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担当,校长应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2015-12-30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校长滕道忠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间体质体育教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校长 滕道忠

勇于担当,校长应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校长 滕道忠

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排球特色项目传统校,在校学生1100余人,学校以“培养三年,服务一生”为育人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2005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曾荣获“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徐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2010年,作为首批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以来,连续三年测试结果位居全省前列,被多次评为“江苏省体质监测先进单位”。2011年,在全区率先推行“武术操、排球”为主的体育特色课程,学校排球队屡获佳绩,自编的素质练习特色操获徐州市创新奖。2013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学校的验收,2014年“全国体育联盟实验校”挂牌。至今,棠张镇中心中学的学校体育工作已成为向社会展示素质教育的窗口。

一、对农村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思考

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发现,2010—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是部分指标仍不容乐观。如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2013年测试分析报告指出,全省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主要问题:乡村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幅明显,男、女生近视率分别增长7.5%、7.4%。身体素质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与2010年比中小学生引体向上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作为省测试点,我校以13岁学生为例,2013年与2012年数据对比显示,近视率上升2.4%,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12,虽然整体测试结果依然在省内前列,但还是呈下降趋势。了解其原因,有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农村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还有学校教育“重智轻体”观念的偏差等多种因素。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体质不强,何谈栋梁”。每到这里,作为校长的我都会想到高震东校长曾在演讲时说:“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是‘我的责任’。”

二、面对学生健康现状 校长应勇于担当

温总理曾讲过“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担当是责任、是勇气、是执着。作为父辈,我们希望看到身边的孩子能晨跑、打球、游泳,有他们体育交往的圈子,充满朝气、满怀自信,把校园中的体育带到日常生活中去,在运动中感受生命的活力与乐趣。我们最不希望看到身边的孩子戴着厚厚的近视镜,一味地埋头在电脑前,或时刻摆弄着手机,造成交流、思维的障碍,身体素质的下降……面对这些现象我们真的很心痛。

作为校长,我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向社会展示素质教育的窗口,要把终身体育根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为了这个理想和目标,要做实做强学校体育工作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教育支撑,即:严谨治学、有理想的教师团队作为保障;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等是阵地;“一校一品”特色是形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张扬个性,展现技能。学校体育工作要承接这个紧迫的任务,改变现状,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使命必达。从这个角度讲,学校体育是“三位一体”的,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运动技能、坚强自信的品德等将成就孩子的一生,这才能突显出体育“育体、育人”的功能。

三、直面学生健康现状 我们在行动

(一)营造全员参与体育的环境和氛围,绽放精彩的体育文化

作为校长我觉得要经常到活动场地“站一站”:了解设施的使用情况和缺失,排查安全隐患;要到运动场“转一转”:了解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和质量;要到体育器材室“算一算”:对照现代化的标准提出管理策略和添补、维修的方案。并依照“运动场地在你脚下,健身器材在你身边”的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和氛围。在道路两边的树荫下设立了健身器材,教学楼周围设立了仰卧起坐器、单杠、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台等,教室里摆放着羽毛球拍,以便学生随时投入到活动中。

因此,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在课间都要走出教室,走向运动场,鼓励男生每天拉20~30个引体向上,女生做20~30个仰卧起坐。并成立了以艺体为主的22个社团,每周两次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项目,并采用“师比赛,生裁判”、“师生比赛、家长裁判”的方式,营造了全员参与体育的浓厚氛围。师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荣誉感等成为了学校体育文化的精髓。长期的坚持,使学生们养成了课间微锻炼的习惯,学习与休息张弛有度,校园一派生机、充满活力,令我们欣喜。

(二)提升体育教师素质,打造优秀团队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就需要有一支团结战斗、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体育教师团队。为打造这样一支优秀团队,作为校长的我,首先做到要经常到体育办公室看看,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解决体育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做他们的贴心人。当发现个别体育教师存在基础不牢、专业不专,能力不全等问题时,提出要严格落实“六个一、三不怕”工程。“六个一”,即每天读一小时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精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半学期上一节公开研讨课、每学期编写一篇有学校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每学年撰写一篇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三不怕”则是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质不怕测。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体育团队捆绑奖励制度、培训制度,制定政策发放补贴和服装费,帮助教师订阅专业报刊、杂志,以此为抓手激励他们,做好体育教师的引路人。

其次,经常深入体育课堂,了解教学情况。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把握“三个关注”、“四个呼应”的要求,即:关注课堂常规,关注教育意志与兴趣爱好,关注弱势群体。做到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教法、学法与教材重难点呼应,身体素质与基本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呼应,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

第三,经常与体育教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总结成功之处,反思不足,提出调整教学策略的建议,努力打造有效课堂。近年来,体育组人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达3~5篇,2013年在全区体育教师“三能”大比武中6人获奖,在全区初中体育教师教案评选中8位教师同时获得优秀等级,并向全区展示。一支充满“正气、朝气、人气、才气”的优秀体育教师团队正在逐步形成。

(三)创建“一校一品”,形成学校特色

“品”即品牌,是形象。“一校一品”的功能是技能训练,目标是全员参与,为终生体育奠基。校长与教师一起调研分析,从校情、学情、师情及技能需求出发,细致规划,反复论证,确定方案。

1.排球特色项目:排球是棠张镇传统体育项目,棠张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有良好的资源和平台,我们承接小学、依托高中排球特色,建设了初中排球训练基地,要求:人人会打球,班班有球队,年年有联赛。学校排球队在省、市级比赛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亲临我校,对我校体质测试、教体结合、排球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2.武术操:2010年我们率先推行武术操,这套操的动作有攻有防,妙趣横生,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是一项终身受益的强身技能。学校采取专家引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的方法,坚持每月“大比武,大展示”制度,并把它作为体育课技能考核的必备项目。同时,成立了武术操表演队,在原有动作基础上又加入一些武术套路,队形变换,动作整齐划一,场面震撼。同年南京市江宁区体育代表团来我校进行武术操的教学交流。通过武术操的推行,让孩子学到了技能,找到了自信,锻炼了品质。

3.五禽操:这是我校探索终身体育理念的又一条路径。2015年我校作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实验学校,正积极推行江苏师大创编的中华五禽操,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五禽戏”进行了“操化”,适于学生练习,且承载着传统文化。作为校长我对教师提出了“一知”、“二会”的要求,即:了解五禽操的文化底蕴,会做、会教,全员启动,使之成为我校的又一品牌特色。

(四)实效大课间,体育锻炼每日之“大典”

多年来,国家针对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采取创新之举——大课间活动。通过大课间体育锻炼,能调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在校长心中大课间活动是“每日之大典”,要靓丽,要与众不同。基于此,体育组群策群力,创编了一套素质练习特色操,包括发展力量、速度、柔韧、灵敏性等方面的综合练习,并在每节动作后预留四个八拍的音乐放松调整,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练习方法、练习内容、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

素质练习特色操和广播操的有机结合,使大课间活动不仅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针对性,而且丰富有趣、精彩纷呈、安全实效,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

(五)家校联动,赢得社会的支持

作为校长要清晰的知晓“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与家庭、社会等息息相关”,并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此,学校举办各种比赛(广播操,武术操,素质特色操,趣味运动会等)都邀请家长参加、观看和互动,让家长欣赏到孩子应有的精神,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和表现出来的潜力,了解学校的管理,读懂教育的内涵。总之,让家长成为宣传、支持学校体育的积极力量。

猜你喜欢

课间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