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探究

2015-12-22宋萍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4350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者理念

冯 璐 宋萍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435000)

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探究

冯 璐 宋萍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435000)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单一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学习需求,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都在不断趋于综合化。与此同时,综合评价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得评价的主体更加开放、多元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教师不再是学习评价中的权威者。基于自主学习理念而提出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在保证评价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弱化教师的评价职能,并将学习者的评价自主性最大化。

网络学习评价多元化模型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模式的不断融合,推动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因网络学习独特的师生分离、异步教学、灵活自主等特点决定了它对于网络媒介的绝对依赖性。随着互联网、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已从最初的仅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发展为完整、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基于Dokeos开源系统而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相继出现。

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集教学、学习辅助与管理以及学习评估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旨在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实时或是非实时的教学辅助服务,以及实现教学行为交互提供技术支持。网络学习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更加推动了教育资源共享程度,并利用学习平台的多方交流、跟踪评价等个性化功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深入发展。目前,得到国内各高校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网络学习平台主要包括Blackboard、Moodle和Sakai。这三款学习系统都拥有强大的资源管理和教学辅助和协作交流功能。然而,在学习评价功能设计中虽然各具特色,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一)学习者参与评价设计程度较低,评价地位被动

在网络学习评价过程中,明确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选择适合的评价模型是评价设计的基本步骤,也是保证评价合理实施的重要环节。现在的网络学习平台缺乏学习者在评价设计中的有效参与,依然延续教师为评价设计的主导者,学习者评价的自主性较低,评价地位被动,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和评价有效性的提升。

(二)评价方式的比例分配不合理,过程性评价关注不足

常见的网络学习平台都普遍拥有强大的作业收集和在线测试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习者历次的练习、报告、作品、论文等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单元考试以及期中、期末测试成绩,通过对平时作业和测试结果进行加权计算从而生成最终的课程成绩。但是,从评价方式的比例分配上来看,学习者参与讨论的情况、资源利用的程度、问题解决的能力等过程性评价方式基本形同虚设,“作业+考试”的评价方法依然占据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主要位置,对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够。

(三)记录功能突出,智能化程度较低

随着网络的实时性和逐渐增强的信息存储功能,加之量规、学习契约、电子档案等网络学习评价工具的普遍应用,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基于将学习者的测评整合到日常学习活动之中的设计理念,已基本实现了对学习数据的记录、收集、统计和分析。国内广泛认可的Blackboard、Moodle和Sakai三款网络学习系统都具有强大的成绩管理功能。然而,这种功能性多局限于对学习行为的数据挖掘、记录和存储,对于评价资料的智能分析和管理功能而言,人工依赖性仍然较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偏低。

(四)缺乏监控,评价结果信度较低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评价系统能否实现对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有效监控是保证评价客观性和可信度的根本所在。数据挖掘、微表情分析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过程监控和全面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提供了可能。现有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基本实现以客观全面评价学习过程为准则,已将终结性评价结果转向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但是,这一过程性评价大多是基于作业、论文、报告等形式的过程性学习结果而言的,仍然缺乏全面系统化的学习过程监控,制约着网络学习评价结果的信度。

二、自主评价理念

(一)自主评价内涵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网络学习,因其特殊的学习模式和受教育群体,学习者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习。

自主评价,是基于自我评价和主动评价有效结合的一种评价模式,强调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导向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网络学习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也随之得以深入和拓展。在网络学习中,技术手段的介入为跟踪、记录、存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可能,如何判断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和学习效果才是网络学习评价的关键所在。因而,提高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的自主性,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实现以学习者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提高评价的自主性,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教与学活动的不断革新,其根本就是在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日益明确。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理应在评价过程中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通过提高学习者评价的自主性,继续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提高评价的自主性,帮助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最直接的描述。但在完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并未明确评价主导者,学习者依然存在服从教师指令、被动评价的情况。因而,强调评价的自主性是实现自我评价的基础,即保证学习者评价的自愿性,提高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反思意识,促进个人对于学习活动的调整、控制能力。

3.提高评价的自主性,推动评价内容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评价的自主性有助于把评价的焦点从关注学习结果转移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上来,把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列入评价范畴,通过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转变评价内容。

(二)自主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明确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在保证评价信度的基础上重视被评价者的个人评价意见,实现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客观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因而,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学习者互评以降低自我评价存在的盲目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确保以教师、家长等社会权威评价主体为核心,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评价内容全面化

逐渐弱化对概念化、记忆性知识的考察,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的,实现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考查。全面评价就是强调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反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习者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3.评价标准个别化

不同学习内容类型具有不同的知识特性。过分统一化的评价标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有悖于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个别化的特点。依据知识特点、学习层次的不同确定多种评价标准,既能满足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又能避免个别学科由于内容的模糊性和不可测量性而造成的评价缺失。

4.评价方式过程化

网络学习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而不是诊断优劣。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主张把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和对学习者学习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往的测试评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习者对其个人学习过程的有效调控。

三、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设计

(一)设计流程

(二)要素分析

1.评价管理

为提高网络学习者自主评价的效能感,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是保证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评价模型建立的根本所在。其中,坚持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的评价思想,以准确把握不同层次的网络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基础,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级化的评价指标供学习者自主择定。此外,在确定的评价目标基础之下,学习者还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工具等要素,最终由系统自动生成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并以此为指导进入评价实施环节。

2.评价实施

即利用网络学习强大的交互功能,转变传统评价模式下学习者被动评价的地位,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思想,为其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评价环境,吸引学习者参与评价,将评价整合到日常学习过程中。在网络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以既定的评价方案为实施标准,通过学习日志、Blog、WIKI等方式收集并记录学习数据,促进学习者在提供评价信息过程中反思学习的能力,从而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成评价。

3.评价鉴定

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是建立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选择评价要素、实施评价方案体现学习者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难以避免评价结果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为保证评价的可信度,由教师或学习同伴的对其评价结果进行鉴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个人、同伴、教师三者的评价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在线时数、资源利用率、交流合作情况、作业完成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客观量化的信息对其评价内容进行鉴定和修改,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4.评价反馈

经由教师或他人鉴定、修改过后的评价内容可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学习者,系统将结合修改痕迹生成相关评价建议供学习者反思,为其之后的学习评价提供参考,如各项评价目标达标程度、评价内容合理情况等等,以帮助学习者完善自主评价过程,促进自学、自测、自评和主动反思的网络学习模式。

(三)模型建构

1.强调评价主体的自主性

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模型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内容固定化、形式结构化的特征。它主张学习者亦是评价者,弱化了教师的评价地位,将其由传统评价模式下的评价主导转为评价鉴定,而把实施和管理评价的对象直指学习者,强调学习者作为评价主体的自主性,使学习者的评价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

2.充分利用网络评价环境的开放性

依靠于开放、平等的互联网环境,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学习者共同参与学习、共享知识。这一绝对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已渐渐地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相应的,其评价环境亦是如此。同学、家人,甚至陌生人都可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追溯学习者的学习轨迹,浏览其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最终将结合多方评价意见产生评价结果,开放的网络评价环境促使评价走向更加民主化、透明化的道路。

3.突出评价工具的功能性

综合化评价评价模式势必会产生数量庞大的评价信息,通过评价工具强大的信息搜集、数据分析能力而实现电子化评价已是大势所趋。基于该模型实施的评价,其结果主要是基于学习行为的数据记录而产生的,而评价过程中的反馈、管理、实施和鉴定各环节都直接以学习平台为依托,而非教师或其他教育管理者。因而,更加强调评价工具的实时记录、数据分析等功能性。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在现代网络学习评价过程中,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学习需求,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都在不断趋于综合化。与此同时,综合评价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得评价的主体更加开放、多元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教师不再是学习评价中的权威者,更多的是扮演指导、促进的角色。因而,基于自主学习理念而提出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在保证评价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弱化教师的评价职能,将学习者的评价自主性最大化,即是为顺应当代网络学习发展趋势而为之。

[1]刘仁坤,杨亭亭,王丽娜.论现代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4):52-57.

[2]杨亭亭,刘仁坤,王丽娜.基于远程教育学习活动的学习评价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2013(22):46-52.

[3]王泽钰,杨晓宏.简论数字化学习中的学习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03(4):31-33.

[4]高丹丹.论网络学习的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25-29.

[5]丁念金.学习过程自主评价的基本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1-47.

(责编 张翼翔)

冯璐(1990—),女,河南洛阳人,湖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远程教育及教育资源数字化研究。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者理念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