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网蝽卵的形态及其分布

2016-01-18唐美君郭华伟殷坤山周孝贵

中国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叶肉叶脉若虫

唐美君 郭华伟 殷坤山 周孝贵 肖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茶网蝽(Stephanitis(Norba)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它以若虫和成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被为害的茶树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叶背出现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严重受害的茶树往往出现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退,芽叶细小。近几年来,该虫由西南茶区向陕西省扩散,目前已成为陕西省茶园中为害严重的一种新入侵害虫。据报道,自2010年起茶网蝽逐步扩散到陕西镇巴、紫阳两县,逾2000 hm2茶园受害。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前人对该虫的形态、生物习性和防治药剂陆续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对茶网蝽卵的形态及其分布研究较少,缺乏细致的描述,因此笔者开展了该虫卵的形态及其在叶片上分布的详细观察,特此报道。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虫源

茶网蝽成、若虫2015年9月采自陕西紫阳县,在大型养虫网纱笼(长110cm×宽65cm×高100cm)中用盆栽茶树饲养。

2.观察方法

卵的形态观察:取养虫笼中正面出现白点的叶片5~10张,在Olympus SZ61体视解剖镜下将叶背朝上进行观察。用精度为1mm的接目测微尺测量卵盖大小,再用昆虫针将卵小心地从叶肉中拨出后,测量卵的大小。观察样本数均为20个。

卵在叶片上分布:采集田间带卵叶片,在上述解剖镜下打开底座透射光,观察记录叶片上不同部位卵的数量。先按主脉长度将整张叶片均分为3部分,靠近叶柄的为叶下部,靠近叶尖的为叶上部,中间的为叶中部,再按主脉两侧、侧脉两侧和其他3个位置分别记录每张叶片3部分中各个位置卵的数量。观察叶片数为60张。

二、结果与分析

1.卵的形态特征

在体视解剖镜下将叶背朝上放置,打开底座透射光,可见绿色的叶肉组织中有一些近香蕉形的淡黄色亮点。用昆虫针围绕这些亮点,小心挑破表皮,拨开其周围的叶肉,即可见埋于叶肉组织中的卵。卵为乳白色,香蕉形(图1)。大小为长0.40~0.50mm、宽0.20~0.28mm(表1)。卵有一盖,与叶背持平。卵盖多为梨形,也有椭圆形(图2)。卵与卵盖的结合处四周有发达的领圈状构造。

表1 茶网蝽卵及卵盖的大小 mm

图1 拨开叶肉组织可见白色卵粒

图2 位于叶背的卵盖

2.卵在叶片上的分布

卵在叶片上分布的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卵分布在远离叶脉的叶肉组织中,占总数的78%,主脉两侧和侧脉两侧的只分别占11.7%和10.3%。这与过去的报道“卵主要分布于叶脉两侧”结论相反。从叶片上中下3个部位来看,卵在叶片中部居多(占47.2%)。

表2 茶网蝽卵在叶片上的分布

三、小结与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茶网蝽的卵产于叶肉组织中,平均大小为长0.45mm、宽0.24mm;卵盖位于叶背,为梨形或椭圆形,大小为长0.14mm、宽0.09mm。已有报道“卵产于叶背,肉眼可见”(陈孝钧,吴平昌,马荣彬等,2013)的描述有误。卵在叶片上主要分布于离叶脉较远的叶肉组织中,以叶片中部居多。

由于茶网蝽的卵产于叶肉组织中,无法直接看到,位于叶背的卵盖上又常覆盖有黑色胶状物,因此过去对卵的调查一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在解剖镜下用底座透射光镜检观察的方法,可十分便捷准确地数出叶肉组织中的卵。这可能是本文对卵在叶片上分布的观察结果与前人结论相反的主要原因。

茶网蝽一年发生2~3代,以卵越冬。越冬卵的调查可为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的预测预报提供必要的数据。采用本文的观察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进行越冬卵调查,为田间防治提供所需数据。

致谢:陕西紫阳县农业局吴仕民先生帮助采集茶网蝽,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叶肉叶脉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扬州大学揭示有效减少叶肉细胞中糖积累的新机制
一生,仅仅就是一片落叶
最美叶脉
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研究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芦荟脯加工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