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2015-12-30王其林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鲜果基肥油茶

王其林

(潜山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300)

油茶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王其林

(潜山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300)

本文选择同一立地条件、相同品种、同样造林管理的油茶新造林,采用了地膜覆盖、深施基肥和每年冬季追施有机肥等抚育措施,对油茶早实丰产开展研究,对照样地未进行地膜覆盖、施基肥和追施有机肥。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新造林成活率,深施基肥和追施有机肥对油茶新梢N、P、K含量、高径生长、冠幅和鲜果结实量有显著提高。

油茶;新造林;地膜覆盖;施肥;影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的发展涉及到国家粮油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2]。2009年,潜山县被列为全国油茶发展重点县,至2015年,共发展油茶1万hm2。本文针对潜山县当前油茶发展速度快、新造林面积大,资金回报周期长等问题,通过科学造林、营林、挖穴、深施基肥、良种壮苗、地膜覆盖、浅栽培土、及时追肥、整形修剪等先进技术措施,使油茶新造林在3年始花结果,4年有产量,5年有效益,8年达到丰产标准,缩短生产回报周期,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潜山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示范带动作用,也为其他地方油茶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1 试验地概况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有山场面积9.4万hm2,县域东南部丘冈地有2.67万hm2,试验地选择在潜山县黄铺镇经汇油茶合作社,地处丘陵冈地,海拔30 m,坡度5°~10°,坡度平缓,土壤为红黄壤,土层厚度80 cm以上,基本无腐殖质,肥力较差。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1 360 mm,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安徽省最适宜发展油茶区域之一。

试验地是2010年新造的33.3 hm2油茶林,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对照样地为同一坡向的地块。

2 材料和方法

2.1 造林设计

试验地造林采用挖掘机全垦整地方式,深80 cm,大于5°的坡地整成水平带,防止水土流失,每隔50 m做好纵向排水沟,并配置沉沙凼。整地时间为2009年10至12月份,整地结束后,按株行距2 m×3 m挖定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每穴施5 kg鸡粪,放在穴底,再覆土20 cm,上边留15 cm左右宕口,承接雨雪流入穴中,加速鸡粪腐熟。

油茶品种选择省林业厅审定良种(长林系列4号、40号、53号、166号4个品种)。苗木为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当时由于苗木紧张,苗高只有12 cm。造林于2010年3月10日前完成,当年5月份进行地膜覆盖。具体方法为:将地膜裁成60 cm见方,中间扣一小孔,在林地下透雨后覆盖在苗木四周,使新造苗木土壤有充分的持水量。在地膜上覆上8 cm细土,保证地膜不受日晒和雨水冲刷,这样秋季干旱时可以减少土壤含水量的蒸发。第2年后每年在6月和10月进行除草抚育,每年在冬季施肥1次,每株苗木施5 kg鸡粪,环状沟施。造林第3年秋季进行了修枝定干,第4年挂果,第5年667m2可产鲜果410 kg(省林业厅科技处组织测定)。

对照样地为同龄的2010年油茶造林,面积3.33 hm2,同地类、同坡向、土壤条件相同,整地时间为2009年11月,全垦整地,未挖定植穴和施基肥,造林密度、苗木品种和配置相同,造林后没有进行地膜覆盖,当年秋季造林成活率只有40%,第2年春进行了补植,以后每年6月和10月进行除草抚育,第4年定干修剪,至第5年始花结果。

2.2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0年9月份(秋季干旱)采自潜山县经汇合作社的油茶林土壤样品,随机在薄膜覆盖和未覆盖的油茶林分别设立3个采样点,共获得6个土壤样品。取样时用环刀分点挖取表层0~20 cm土样,待测土壤容重量。

以不同施肥处理的油茶树为试材,于2014年6月份采集当年生新梢,每个样混合3株油茶样,3次重复。植株样品带回实验室,擦干净后先置于105℃恒温干燥箱中杀青30 min,然后于65℃烘干,粉碎后置于样品袋中备用,待测营养元素含量。

2.3测定内容及方法

(1)土壤容重测定:用烘干称重法测定[3],将不锈钢环刀中的土样转移到铝盒中,在105℃下烘24 h称量,通过计算单位体积中的烘干土质量得到。

(2)生长量及产量测定:2010年10月下旬调查统计造林成活率;2014年6月上旬采用钢卷尺测定油茶树高、冠幅,采用刻度尺测定新梢长度,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地径,并记录。2014年10月调查标准样地667 m2,采集油茶鲜果现场称重并记录产量。

(3)新梢营养元素测定:采用H2SO4-H2O2消煮新梢组织,全氮含量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全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钾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4]。

2.4 数据处理

采用DPS(DPS公司,v7.05)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地膜覆盖对土壤容重和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地膜覆盖后,薄膜能起到很好的减缓雨水冲击作用,保护土壤结构,有利于维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其土壤容重与未覆盖的土壤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详见表1。

表1 地膜覆盖对土壤容重和当年秋季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地膜覆盖下土壤容重比无地膜覆盖下土壤容重低8.06%,方差分析表明,覆盖与未覆盖土壤间容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地膜覆盖在2013年极端高温情况下,油茶新造林当年成活率高达95%,而未覆盖的仅为40%,这是因为地膜覆盖可以改良苗木生长的土壤小环境,起到保水、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起到控制油茶苗木周围杂草滋生的作用,减少除草次数,降低造林成本。

3.2 施肥对油茶生长量的影响

施肥和未施肥措施对油茶生长量的差异十分明显,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同品种、同林龄的油茶林,在抚育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施肥和未施肥的油茶林在郁闭度、树体高度、冠幅、新梢长度和地径等方面均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

3.3 施肥对油茶新梢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表2 施肥与油茶生长量的关系

表3 施肥对油茶新梢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油茶新梢中全N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K元素,全P元素含量最低。施肥处理油茶新梢全N、全P、K含量分别比未施肥处理高12.22%、6.80%、14.83%。方差分析表明,2个处理之间油茶新梢全N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全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K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1)。

3.4 施肥对油茶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分别测定施肥和未施肥措施下油茶单株鲜果重、树冠每平方米鲜果重、667m2鲜果重,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施肥对油茶产量的影响

施肥和未施肥处理油茶树鲜果产量分析表明,施肥处理油茶树平均单株鲜果重3.53 kg,是未施肥处理的14.71倍(未施肥处理的是单株鲜果重为0.24 kg);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施肥处理为0.88 kg/m2,是未施肥处理的6.77倍(未施肥处理为0.13 kg/m2);施肥处理的667m2鲜果产量410.0 kg,是未施肥处理高6.98倍(未施肥处理为58.7 kg)。

2015年再次测产,667m2鲜果产量已达623.5 kg,可见合理施肥能显著促使油茶早实丰产。

4 结论与讨论

(1)本试验通过用鸡粪作为基肥,每年冬季追施鸡粪,对油茶幼树生长和提前开花结实、形成产量,其作用非常明显。不施肥油茶林生长明显缓慢。油茶新造林地膜覆盖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降低了造林成本,加快了幼树生长[5]。

(2)笔者认为施基肥要把握住3个环节:一是定植穴要大,基肥施入后要覆土20 cm,防止苗根接触肥料,二是覆土后要有15 cm以上的小宕,承接冬季雨雪,使肥料充分吸水发酵。三是施肥一定要在冬季进行,使肥料有充足的发酵时间,春季苗木生长时肥料发热期已过[6-7]。

[1]束庆龙.油茶栽培技术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王庆礼,代力民,许广山.简易森林土壤容重测定方法[J].生态学杂志,1996,15(3):58-69.

[4]李酉开.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程鹏,油茶复合经营模式的探讨 [J].安徽林业科技, 2014,40(1):35-38.

[7]姚小华,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杨婷婷)

Preliminary Research Report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Early-fruit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s of Camellia oleifera

WANG Qiling
(Forestry Bureau of Qianshan County,Anqing 246300,Anhui,China)

New plantations of Camellia oleifera with the same site conditions,variety and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sample plots to study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early-fruit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s of Camellia oleifera by means of film mulching,deep base fertilization and additional organic fertilization every winter.There were no film mulching,base fertilization or additional organic fertilization in the control plo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lm mulch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urvivalrate ofthe new plantations and deep base fertilization and additionalorganic fertiliz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N,P and K in the new shoots,height and DBH growth,crown breadth and fruit quantities.

Camellia oleifera;New plantations;Film mulching;Fertilization;Effects

S794.4

:A

2095-0152(2015)05-0026-03

2

2015-08-04

王其林(1958- ),男,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E-mail:272200086@qq.com

猜你喜欢

鲜果基肥油茶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山楂树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