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5-12-27郑丽萍

关键词:假分数负数立场

郑丽萍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郑丽萍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儿童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教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多一份质疑,深一步思考。对教学起点,教学线索,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理解,就会带来不同的教学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都要基于儿童立场来思考,努力贴着学生的思维来进行教学。

儿童立场 课堂教学 实践思考

在当下,儿童立场已成为共识,何为儿童立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儿童立场应关注儿童的视角,研究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儿童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儿童立场体现在从编者、教者和儿童等全方位的视角关注教材,兼顾儿童与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多一份质疑,深一步思考。

一、学习起点——是教师的经验以为,还是真实的调查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前,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真实了解教学对象,对学情做有效的分析,科学准确地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笔者在承担一次区名师班展示课任务时,由于时间紧,刚开始选题是因为在某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有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案例,感觉整个教学设计非常有新意,有点心动,跃跃欲试。但从两次试教实践效果看,课堂教学是失败的,因为首先思考的是课堂形式的创新,却没有基于学生真正的思维认知,教师的教学起点就错了。

课前通过前测:书本例题,(左图)让学生填写,结果98﹪的学生填写5/8,填写5/4的学生几乎为0。

笔者又通过访谈,与学生一段对话:

你认为会有5/4这样的分数吗?

“不会有。”

“为什么?”

“你看呀,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最多取4份,怎么可能会取出5份呢?”

课前的调查和谈话都说明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是没有假分数的。其实生活中的分数我们本不常见,对于分数,学生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堂中老师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分数的讲授,很多的课堂重点是放在关系教学,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学生往往更容易表达成取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往往容易忽视。生活的常识经验和教学的理解产生矛盾,造成了学生合理的错误的思维:怎么可能会有5/4这样的分数呢?

那如何打破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思维暗示,真正理解假分数的意义,成为这节课的教学突破口。最终课堂教学定位为借助于分数单位,1/4表示1个1/4,也就是1个1/4就是1/4,2个1/4就是2/4……,顺势迁移猜想:5个1/4就表示5/4,这多出的一个1/4在哪里呢?以小组合作,通过利用多个圆片创造出一个个假分数,在通过交流合作的过程,以慢镜头的方式一组一组推进对假分数的认识。从失败——困顿——欣喜,收获的是要基于学生的立场考虑所有的教学素材,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途径,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学习线索——是楼梯式的小步走,还是脚手架式的大问题

面对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怎样才能解决?一种方法是提前铺垫,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面对,笔者在执教《找规律》一课,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分别作了尝试。

方案一:主要设计一个个小的问题串,在教师的一步步的引导下,夯实每一个发现,通过交流,最后总结发现的规律。

方案二:主要通过小组实验寻找规律。

课前为学生准备好试验单和学具,按照实验单的要求移一移,填一填,想一想。然后学生交流各自实验的结果,回想实验过程,比较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各自发现的规律。

在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就两种实践效果争论着:楼梯式的小步走的课堂教学结构,虽说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但学生学的扎实,他们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但又指出问题应设计的更开放些,应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寻找规律。而在第二种方案中问题是开放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也更多了,学生的发现也各种各样,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弱化了。

采用大步走的方式,把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但如果没有教师细致的指导在前,这样的开放是无效的。我们可以这样调整教学方式,即问题抛出后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

1.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思考写在探究记录纸一上,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2.如果你对这道题的解决有困难,打开信封一,里面有探究活动记录纸二,看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启发?

3.如果还有困难,还有一个信封为你提供了一些实物卡片,自己搭一搭,连一连,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育的问题向来都不能简单地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两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没有必要一定要分出哪种方法好。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时机,效果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要“总是那一种”。

三、学习情境——是引人兴趣的情境创设,还是充满挑战的问题引领

笔者曾有幸相隔四年两次执教《认识负数》。第一版认识负数的教学环节是通过是水果市场进出水果,让学生自主记录的情境创设以及负数的发展史来切入新课。课件制作的精致,情境创设的新奇,课堂环节的紧凑,教学内容的丰满,带来当时教学的成功。但在重新执教时,笔者否定了自己原本的想法。通过课前前测的分析得出,对负数外在显性形式的认识对于学生是简单的,可以自己学习获得的,同时对于负数(以-2为例)意义的描述,学生也能借助生活的经验来表达,但对于负数本质意义探寻的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在调整的第二版的负数教学中,整个课堂结构简洁明了,先让学生描述一下在生活中见到的负数,并自己写写读读,通过学生间的自主交流明确负数的外显形式。设计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大问题: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数,为什么还要再来学习负数呢?引发学生对负数本质意义的探究,在学生自主表达对-2的独特的儿童理解后,再借助温度计分析为什么要用-2表示,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通过负数的学习来重新建构对正数的认识。课堂中没有了精致的课件,也没有了新奇好玩的情境设计,但整个课堂浸润在数学思考的氛围中,充满浓浓的数学味。

教学可以不用多媒体,可以没有趣味情境,但不可以没有“思想”。课堂教学最朴素、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即必须基于学生,要始终坚持并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对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栖息在明日之屋,那是大人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教师作为“长大的儿童”,作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虽然无法真正走进儿童,但我们依然需要努力贴近。

[1]唐彩斌.教学的艺术在于学习材料与序列的选择[J].小学数学教师,2014(2).

[2]成尚荣.故事中的儿童立场[J].人民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假分数负数立场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饼(真分数与假分数)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假分数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