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与创新

2015-12-21胡雨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与创新

胡雨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教与学由“人”“时”“地”“物”“略”五大要素构成,唯有相关元素良性互动,恰当搭配,才能事半功倍地释放出潜在的学习效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整合“人”“时”“地”“物”“略”五要素,调动教师授课积极性,转变学习者的被动地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创新空间,但“慕课”教学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并凸显中国特色。

关键词: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意识形态

收稿日期:2015-04-17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慕课(MO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与创新研究”(14xn0070)

作者简介:胡雨(1970-),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是快速兴起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授课方式。[1]“慕课”是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等传统课程材料,也呈现学习者、教师的交互性论坛和知识学习社区。“慕课”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授课形式、教学管理等流程,为高校教师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契机,更为传播推广中国文化、弘扬展示“中国梦”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载体和途径。

一“慕课”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 “幕课”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不仅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即时性、个性化等鲜明特征,同时亦极大地拓展了课程活动领域、地域覆盖范围和学习人数规模。一方面,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即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习大学课程,“慕课”的教学平台让千万普通民众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全体民众提供了公平、开放、自主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教学者可通过设计离线学习小组、趣味论坛、工作坊等,使众多素不相识、志同道合的学习者横向地联系起来进行交流互动,亦可透过不定期的作业、小考、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有效地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其实,早在“幕课”出现之前,TED和公开课就吸引了众多学习者。TED的视频短小精悍,适合用来充实碎片时间,但却显得过于零碎。公开课条理清晰却又略显枯燥,内容繁多致使课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易使学员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幕课”扬长避短,有效地综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幕课”视频经过剪辑和后期加工,将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打碎,且保留了它的基本框架。更关键的是,课程促进了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复归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回归教学本身。长期以来,大学大都依循研究成果来评判一个教师的成就,较少考察教学质量,而在“幕课”学习者心目中,教学质量才是评判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在“幕课”学习社群中,你可能看到用户批评某个诺贝尔奖得主讲课枯燥无味,却对一个学术成就平平的教授开设的基础课程作出很高评价。在全球最大的课程平台Coursera中,最受欢迎的课程“社会心理学”曾吸引了26万人注册,创下单次选课人数最高纪录。“慕课”所固有的个性化、规模化和创新性在相当程度上引领了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正因上述特点和益处,“慕课”一经问世,旋即引起国内外教育界、新闻媒体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2012年伊始,美国主要的顶尖大学陆续开创网络学习平台,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edX和Udacit三大课程商的快速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在此情形下,国内高校也竞相效仿、不甘落后。例如,哈佛和麻省理工联手创立的“慕课”平台edX, 就吸引了清华、北大、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加盟。教育学术界也对此抱有特别的研究旨趣,国外知名教育刊物如 《远程教育》(DistanceEducation)《开放学习:开发、远程和E-学习杂志》(OpenLearning:TheJournalofOpen,DistanceandE-Learning)《互动学习环境》(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变革:高等学习杂志》(Change:TheMagazineofHigherLearning)《澳大利亚学术与研究图书》(AustralianAcademic&ResearchLibraries)等,陆续开辟专栏重点研讨“慕课”对各国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与此同时,BAT(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入这个领域,互联网教育也被看成是一个机不可失的教育商机。据此,百度推出百度教育与“投资传课网”,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同学”和投资TutorGroup麦奇教育,腾讯、新东方成立合资公司,并推出QQ群在线教育。总而言之,经过快速的发展演变,“慕课”已然成为一个被互联网彻底改变的领域,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开放教育与终身学习制度完整结合的发展模式。

二“慕课”催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工程

探索生动活泼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和重要方向。毋庸讳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改进与探索的空间,这些弊端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呆板单一,偏重于灌输说教式的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过度偏重于关注“知识世界”的问题,注重传递“是什么”的规范性框架与陈述性诠释,而较少聚焦于“为什么”“怎么样”的深层次探究以及实然与应然的有机结合问题[2];二是以说教和宣传为主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教学设计的重心往往聚焦于教师的“教法”,即“教什么”“如何教”等。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把着力点放在单方面地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上,较少探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是轻视学生“学”的方法,尤其是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三是学习主体学习热情缺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仍有待提高。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抱持逆反心理,这在有形或无形间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和作用。所谓“逆反心理”,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传递的信息采取先入为主、不假思索、一概排斥的心理趋向和态度。进一步说,这种负面情绪和敌视思维,具有不可小觑的感染效应,往往由极个别学生迅速传染至更多学生,最终固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负面认知和刻板印象。四是教学主体缺乏教学激情,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精力主要用于科研,对授课不够重视,而教学管理方式缺位、教师额定工作量大、大班授课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约束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有悖于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样使得既有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放大。[3]

从规范层面上讲,无论传统教学或数位学习都离不开“人”“时”“地”“物”“略”五大要素(参见表1),教学环境即由此五种元素构成。“人”是学习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要素;“时”与“地”特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网络化时代的学习时空是无限度的;“物”尤指学习教材、辅助工具等;“略”指教法的变化和互动要素。传统教学与数位学习虽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传统教学通常以教授为本位,而数位学习则以学生为中心。[4]唯有相关元素良性互动或切当搭配,才能事半功倍地释放出潜在的学习效果。

表1 传统教学与数位学习之比较 [4]

就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要消除其传统教学范式之弊端和不足,就需要对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可喜的是,国内某些重点高校正试图借鉴和引进“慕课”教学,以期探索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2013 年,复旦大学就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转型为“慕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称Inverted Classroom),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让渡给学生的方法和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的时间段,学生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借助自主学习来加以完成,他们可以看讲座视频、听播客、读电子书,也可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文献资讯。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互动。课余,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及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的交替使用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其个性化学习,不论如何,其根本宗旨在于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慕课”课程教学设计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共48学时:在线学习 36 学时,面授 12 学时(大课堂视频直播 4学时,小课堂讨论 8 学时),而考核方式是在线学习 40%+见面课30%+期末考试30%。在线学习汇聚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由20多位名师共建课程。[2]这一在线课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教师授课的狭隘范畴,使为数众多的学生既能听到名师齐聚的课程,又能通过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习体验等有机环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一种“身体力行”“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优势互补”的综合教学体系。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推出全球首个中文版本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 2014年,原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被纳入“学堂在线”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平台分为在线学习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众多学生通过注册登录即可自由选课、听课乃至进行社区讨论,系统能够根据听课进度给出练习题目及评分;教师则能通过系统上传上课视频、增添教学资料、布置作业等,并能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通常,慕课课程视频仅有几分钟,配有丰富的动画、字幕,并支持视频下载、离线观看等功能,还有线上讨论区、微信公众号、线下讨论等。在这种机制下,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上课,自主选择讨论、阅读材料等,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了“私人订制”的课堂。清华大学开设的这门课程以鲜活的语言和鼓励讨论的方式,在网络上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参与。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还与其他高校展开合作,搭建子网站,吸纳更多学生在线学习,并负责培训指导老师,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课仅一月就收获了9 500名学员,仅在清华校内就有1 000人将通过慕课获得这门课的必修学分,曾经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成为倍受欢迎的热门课程。采用‘慕课’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了原来学生以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根本性转变。”[5]

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三个基本途径

从规范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借助“慕课”的理念和技术,从人文建设、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手段建设等多个维度实现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因此,各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首先,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则,这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切实贯彻“学生第一”“学生参与”的核心原则。学校运行的中心环节和各个层面都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参与,使学生得到启发。教师和学校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一原则要始终贯彻到每个学生个体。一方面,我们应考虑中国教育的水平仍较为落后,好的师资较为缺乏,如果在优质师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能使用“慕课”的方法教学,就能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师的高品质授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之功效。当然,这也需要正确处理好“慕课”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者群体与受教者个体之间的平衡关系。[6]

其次,应加快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慕课”课程。2014 年 3 月,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开发了全国首个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师全程参与课程开发。这类课程从系统全面、客观公正的角度阐述我国官方意识形态和基本政治制度,为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慕课”课程揭开了序幕。[2]伴随“慕课”国际化的推广,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在“慕课”平台免费学习西方大学的“慕课”课程,这在无形间造成了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透,确保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误导已是刻不容缓的重任。[7]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和高等院校必须建设弘扬中国文化、传播本国价值观的“慕课”课程,让本国的优质课程上网供外国人学习与借鉴,让中华文明和“北京共识”“中国梦”走向世界。

最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吸引力。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数字化教学的手段,通过在线学习、翻转课堂、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以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与效能,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主体感,满足教学的交互性。真正地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的活动,促成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具体而言,可以借鉴以“微课程”为教学单元的路径,从教师课内教学、学生课外学习两个互补层面开展教学活动。借鉴“慕课”平台及“微课程”的教学技术,以“微课程”为基本教学单元,聚焦某一关键性问题,直接指向教学研究单元,循序渐进,层层剖析,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基本得步骤包括:“微课程”视频的设计、“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微课程”的教学实施、“微课程”的教学评介和反馈,等等。借助先进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才能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学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2]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要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不能沿袭传统教育形态,又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式“慕课”教学模式,它必须与当今社会和人们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相适应,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与特点,将先进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对接与融合,实现教书与育人互动、理论与实际结合、教育与研究并行,实现道理、事理、情理有机融合的理论教育新常态。[8]

结语

综上所述,数位学习领域“慕课”的崛起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快速发展之势头,无疑会对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不可小觑的震荡和影响。如今的“慕课”课程几乎覆盖了所有学科领域。相较之下,“慕课”在国内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传播和运用却相对薄弱,亟待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要直面大数据时代,要研究数据对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教育实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创造的新条件,提出的新课题。“慕课”教学革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由被动转为主动,同时,其公开、免费和大规模的课程教学,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路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铸魂工程、固本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中国道路拓展延伸、中国力量积聚勃发、中国气派凝结彰显的立德树人主渠道”[9]。 因此,把“慕课”纳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中是全球化时代的题中之义,值得人们重视和探索。

参考文献:

[1]Cathy Sandeen. Integrating MOOCS, into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e Emerging “MOOC 3.0”Era,[J].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014,45(6):34-39.

[2]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2014(1):65-69.

[3]苏升乾,王溪.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03-105.

[4]何荣桂.从CAI到MOOC:台湾数位学习的回顾与前瞻[J].飞讯,2013(80):7.

[5]清华大学“慕课”教学引万人迷、政治课不再枯燥[EB/OL].(2014-11-06)[2015-03-12].http://news.xinhunet.com/2014-11/06/c-1113133344、htm.

[6]艾四林.MOOC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李亚员,管立国.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J].理论探索,2015(1):54-58.

[8]魏哲哲.深度聚焦大学思想政治课:是必修课也是学生爱修之课 [N].人民日报, 2015-01-22.

[9]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N].北京日报. 2015-02-03.

〔责任编辑:李青〕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MOOC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Universities

HU Yu

(Schoolofpoliticalscienes,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Mianyang621010,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and studying are composed of the five factors, that is, “human”“time”“space”“material” and “strategy”. Only when the five-factors are appropriately interacted and combined with would the education process be able to result in efficient and potential effects. MOCCs’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ramatically transforms traditional indoctrinated model, effectively incorporates with “human”“time”“space”“material” and “strategy”. What is more, it stimulates instructors’ enthusiasm, change the learners’ passivity, and pave the better way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still should insist upon the idea and principle of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and embod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MOO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lipped classroom; ideology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