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泸州革命老区地位与影响力
——关于泸州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现状、价值挖掘及资源转化的思考

2015-12-28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副书记曹建国

中国西部 2015年25期
关键词:游击川南鸡鸣

文/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副书记 曹建国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泸州革命老区地位与影响力
——关于泸州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现状、价值挖掘及资源转化的思考

文/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副书记 曹建国

红军长征经过泸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在这里演绎了四渡赤水的壮丽凯歌,掀开了川南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造就了泸州宝贵的红色资源。如何保护、挖掘、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服务革命老区建设,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今天对发生在泸州境内的“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进行挖掘、利用,就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接泸州自身发展进程,进一步将红色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历程具有显著特点

四渡赤水是泸州人民心中矗立的历史丰碑,而在此期间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成立的川南游击纵队及其斗争历程,为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以及革命军事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呈现出显著特点。

(一)“鸡鸣三省”会议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地位,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从而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四渡赤水出奇兵成为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泸州叙永石厢子召开“鸡鸣三省”会议,研究决定了三件重大事情:一是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二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部署红军作战略转移;三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苏区今后的行动方针等问题。“鸡鸣三省”会议彻底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和红军中的统治地位,完成了遵义会议未来得及完成的中央领导权的交接,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为红军随后的机动灵活作战、实现战略转移扫清了障碍。

(二)川南游击纵队的革命斗争极其悲壮

1935年2月9日,党中央在扎西(今威信)召开会议,决定在川滇黔边区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中央和中革军委随即抽调干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由中央直接领导。根据周恩来的安排,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是:一要打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二要安置和保护好伤病员;三要建立革命根据地。川南游击纵队的革命斗争在革命史上虽鲜为人知,但斗争的艰苦卓绝却让常人难以想象。纵队为牵制敌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转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领导徐策、余泽鸿、戴元怀、张凤光、陈宏、刘干臣、龙厚生等前赴后继,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先辈们所表现的服从大局、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三)《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的纲领》具有革命彻底性

川南特委成立后,曾根据中央的指示结合边界的实际,发布了《川南工农群众目前斗争的纲领》,共12条。这个纲领为边区各族人民指出了灾难深重和贫穷落后的社会根源,指出了总的奋斗目标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具体斗争任务,而且还针对当时边区群众的迫切要求,分别对贫苦农民、少数民族、劳动妇女、教员与学生、自由职业者和一切失业的贫苦民众提出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斗争任务和行动口号,基本上体现了当时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革命斗争的彻底性,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这个斗争纲领至今仍保留在叙永县落堡一农户墙上。

“鸡鸣三省”会议及川南游击纵队红色文化的挖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中形成或实践的军事理论、革命纲领,是研究中国革命军事理论、土地政策等的重要文献。尽管我们在红色文化的挖掘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都是基础性的,“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一)“鸡鸣三省”会议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价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遵义会议只是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完毕后中央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而“鸡鸣三省”会议确认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从此开始了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突破敌人层层“围剿”、迂回转战的历程。“鸡鸣三省”会议的价值正在于不仅最终实现了中共最高领导权的移交,而且在常委分工中,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的“军事协助”地位确认为“军事负责”地位,为毛泽东以后正式成为中共最高领袖奠定了坚实基础。遵义会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但“转折”主要是在会后发生的。“鸡鸣三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与终结,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价值,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其召开的时间、地点现在都还存在争议,在中共党史上召开的背景都还不清晰。

“鸡鸣三省”会议旧址 摄影/颜林

(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历程仅限于“点”的宣传,缺乏“线”和“面”的整合

目前,我们已经挖掘出川南游击纵队艰苦卓绝的斗争情节,但还缺乏系统性梳理,还有人认为川南游击纵队只是一股很小的地方游击队。因此,需要把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历程融入长征文化资源,为打造泸州长征文化资源规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川南游击纵队由中共川南特委领导,而川南特委由中央直接领导,其主要领导包括徐策、余泽鸿、戴元怀、夏才曦等5人,都是红军主力部队的师级干部。特委和纵队领导人除原叙永特支游击队加入纵队的司令员王逸涛叛变外,绝大多数先后壮烈牺牲。纵队失败以后,所组建的三支游击队──川南游击支队、云南游击支队、贵州游击支队,一直坚持到西南解放。

(三)红色遗迹保护还处于较低水平

“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文物、图片和历史资料,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的不朽功勋,见证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虽然目前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遗址遗迹保护力度不一,缺少专项保护资金,有些地方主要采用开放的随意性保护手段,一些红军战斗遗址因生产生活影响而消失,或因城镇化进程而遭到破坏;遗址遗迹地域特色不突出,缺乏差异性开发的思路,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难以兼顾。

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曹建国

提升泸州红色文化地位及影响力,加快红色资源转化进程

“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历程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围绕更好地保护、挖掘和利用泸州拥有的这些丰富红色资源,努力形成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红色文化,促进泸州革命老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提升“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等红色资源的挖掘、打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历程,了解“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与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乃至整个长征的关系,唤起公众对“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长征转折的重要关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目前,我们已经组织拍摄以长篇小说《川南游击纵队》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第一纵队》,将于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全国党史机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多层面、多方位加强对这一红色资源内涵及价值的研究,努力还原“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应有的历史地位。

(二)把“鸡鸣三省”会议、川南游击纵队融入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工作中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目前,四川省正启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工作,我们将主动参与对接,积极争取将泸州融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重要节点,着力突出泸州在四渡赤水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展示“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影响和意义,努力把这些红色资源打造成泸州市乃至全省、全国的重要品牌。同时,泸州太平渡四渡赤水纪念馆已被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线路景点,“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统筹整合,一并开发打造。

(三)打开泸州红色文化保护、挖掘的视野

泸州长征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开发、利用价值。在挖掘与利用过程中,我们将把“鸡鸣三省”会议及川南游击纵队的斗争历程与四渡赤水联系起来,与整个红军长征联系起来,通过精心设计、串点成线,最大限度地整合泸州长征文化资源,让不可移动的遗址遗迹“动”起来,充分发挥科研、教育、旅游等价值。特别是充分利用各方力量筹集建设资金,深入挖掘和整理“鸡鸣三省”会议和川南游击纵队等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延伸革命文物、遗址遗迹资政育人的功能,全面带动泸州长征文化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总之,我们将充分发挥泸州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着力抓好保护、挖掘和利用工作,以红色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泸州革命老区的地位与影响力。(责任编辑/王鑫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游击川南鸡鸣
鸡鸣驿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鸡鸣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日产量超2 000万立方米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