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展林业碳汇建设的思考

2015-12-30陈淑芬肖斌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林业交易森林

陈淑芬,肖斌

(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合肥 230001)

关于开展林业碳汇建设的思考

陈淑芬,肖斌

(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合肥 230001)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工作的不断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安徽省实际,主要从林业碳汇项目本质特征、开发程序、交易方式等入手,对我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和参与市场方式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人类生产和经济活动,带来的温室效应、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逐步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确认,1951-2010年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并且这种可能性已经达到95%以上[1]。节能减排、发展碳汇林业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已于2015年6月底向联合国递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计划,承诺到2030年左右CO2

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m3左右。按照国家发改委部署,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在2016年投入运行,届时将有更多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安徽省一些碳排放大户也不可能例外。在减排成本居高不下,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缓解的情形下,林业作为重要的碳汇项目,帮助控排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将逐步显现。

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库

地球系统的主要碳库包括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碳库。其中岩石圈碳库是最大的,但自然周转需要上百万年时间;海洋碳库第二位,但大部分存在于深海中,处于不活跃状态;而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快,且与大气中的碳交换频繁,联系最为紧密。陆地生态系统中约20%的碳贮存在植被中,80%的碳贮存在土壤中。森林生态系统又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面积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0%,森林植被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总碳储量的77%左右,森林土壤碳储量占土壤总碳储量的39%左右[2]。

2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在总量控制情形下,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下降的目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所有行业普遍性的碳排放减少。主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能效、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安徽省襟江带河,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带,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中,碳排放量仍处于上升通道。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在2016年启动,首批纳入排放配额管理的行业企业将由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5个传统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构成。其中有几个行业还是全省支柱性产业,短期内减排成本高,对经济影响大。二是局部范围的碳抵消,即排放企业的部分碳排放可以通过其他行业的碳吸收来进行抵消,从而间接实现减排目标。森林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以生物量或转变为土壤有机质的形式将CO2固定下来,并通过呼吸作用将CO2返还大气。通过合理经营,将森林控制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阶段,变成一个净碳吸收汇,即是碳汇林。

安徽省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14%[3],到2014年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为28.65%,30多年时间森林覆盖率翻了一番,这主要得益于“五·八”造林绿化、千万亩森林增长等一些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但这其中绝大多数林分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巨大差距,质量还待提高。另外,按照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5%,森林面积还需进一步扩大。因此,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巨大。充分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帮助高成本减排企业短期内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赢得转型升级时间,可以实现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和林业事业进步的双赢局面。

3 林业碳汇项目的本质和体系建设

尽管森林是一个重要的碳库,发挥着天然吸碳器的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森林碳汇都可用于参加碳市场交易。按照国际CDM(清洁发展机制)和国内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要求,林业项目能够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碳汇量,必须是通过人为努力后,与不实施该项目相比,额外增加的碳汇量。因此,林业碳汇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额外性。即林业项目实施(如无林地上造林,森林经营等),相对于基线情景(没有林业碳汇项目时的,项目边界内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未来情景)下,增加的额外碳汇量,即林业项目减排量,等于项目活动下产生的碳汇量减去基线情景下的碳汇量。二是必须具备“三可”,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也就是说林业项目减排量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某一块林地一段时间内额外吸收的碳换算成具体数量的CO2当量,并且核算过程和结果要经得起第三方核查。三是非排他性。碳汇林与传统林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冲突,相反可以作为中长期林业项目的阶段性目标来实施。以用材林为例,用材林进入主伐期前,基本上无收益,但是这一阶段正是林木快速生长阶段,是一个净碳吸收汇,完全可以作为碳汇林来经营,如图1。为充分发挥林业综合效益,建议将林业碳汇项目作为珍贵树种、木材战略储备、大径材培育等中长期林业项目的阶段性目标来培育。

要完成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必须有一套完成的体系,大体由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项目实施主体(业主)四个部分组成。

3.1 计量监测体系

林业碳汇是一项全新工作,无论对政府部门、企业还是科研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从宏观管理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必须对全省可用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对象、范围、规模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对林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方式、深度、比例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林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潜力和存在风险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因此,全省性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立尤为重要。从微观的项目管理角度而言,参与市场交易的林业碳汇必须要经过碳汇额外性审查、项目设计文本撰写、监测报告审查等相关过程,其中必须要有具备资质的计量监测单位参与其中,但目前全省范围内具备资质单位还比较少。从项目研发角度而言,则要改变传统粗放的营造林管理方式,探索符合碳汇林要求的更加科学、高校的营造林模式和管理技术。因此,应加强林业队伍,尤其是基层林业队伍的能力培养,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资质。

3.2 项目管理体系

从广东等试点省份林业参与碳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林业碳汇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发改、林业等相关部门。林业碳汇项目的审批、备案,自愿减排量的核证、注销等相关职能归发改委管理;项目土地合格性、权属,项目组织实施等归林业部门管理。因此,理顺相关部门职能权限,建立科学、高校的管理体系,可以为全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市场交易体系

预计2020年前,林业暂不纳入排放配额管理,但林业碳汇项目可以通过自愿减排市场参与碳交易。目前安徽省尚未建立碳交易平台,应积极谋划全国碳市场建立后,全省碳市场运行模式。

3.4 项目实施主体

考虑到项目开发成本、计入期时间(一般为20~60年)、项目期管理、参与市场交易等多种因素,一般建议以企业为主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4 项目开发主要程序

林业碳汇项目从开发到入市交易大致经历三个过程(见表1)。

表1 林业碳汇项目阶段主要任务表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过程,下面对每一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4.1 项目开发

土地(经营对象)合格性审查和项目减排量额外性论证是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前必须完成的两个重要任务。目前能够开发的林业项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造林项目,要求造林地必须为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一类是森林经营项目,经营对象必须是人工幼、中龄林。在确定项目类别的前提下,进行基线情景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学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减排量进行计量。只有具备额外性的林业碳汇项目才具备立项的价值。目前国家已经备案了《碳汇造林方法学》、《竹子造林方法学》和《森林经营方法学》三个重要的方法学,基本涵盖了一般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林业碳汇项目计量和监测方法。项目可行性论证后,要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帮助编制项目设计文本,并经独立第三方审查合格后,通过省发改委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之后根据编制的作业设计开展项目施工工作。

碳交易市场体系建立的初衷,是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减排目标。这就意味着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时必须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采取科学、先进的营林和管理措施,合理选择方法学,以降低开发成本,保证林业碳价低于企业自主减排成本,这样控排企业才有购买动力,否则就会造成有价无市局面。

4.2 产品认证

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并非某片具体的森林,而是该片森林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净碳汇量,需要业主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计量并包装成顾客认可的产品,即项目减排量核证。要经过碳汇量监测,监测报告撰写,独立第三方审查,发改委审核、批准等一系列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每申请一次项目减排量核证,就需要重复一次上述过程,因此,监测频率确定非常重要。监测周期短,产品生产频率高,参与市场交易的灵活度高,但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监测频率低,单次产品产量高,生产成本低,但适应市场能力差。一般将监测周期定为5年,也可根据树种生长特性适当调整监测周期,速生树种可间隔时间短一些,慢生树种要间隔长一些。同时,为保证监测数据稳定,监测时间尽量与抚育间伐时间错峰实施。

4.3 入市交易

目前林业碳汇参与碳市场交易,主要基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和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两大机制。前者基于国际市场,主要帮助《京都议定书》中承担减排义务的附件一国家实现灵活履约的机制,要求条件苛刻,项目开发难度高。后者主要基于国内市场,是安徽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主要目标市场,按照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文件要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应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依据交易机构制定的交易细则进行交易。

[1]IPCC Secretariat.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13[C].Stockholm:IPCC,2013.

[2]唐红侠.农林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中国森林编委会编著.中国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婷婷)

Reflections on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s

CHEN Shufen,XIAO Bin
(Anhui Provincial General Station for Afforestation&Management,Hefei 230001,China)

With the constant progress in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change negotiations,the important role forestry has been playing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social attention.In this paper,based on forestry actualities of Anhui Province,some preliminary ideas on the necessity for implement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s and ways of market participation were put forward,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s,development procedures and trading manners.

Forestry;Carbon sequestration;Program development

F326.2

:A

:2095-0152(2015)05-0034-03

2015-07-31

2015-08-06

陈淑芬(1981- ),女,主要从事营造林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Email:csf0477@163.com

猜你喜欢

林业交易森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