体分离风险,主要风险包括:村领导调换,新旧村领导意见不统一,承包商协调困难;村民看茶园管理较好,为眼前利益,不愿继续出租土地;承包商承包到期无法续包时,产生抱怨而喷药毁坏有机茶园。

5.信任危机

有机茶作为中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对有机认证持怀疑态度。同时,有机茶生长环境和品质价值较难通过终端产品得到体现,甚至专业感官审评也很难区别于常规茶,导致一些不法商贩就把常规茶拿来充当有机茶,赚取利润,伤害了市场对有机茶的信任。

三、武义有机茶产业发展对策

开发有机茶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打破国际上日趋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出口,也是武义县山区广大茶农脱贫致富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武义县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有机茶,让武义有机茶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促进茶农增收,也为大宗茶生产提供一条新的出路。

政府部门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国家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武义生态产业优势,通过“组织保障抓引导、政策保障强扶持、制度保障抓管理”这“三重保障”引导企业积极、可持续开发有机茶。

1.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

建议由农业部门牵头,成立“武义县有机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办、县府办、财政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环保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农业局,为有机茶认证提供基础服务和后期监管。

2.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政策保障

建议制定并实施《武义县有机茶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有机茶发展实行重点扶持、精准补贴。建议通过开展“有机茶基地保护”、“有机茶品质提升”、“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茶认证扶持”四项行动,打造武义有机茶产业振兴工程。

(1)有机茶基地保护与发展

对全县有机茶基地和有发展有机茶潜力基地的茶园面积进行调研,将已形成规模的有机茶园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编制基地档案并树立保护牌,实行强制保护措施。对具备有机开发潜力的茶园进行备案登记,加强管理保护;对已流损有机茶园,深入调查,明确流损原因,争取重新认证;对荒弃茶园,引导茶企开发;鼓励企业和基地所在村重视有机茶园保护,以村为单位,根据认证面积数量,给予村集体有机茶基地保护管理费。

(2)有机茶品质提升

针对有机茶品质下降的实际问题,通过政府采购形式,鼓励有机茶生产企业及基地购买使用菜籽饼肥,进行专项补贴,提高有机茶园土壤肥力,提升有机茶品质。

(3)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

通过政府采购形式鼓励有机茶生产企业及基地购买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等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设备,通过设备应用减轻生物农药投放。

(4)有机茶认证扶持

茶企通过有机新认证或复认证,且实施标准化生产、全程规范管理、管理日志完善、产品检测符合要求的企业,县财政给予专项奖励,根据认证规模的不同,设置不同梯度的奖励。建议按以下方式奖励:通过有机茶新认证企业奖励4万元,通过有机茶加工厂认证一次性奖励1万元;到期复认证成功的,按首次认证奖励金额的50%给予奖励。有机茶认证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1~3万元补助,具体为:认证面积2000亩以上茶园,补助3万元;认证面积1000~2000亩茶园,补助2.5万元;认证面积500~1000亩茶园,补助2万元;认证面积200~500亩茶园,补助1.5万元;认证面积50~200亩茶园,补助1万元。

3.制定管理章程,完善制度保障

建议制定《武义县有机茶产业管理章程》,对有机茶产业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分阶段有目标管理。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协调会员联合签署“诚信承诺书”,保证诚信生产与经营,并对不诚信记录设置相关处罚标准。

二是针对有机茶园基地和管理,在“公司+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实行“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病虫灾情测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统一协调周围生态环境”六统一,增强武义有机茶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由农业质监部门负责有机茶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对认证单位茶样进行认证前预检测和认证后不定期抽检工作,检测不合格企业根据情节严重勒令其限期整改或拉入黑名单。对仿冒有机茶销售的,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追究当事人主体责任。

猜你喜欢

武义武义县茶园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茶园飘香
浙江省武义县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武义供销农贸城赏石文化博览会盛大开幕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武义 山水如画温泉城
武义:力促工业垃圾妥善处置
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土石方平衡细化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