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俄军事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建设的主要做法

2016-01-07兰永明

国防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国俄罗斯

兰永明



美俄军事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建设的主要做法

兰永明

内容提要:美国和俄罗斯在50多年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建设实践中所采取的四种做法: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模式、重视在全军作战指挥机关健全航天作战指挥的职能机构、空天一体发展、在体制融入方式上与战略核力量渐行渐远,对于推进我军航天力量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军队建设 军事航天 领导指挥体制 美国 俄罗斯

作者:兰永明,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军队体制编制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大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全球部署、“全球快速打击”常规武器系统的日益成熟和国家反卫实战能力的进步,美国、俄罗斯军事航天力量日益发展成为继核力量之后的第二种战略威慑力量,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不可缺失的核心支撑和力量“倍增器”。为不断增强军事航天支援保障及攻防作战能力,积极抢占人类战争的“最后高地”,美国和俄罗斯在50多年的航天力量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其军事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牵引和推动军事航天力量快速发展。其中许多做法值得我军借鉴。

一、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模式

美、俄两军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建设根据本国国情军情,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发展体制上,美军充分借助空军在航天资源方面的先期优势,以及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采取了空天一体、空军主导、军种分布的体制。俄军据其综合国力和航天力量建设的现实情况,曾在相当长时期内采取组建航天兵、空天防御兵等独立兵种体制。俄军认为,组建独立“航天兵”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航天力量的快速发展与运用。美、俄发展体制不同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经济实力和科技条件制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在发展重点上,美军着眼其全球攻势战略需要,在攻防兼备发展的同时,强调发展“控制太空”能力,重点发展利于增强空天打击能力的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俄军则重点发展空天防御能力,其空天防御战略明确指出:不能照搬美国经验,不能攻防能力全面发展,要突出“空天防御”,即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及导弹防御。

在发展路径上,美军始终将航天力量主要集中在空军,并实行军种适量分布建设。俄军为快速增强其空天防御能力,有效应对空天安全威胁,自21世纪初,先将航天力量集成为独立兵种,突出发展首都地区空天防御能力,再将其融入空军,全面拓展空天防御能力。

总之,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的发展模式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关键看是否符合国情军情实际。

二、重视在全军作战指挥机关健全专司航天作战指挥的职能机构

与传统航空力量发展历程相比较,军事航天力量从战略支援力量向战术支援力量拓展,这是由航天力量先天属性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美、俄两军强调,要由超越军种、战区的职能机构对军事航天力量进行集中指挥,以有效发挥其战略决策支撑功能,同时有助于统筹协调军兵种的战术运用需求。

在作战指挥体制上,美国战略司令部是最高指挥机构,但本身不辖作战部队,主要是作为隶属于参联会的联合职能司令部,统一指挥美军航天部队的航天作战行动。2005年,美军陆续在战略司令部下成立分管各种业务的下属联合职能司令部。其中,联合空间职能司令部具体负责航天作战计划,指导和执行航天作战行动。美军认为,统一指挥、集中控制和分散实施是使用航天部队的基本方法。在赋予航天部队任务和指挥运用上,必须从全球角度着眼,即由美国战略司令部统一负责计划和组织航天作战行动,并为各军种航天司令部实施航天作战行动发布任务式命令。

在航天作战指挥体制上,俄军实行的是“统一指挥、集中实施”的模式。“新面貌”军事改革之后,俄军剥离了军兵种作战指挥权,空天防御兵直属总参谋部指挥。2015年8月,空天防御兵融入空军后,仍采用由总参谋部隶属的国家防务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航天部队、防空反导部队牵头负责的指挥运用模式。

显然,无论美军还是俄军,均重视在全军作战指挥机关健全专司航天作战指挥的职能机构。

三、日益呈现“空天一体”的发展趋势

尽管美、俄两国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发展路径不同,但均呈现“空天一体”的发展趋势。

美军从一开始就将空基、天基、地基战略攻击力量集中在空军,实行空、天、地一体发展模式。这或许是认识到航天力量是航空力量的自然扩展,认识到功能单一的陆基战略导弹的军事行动高度依赖空天,也或许是受美空军“先行发展空基核力量”影响的缘故。总之,美军已明确将军事航天力量的发展委以空军负责,其他军种参与。世纪之交时,美国国家安全空间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对成立“独立天军的可行性与明智性”问题进行专门的评估与论证。该评估论证报告认为:从长远看,为保护美国的空间利益,需要成立独立的航天力量,但目前应采取“渐进成军”的发展道路,首先在空军内部成立执行航天任务的特种部队,尔后在适当时候与国家侦察局合并,形成一个负责全部航天力量建设的指挥与管理部门。为此,空军航天司令部被正式指定为国防部代理执行机构。同时,海军和陆军航天司令部进行职能转变,海军航天司令部的职能并入海军网络战司令部,陆军航天司令部更名为“陆军航天与导弹防御司令部”。2001年10月,美空军航天司令部从空军装备司令部接管空间系统采办中心,完成了集航天系统采办、发射、测控于一体的转型。尔后,空军航天司令部又从海军接管了卫星控制网和空间目标监视系统,进一步整合了国防部内部的航天资源。

2011年3月,俄军正式提出以航天兵为基础组建空天防御兵,当年年底,将航天兵与空军所属的空天防御战略战役司令部合编为空天防御兵。2015年8月,俄军又将空天防御兵并入空军,在其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经历多年独立兵种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向“空天一体”方向转变。对此,俄军指出,成立新空军意味着美国将无法实现“全球快速打击”的构想,因为俄罗斯将建立可靠系统来防范和消除美国前沿军事及军事技术项目带来的威胁。俄军还认为:航空、防空、反导、航天部队接受统一领导管理,有利于把为发展空天部队制定军事技术政策的任务放在一起抓,提高整体效益。

四、在体制融入方式上与战略核力量渐行渐远

美、俄军事航天力量建设实践表明,尽管航天力量在技术渊源上与战略核力量有密切联系,但两者在体制融入方式上渐行渐远。

俄(苏)军航天力量与战略核力量“两合两分”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苏军航天力量在1957年开始发展时曾隶属战略火箭军,1981年转隶至苏联国防部,1992年独立为航天兵,此阶段为“一合一分”。1997年俄军航天力量再次隶属战略火箭军,2001年又一次脱离战略火箭军,与防天反导力量合编成独立的航天兵,2011年组建空天防御兵,此阶段为“二合二分”。2015年,俄军航天力量融入空军。

美军航天力量与战略核力量虽都集中在空军内部,但两者也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发展过程。1993年,在美军空军战略航空司令部解散后,空军航天司令部曾接管洲际弹道导弹部队。2009年8月,空军航天司令部将所属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移交新组建的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至此,空军航天司令部成为一支担负航天任务的专业部队,依托空军发展,但保持相对独立。

古罗马有句名言:“谁想实现和平,就应当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现已紧锣密鼓、刀光剑影的太空军备竞赛,启示我军必须加紧打造适应未来“天战”需要的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及力量编成,为中国和平发展之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我军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的建设发展,要重视分析借鉴处于世界航天力量发展前列国家的做法,更要注重借鉴外军与立足我军实际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出既符合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力量领导指挥体制。

(责任编辑:何荷)

中图分类号:E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2-0045-03

猜你喜欢

美国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