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创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策略

2015-12-22刘海鹏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0652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案生物探究

刘海鹏(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065200)

浅析创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策略

刘海鹏(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065200)

新课程标准下该如何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学好学会呢?相信每个生物教师都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笔者现基于学校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和兴趣点教学的理念,谈谈自己在八年生物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参照学案,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课前自学)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根据我校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及每个教学班人数的情况,我每节课都为学生准备预习学案。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导学、例题解析、课堂练习、课堂检测五个环节。在每节课之前由科代表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课下完成预习学案中课前导学的内容,能准确理解基础知识。通过预习学案的学习,学生能将基本知识基本落实到位。通过预习学案的完成,学生对下一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听课效率。学生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教师讲解,印象会更深,没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听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拦路虎”会轻而易举的搬掉。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腾出时间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增加课堂趣味,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在5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在赫尔巴特四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和凯洛夫六环节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启发下,我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学习学习目标,掌握教学重点

在预习学案的环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要完成的预习任务。那么对于学习目标的学习,教师只需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更好的领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生物科学本来就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密切的学科,怎么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就需要一个好的导入。在学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手段。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和RNA的图片,使学生对DNA和RNA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我讲述了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自“1·6南京枪击抢劫案”后,公安部明确“1·6”南京枪击劫案,与此前湖南长沙、重庆发生的6起持枪抢劫杀人案,均系同一犯罪嫌疑人所为。为什么公安部确定这六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比对的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当中了解这起案件的学生马上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了解的学生认真倾听这起案件。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中的DNA是人类的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在这六起案件中通过现场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和通过科学手段确定这些物质的中DNA为同一人,所以能够确定这起案件为同一人所为。那么,DNA到底由什么物质组成,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呢?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激发学习情感,营造探究氛围

中图版生物教材设计为每一节都存在探究活动。对于探究活动的学习,学生存在着很大的热情。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是每个生物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基于我校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经常安排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是很必要的。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就非常的必要。在教学中,我将班级的学生平均分成六组组织探究活动,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在《稳态与环境》的第二单元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的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探究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制作简单生态瓶。课上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瓶中的生物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生态瓶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最后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四个部分,又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谚语得出食物链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知识。

(四)小组讨论,列表总结

高中生物是偏文的理科,有很多知识是要求学生背诵总结。怎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发现如果能够将这些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帮助其记忆。所以,对于相类似的概念,我都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等等。例如,在讲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的表格。

?

通过表格的运用,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归纳总结,方便学生的记忆。

(五)课堂练习,小组竞争

在快乐的教学结束后,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的最好的形式,也能发挥小组同学合作精神。怎么让学生觉得课堂练习也是愉悦高兴的呢?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的练习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细胞的基本结构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八种细胞器的作用,我在课下制作了八种细胞器的小牌并将它分给六个组的八个学生。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来抢细胞器。多媒体打出问题串,问题的答案是哪个细胞器哪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五角星的奖励,最后统计出得的五角星最多的组,并给予表扬。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了的练习,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将八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记牢。

(六)课堂小结,分层次布置作业

如何将零散课堂的知识统一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堂内容。概念图、知识框架是很好的形式。一幅概念图能够把课堂内容整合在一起,学生看起来清楚,并且容易把握整体知识。目前,每个班的学生的情况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所以作业的布置也应呈现不同的层次。我将班里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作业也对应着三个层次。C层次的作业为基础知识,要求全班学生全都完成。B层次的作业稍微有点难度要求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也能体现小组内合作能力。A层次的题目较难,要求有能力的同学完成。

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当然,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不是万能。在一堂课上,教师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机会。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共享成果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创建生物课堂的高效课堂。

(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学案生物探究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第12话 完美生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