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利大会师,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5-12-28本刊编辑部

中国西部 2015年25期
关键词:会师长征红军

胜利大会师,而今迈步从头越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会师园雕像摄影/梁凤英

81年前的10月16日夜,一支8万余人的红色大军开始跨过赣南于都河,在一个深秋到来的季节,满含热泪地告别了这片养育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热土,然后擦干眼泪,踏上茫茫征途。一个月后,红二十五军离开豫东南;次年3月,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11月,红二、六军团撤离湘西,先后开始大转移。在那段硝烟纷飞、生离死别仅一念之间的时代,即便是这些红色大军的最高领导人,也不知道他们此行将去往何方。然而,怀抱着红色信仰的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茫茫征程,向着远方的远方,一步步坚定得走去。他们不知道,他们用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走出了中国革命复兴的一段红色历史。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豫东南、湘西、川北到陕北,长征大军在中国版图上镌刻下了一条饱浸热血的红飘带。

红军甘肃会宁大会师拍摄场景 摄影/梁凤英

从1934年10月10日长征开始,到1936年10月22日长征结束,各路红军在长征中总行程达6.5万余里;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其中师以上规模的有120余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2人;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俘敌2万余人,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军还战胜了自然界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先后跨越了20余条江河,其中包括赣江、湘江、乌江、大渡河、金沙江等激流汹涌的著名大川;征服了约18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上百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地……1936年10月,当历尽千难万险的几支红色大军在黄土高原紧紧相拥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广为传唱的名字——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36年10月22日的清晨,当深秋的第一缕阳光照亮黄土高原的时候,艰难跋涉了一年的红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了。红旗飘扬的会宁城内,此时俨然已经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无数的红军战士们摇旗呐喊,更有许多战士喜极而泣,因为从他们在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小城会师的那一刻起,预示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并且从那一刻起,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从1930年起,蒋介石向各个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妄图扑灭革命的烈火。而在中央苏区,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随后,其他几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开始长征。漫漫长征路,没有人知道前方的路通往何方,他们一路跋山涉水、一路浴血奋战,在枪林弹雨和雪山草原的洗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远方前行。然而,在“左”倾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红军队伍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无数的战士血洒疆场,魂断江河,红军队伍的命运前途堪忧。所幸的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灵活机动地与强敌周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又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终于在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两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随即召开会议,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随后,红一、四方面军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率领,左路军由张国焘率领。但张国焘对中央的决定阳奉阴违,企图危害和分裂中央。为避免红军分裂,右路军先行北上,通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于9月突破川甘边界的天险腊子口,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不久和陕北的红十五军团会师。

吴起镇的会师,标志着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中央红军长征以共产党人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三支红军会合时虽不足三万人,但他们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长征二万五千里,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长征途中遇着的艰难险阻可谓步步险关,处处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四路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一路闯关夺隘,勇敢前进。在红军长征路线图上,这四条红色的路线如同四条飘逸飞舞的巨龙,在中国西部的山峦原野间盘旋蜿蜒,最后在黄土高原紧紧拧结在一起,汇成了一枚鲜艳的红星。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壮举,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雄伟奇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一些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367天的长征中,红军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在那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实现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给红军将士注入了超人的胆魄和钢铁般的意志,激励着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征服了万水千山,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这支红色队伍里,有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还有意志坚强的女战士,征途漫漫,关山重重,但就是这样一支看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铁流,一路向前,所向披靡!面对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畏惧,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面对终年积雪的高山、激流汹涌的江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退缩,而是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踏进荒凉神秘、人烟杳无的草地,他们所展示的不是消沉和失望,而是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正是凭借这种对理想的坚持,红军将士坦然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了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磨练,并创造出人类军事历史上举世无双的纪录:平均日行军74华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发生,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此外,他们还要面对随时从头顶上落下的炸弹;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以及难以忍受的饥饿和令人恐惧的疾病。目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惊天逆转,就连敌人都不得不感佩。1936年10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陕北,蒋介石喟然长叹:“六载含辛,未竟全功。”

小金红军会师广场摄影/梁凤英

甘肃会宁大会师纪念塔摄影/梁凤英

有人说“长征是一部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还有人说“与长征相比,犹太人从埃及出走,希腊人从波斯向黑海撤退,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这些人类历史上荡气回肠的远征都黯然失色”。当世界在这个传奇面前惊叹、沉思之时,长征也就突破了时空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精神星空里一颗闪亮的星星。

血与火的洗礼,熔铸出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

史沫特莱在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到达陕北的第三年,走进了这支红色大军。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这位著名的美国女记者满怀信心地写道:“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经历过艰难远征的红色大军,从此成了充满生命力的红色种子。长征结束仅仅13年,毛泽东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崭新共和国的诞生。在他身后,站满了从长征中走出的一代精英: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巧合的是,这一天与长征胜利时一样,也是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

80年前,在那个秋风瑟瑟、残阳如血的黄昏,数万红军战士从各个根据地出发,顺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苦苦寻找中国革命的希望。这一支衣衫褴褛却意志坚定的军队,跋山涉水、草根果腹,转战万里,血洒一路,但他们从未退缩,也从未投降,他们一次次绝处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飞过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踏过泥泞险恶的一片片草地,翻过北风呼啸的一座座雪山;爬过崇山峻岭,渡过湍急的河流,穿越11个省份、62座大大小小城市,一往无前;在这条艰难的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他们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顺利挺进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其中,有刘伯承的运筹帷幄、林彪的狠辣刁钻和彭德怀的勇猛果断,更离不开毛泽东的用兵如神: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遵义会议后,重新把舵的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声东击西、形南实北的高度灵活的战术,呼啸驰骋于黔桂川滇的万水千山之间。在蒋介石还在对着地图上那些复杂迂回的红色线条而迷惑不解时,数万红军早已跳出包围圈。

因此可以说,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史诗,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组歌,它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它所体现的何止是一段长征的史实,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0年过去了,红军将士们的万里长征,已作为世界过去1000年“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之一而永垂史册。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历史无言,但我们又怎能忘记那段慷慨悲壮的岁月!长征精神不朽,那血与火的洗礼,必将为我们的信仰注入无穷的生命力。岁月悠悠,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红色的记忆一个个离开,但震古烁今的长征精神必将流芳百世,正如史沫特莱所言,长征精神还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创造历史!(责任编辑/王鑫 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会师长征红军
天宫会师!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长征路”上胜利会师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