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2015-12-29王书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发展对策民办高校

王书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王书新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必须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来培养人才”。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指出民办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着力点,为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如何培养人才,对高校来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现在,各个高校应把握好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强调“立德树人”,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明确

近年来,民办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我国民办高校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民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准确合理,培养的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民办高校体育院系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人才类型定位,明确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应用型”人才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型”人才因其培养模式上更注重学术性和基础性,培养的本科学生多数都会进入研究生阶段。[1]对民办高校来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成为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明确,不能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科学合理定位,而是过多地仿效公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复制我国一流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模式不切实际,针对性不强。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民办高校体育院系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技术不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差,教学能力不全面,满足不了各中小学招聘体育教师的要求。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培养人才过程中其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有赖于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作为新世纪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不仅要了解科学思想前沿的基础理论,掌握体育科学基础知识,还要通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知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学质量获得提高,人才培养更完善。近年来,伴随国家教育部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评估,民办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学历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调查过程中发现,民办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学历结构不合理现象,很大部分教师是本科学历,研究生占一部分,博士生基本没有,与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职称结构比例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由于职称评定与学历挂钩,偏低的学历结构又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职称资格的评定。民办高校体育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明显不足,学校为了评估达到标准,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外聘教授和副教授,学校内部培养的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很少,而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偏大,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达到发挥各级教师作用的目的。

(三)专业设置有待完善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硬件、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的条件,来设置适应社会需要的体育专业,民办高校体育院系应大力拓宽办学渠道,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质量,办出民办学院特色,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由表1我国知名体育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可以看出,由于其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院专业设置比较全面,而且都是跟着时代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体育学院都将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而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学校硬件、软件设施所限制,设置的专业比较少,由表2我省民办高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一览表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国内知名体育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培养人才面比较窄,体育专业设置还有待完善提高。

表2 我省民办高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一览表

(四)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体育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教学实践是高校体育院系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决定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尤其要强调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实习时间很短,大部分是8周时间,前两周在学校内部实习,主要练习队形队列、口令等基本技能,后六周到实习学校进行上课实习,由于每个实习学校安排学生较多,所以实习生上课时数很少,平均5-6节课/周,短短的六周教学实习时间,再加上实习生上课次数少,严重影响的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2)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而这时正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时间,这就使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育实习上,从而影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3)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实践,而是为了找工作,自己找单位实习,没有指导老师的跟踪指导,完全是自由状态,有的学生甚至打着在外面实习的幌子,根本不参与实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体育专业毕业生很难通过教育实习的过程来提高实践能力。

二、民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

(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什么强调社会责任感呢?因为社会责任感是所有品德教育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基本最必备的品质,是德育的核心要求。人生活在社会里,就要为社会的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人必须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负责。当代的大学生很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的缺乏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吃得苦中苦,才会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责任感的大学生,肯定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钱学森曾说:“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民办高校体育院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就要求民办高校体育院系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善于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努力营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和获得未来发展的多种准备。体育没有国界,体育的发展水平代表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体育人才,尤其是创新体育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体育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3]因此,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民办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

(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承担着为社会各级单位输送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专业实践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要适应新形势下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的发展需求,落实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就要针对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重视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4]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鼓励、组织和督促学生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5]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一味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可采取多样化方式,如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教学实践、专题讨论等,采取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在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民办高校体育院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过分仿效公立学校,脱离学校办学实际,教师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数比较少,专业设置不全面,人才培养面比较窄,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学生社会实践不扎实,教学实践时间短,课时少等。民办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教育职能部门应该把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组织起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树立民办教育的良好形象,营造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开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提高民办高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7):38-41.

[2]齐慧,谢翔.高校体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3-4.

[3]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23.

[4]姬常爱.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5]时立新,宋永晶,夏贵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325-327.

(责任编辑 赵冰)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Higher Institutes

WANG Shu-x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IA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Xinzheng Henan,451150,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oints out the key poi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and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present society.

Key words:private higher institutes;physical major;talent cultiv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简介:王书新(197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收稿日期:2015-07-23

文章编号:1008-3715(2015)05-009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807.4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5.019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发展对策民办高校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