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方对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肝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6-01-09李红阁

吉林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肝病

活血化瘀方对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肝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李红阁

(渭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肾阴虚型78例,瘀血阻络型82例。研究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对照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对照组临床上服用拉夫米定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膜SOD活力、红细胞膜MDA含量7个指标。结果肝肾阴虚型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血管通透性,保护肝细胞,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活血化瘀方;拉夫米定;肝病;肝肾阴虚;瘀血阻络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7.011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7-0684-03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13K12-07-03)。

作者简介:李红阁(1976-),女,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晔2014-10-30)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in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 from blood rheology

LI Hongge

(Department of TCM,Weinan Center Hospital,Weinan 714000,Shan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Applica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 from the blood rheology.MethodsFor 16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cluding 78 cases of ganshenyinxu type,yuxuezuluo type 82 cases,the study group (ganshenyinxu type 39 cases,41 cases of yuxuezuluo type ) and control group (ganshenyinxu type 39 cases,41 cases of yuxuezuluo type).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aking lamivudine drug,the experimental group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drugs.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ed cell aggregation index,plasma viscosity,hematocrit,whole blood viscosity,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Erythrocyte SOD activity,erythrocyte MDA content of seven indicators.Results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experiment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in some index (P<0.05).Conclusion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is worthy of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words:blood rheology;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lamivudine;liver disease;yin-deficiency of live and kidney;blood stasis block channels

在临床上,肝病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尤其是慢性肝病病程较长,治疗比较困难,缠绵难愈,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高达50万[1-2]。活血化瘀方能够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适用于由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疾病。肝病治疗比较困难,慢性肝病尤其缠绵难愈,往往会出现“久病必瘀”。在肝病治疗的过程中,学者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发现用活血化瘀药能够使许多久治不愈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观。活血化瘀药[3-5]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保护肝细胞,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活血化瘀药按照药物的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行气活血药、活血祛瘀药、破血散结药。血液流变学[6-7]是一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学科,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8]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其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4个指标是临床上最基本最核心的指标。活血化瘀方能够改变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肝病的本质就是“久病必瘀”,即肝血瘀阻程度,因此可以从血流变学的角度来探讨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从血液流变学的5个指标来探讨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对本院自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2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自2013年8月—2014月7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肾阴虚型78例,瘀血阻络型82例。将同一种肝病病因的患者均分为2组,研究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和对照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36.4±4.2)岁。乙型肝炎患者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协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9],所选患者均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年龄、性别、家庭状况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型即湿热毒邪日久伤阴,导致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即慢乙肝日久常伴肝脾肿大,属中医积、血臌范畴。症见朱砂掌、蜘蛛痣、面色晦暗、牙龈出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血瘀征象。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常规药物,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活血化瘀药。具体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拉夫米定片[10],0.1 g/次,1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活血化瘀药。药方如下:丹参15 g,鸡血藤15 g,当归15 g,柴胡6 g,葛根30 g,黄芩10 g,生山楂30 g等。患者服用药物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1剂/d,每次150 mL,2次/d,口服。

1.3处理方法空腹静脉取血10 mL,取5 mL于有干燥抗凝剂(肝素)的试管中充分混匀。血液流变学的测定采用北京世帝公司生产的R-80血液黏度仪。测定时温度设置在25 ℃,常规测定红细胞压积,3 h测定完毕,记录测定结果。红细胞膜的提取:1)用低速离心的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然后用等渗溶液重复洗涤多次,去除血浆;2)红细胞从等渗溶液中转移到低渗缓冲液中,使红细胞膨胀而溶血;3)将溶血的红细胞反复洗涤,高速离心,除去细胞内含物,即可制备出红细胞膜,备用。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红细胞膜SOD活力,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红细胞膜MDA含量。

1.4统计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的高切黏度、全血的低切黏度、红细胞膜SOD活力、红细胞膜MDA含量。

2结果

比较收治的患2种肝病的160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5个指标。肝肾阴虚型的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研究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结论

在肝病治疗的过程中,学者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发现用活血化瘀药能够使许多久治不愈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观。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血管通透性,保护肝细胞,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学者们对慢性肝病的治疗研究更深入,认为肝血瘀阻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纤维化的中医本质主要是肝血瘀阻,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已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中之重,亦就说明了活血化瘀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11-15]。

表1 肝肾阴虚型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肝肾阴虚型可导致微循环障碍,肝肾阴虚型的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联合使用活血化瘀方更能够改善肝肾阴虚型的微循环障碍。因此在临床上针对肝肾阴虚型应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上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使患者血流状态得到改善,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血瘀阻络时,结节再生和纤维的分割可导致肝内血管床缩小、扭曲或者闭塞,血管受到再生结节挤压,从而导致血流缓慢,肝组织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导致红细胞比较容易聚集。红细胞聚集性增高,使全血黏度增高,临床上使用活血化瘀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红细胞聚集性和全血黏度[13-14]。

血液参与到全身的物质交换,身体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可以反映到血液中。某项指标异常并不代表患某种疾病,但是一个血液流变特性指标亦可以提示我们机体内存在潜在的病灶。血液流变学常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其影响因素很多,但对于有关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在诊断、治疗及判断药物疗效方面作用重要,同时也为重新认识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一些危重症的治疗及抢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洪兰,张友祥.健脾化痰逐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10):1013-1015.

[2]杜进军,刘惠武,吴鸿斌,等.疏肝养阴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2,32(9):867-868.

[3]刑华旭,柴根旺.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5):44-46.

[4]蒋元烨,薛博瑜.王泰林三纲辨证论治肝病特色[J].吉林中医药,2011,32(2):109-110.

[5]张翔,周郁鸿.活血化瘀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3):229.

[6]张美方,王燕.血液流变学在疾病诊断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70-1883.

[7]李景华,蔡丽威,李想,等.董治中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病学术思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04.

[8]黄玉琼,张继荣.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4:90.

[9]杨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0]香富强,李贵珍,姚兰芳.拉夫米定与恩替卡韦用于乙肝患者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2-113.

[11]贾秋颖.清解酒毒化瘀散结法治疗酒精性肝病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20-521.

[12]邵祥强,肖华胜.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268-274.

[13]王骆冰,闫秀川,曾贞,等.扶正化瘀方与黄苗汤合用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40-1744.

[14]李艳,曹文富.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单剂与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01-604.

[15]刘燕玲,李志更,郭朋.以活血化瘀法为核心治疗肝纤维化的思路[J].中医杂志,2008,50(1):76-79.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药物性肝病研究进展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