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构建

2015-12-18邹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顶岗农村教师师范生

邹琳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

体育和健康教育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肩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任务。健康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来完成,其中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改善健康水平的最佳手段。因此,将原来独立的体育课和健康课统筹合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当前全球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能够划分为几个连续却又不同的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会有不同的特有发展任务存在。本文在研究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前提下,根据人的生长顺序和社会的经历过程将终身体育划分为学前体育阶段、学校体育阶段、在职体育阶段及职后体育阶段四个阶段。(见图1)

由图可知,学校体育对个人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终身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构建

2.1 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应当将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作为关键

众多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益,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够保障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将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对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人们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广泛运用。对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内容进行教育、宣传,有利于人们“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且在获得有效锻炼方法的前提下,养成健康、稳定的锻炼习惯。

2.2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有效措施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广义含义,指的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中的延展,把体育作为主要手段,是将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作为发展平台的健康促进模式。与健康促进的理论相结合,本论文将“体育健康促进”可以定义为:将体育作为主要手段,在家长、学校及学校所在区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学生展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其中包含体育课程和非体育课程的内容,构建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提供适宜的体育健康服务措施,来增进学生健康,并逐渐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

2.2.1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构成内容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的内容构成是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的,贯穿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所以,结合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理论和学校体育的特点可以得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构成内容也应该包含:政策与规划保障、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环境、社区联系、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和体育健康服务。(见图2)

2.2.2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组织功能构成

学校应当依据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构成配置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以确保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全面实施(见图3)。整个部门配置的参加范围几乎涵盖了学校的所有部门及人员,每个部门的工作应该通过行为干预、环境潜移默化和技能培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健康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培养。

2.2.3 PRECEDE-PROCEED 理论模式的应用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隶属于健康促进范畴,所以,在操作时可以使用健康促进模式的组织构成。当前已经存在一些健康行为群体的干预理论,其中最有名、发展成熟的是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所提出的PRECEDE-PROCEED 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前后呼应,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连续、完整的操作解定在职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职教师的再培训,继续教育。顶岗实习中,组织教师培训的学校有18所,占78.3%。顶岗实习的学校,在职教师被实习学生顶岗,从而被置换出来,时间宽松充裕,大部分实习学校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图1 社会经历过程的四个阶段

图2 体育健康促进内容

图3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组织功能构成

图4 Precede-Proceed 模式的基本框架

表3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对在职教师帮助调查

2.3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价值分析

2.3.1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对实习学生价值分析

运用评价教学工作的六个维度对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选择顶岗实习的116名教育实习学生进行调查,从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教学工作中都得到了较大的帮助,获利匪浅,极大的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功,80%以上的教育实习学生都觉得自己获得了较大的帮助;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正能量”,也得到了70%以上的教育实习学生的较大认可。教育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克服了以往实习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仓促上阵、浅尝辄止的弊端,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参与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了“教师主人翁”的意识,提出了实习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进一步促使教育实习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习,变往昔的被动辅助教学为主动主导教学。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教育实习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更加明确和全面,教学内容的组织日益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日趋灵活恰当,教学结构的安排日渐优化,教学基本功更是越来越扎实,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更加良好。

2.3.2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对在职教师价值分析

从表3看,通过对41名被置换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认为组织主题报告、专家研讨、案例研究和自主学习等形式的置换培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大的帮助,其中,95.1%的置换培训教师通过案例研究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快自身知识储备的“换代更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自身存在的工学矛盾,使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2.4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师范生顶岗实习管理监督保障机制缺乏。高等师范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不利于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总体安排和全面开展,不利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此外,政府机构缺乏顶岗实习的指导性政策和相关保障监督实施机制,现有政策也只是隔靴搔痒似的规定学生要有至少半年的教育实习,没有可依照实施的强制政策及保障实施的强制措施。

农村教师置换培训针对性不足。顶岗实习中被置换的农村教师,由于学历水平高低不齐,教学能力强弱差异,担任学科及年级教学经历长短不同,所以在接受免费培训时,师范院校很难为他们组织安排恰当其处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较单调、传统,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不足,层次设计缺乏,从而影响农村教师置换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师范生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学生主要进行的教学实习方式;顶岗实习的基地中小学校,普遍组织安排置换的教师进行培训。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促进实习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结构等教学工作的能力;同时置换出的中小学教师通过主题报告、专家研讨、案例研究和自主学习的培训方式,有力加强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缺失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监督保障机制;而且针对置换出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针对性不足,亟待提高。

3.2 建议

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模式,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复杂系统工程,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高等学校、实习学生、受训教师、授课教师等应相互协作、协调配合、统筹兼顾,共同发挥这一新型教育实习模式的优势。

积极探索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培训的科学评价体系和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更强的培训方案,促使评价标准、培训方案彰显人性化、科学化,使这一模式真正起到激励督促的实效,最大程度的调动实习学生和置换教师的积极性。

[1]吴琼.“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的多赢效应[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88-90.

[2]任印录.建立与顶岗实习支教相配套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105-108.

[3]朱月红,郭秀华.顶岗实习运行机制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58-60.

猜你喜欢

顶岗农村教师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