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啦啦操课的建设分析

2015-12-18冀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学时考核教学内容

冀文

(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8)

啦啦操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啦啦操课程。但同时也应看到,啦啦操虽然在迅速推广,但是理论体系不成熟、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阻碍着啦啦操课程的开展。为了更好促进啦啦操课程的发展,本文对高校体育专业啦啦操课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分析与探讨。

1 高校体育专业啦啦操课程现状

啦啦操具有很高的运动价值,与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相符合,属于前沿性的健身项目,可满足学生的健身和娱乐需求。在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啦啦操课程,一是可塑造学生体形,增强其体魄,而这主要得益于啦啦操融合了多种舞蹈技巧与元素,可锻炼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二是可增强人的意志品质,而这得益于在训练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学生必须在自我超越中,提高专业素养;三是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国外将啦啦操称之为“欢笑运动”,界定了啦啦操的基本属性[1]。另外,啦啦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啦啦操课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

同时上述分析可知,啦啦操运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对于我国高校在校生而言,它仍旧是一个新生事物,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各个高校业余的啦啦操团队较多,尚未形成产长期的、有组织的系统训练[2]。在各个高校组间的啦啦队中,主要是舞蹈啦啦队,且主要是在体育比赛或者校运动会时发挥作用。

另外,笔者调查发现,不少专家认为,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的困难主要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各种培训的时间和规模有限,导致多数教师无法系统掌握啦啦操的教学内容,无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由于我国啦啦操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对课程设置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啦啦课的发展。

2 高校体育专业啦啦操课程建设

2.1 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教学活动期望学生所能达到的基本水准。啦啦操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就是课程目标,同时也是啦啦操课程的金钥匙。啦啦操课程为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重要部分,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等[3]。

啦啦操课程的基本目标包括身体健康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其中,身体健康目标是指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塑造其完美体形,并提高身体技能,增强专项能力。认知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啦啦操理论知识、专项技能、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组织管理原则等,并把握啦啦操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情感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提高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运动技能目标为综合所学专业知识组织教学、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参加各项健身活动的能力。最后,社会适应目标是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图1 专项课程学时比例示意

图2 课程专项教学考核内容

2.2 课程的教训内容

在啦啦操课程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的制定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教学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啦啦操运动的重点、科学锻炼技巧是教学内容设置应考虑的问题。在啦啦操课程设置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深入贯彻学生的教育方针,并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提高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高校体育教育啦啦操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考虑社会特别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发掘啦啦操的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以及教育性、娱乐性等功能,拓宽专业口径,将广度与深度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可满足学生、市场和时代的需求。啦啦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啦啦操运动概述、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啦啦操术语、啦啦操的音乐、啦啦操的口号,以及啦啦操的科学理论基础、啦啦操的创编、啦啦操的科研方法、啦啦操竞赛组织与评判方法、啦啦操训练和啦啦操的基本动作训练等。

2.3 课程学时的设定

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通常学时越多,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越牢固,也就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选修项目多,优化合理安排啦啦操课时显得尤为重要。按照《课程方案》的学时规定,结合专家建议,啦啦操课程以每周三次、每次两个学时和每周18周为宜,并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开设,开设432个学时。不过也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学时[5]。

根据上表可知,技术课程在总课时中占比为70%,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由于体育教育专业以传授技术为主,则相应的培养的为技术型人才。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加大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充分开发技术最大潜能。

2.4 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对学生与教学的教学进行系统调查,并评价教学的优缺点和价值过程就是教学评价。而教学考核是评价学生知识的效果,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有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并综合考察学生平时表现。但是当前,高校体育专业评价方法简单、量化指标少,且无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使评价结果可更好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应创新评价与考核方式,做到量化评价,并注重取向性评价。

由图2可知,在啦啦课程教学考核中,技术考核内容比重最大,且理论与综合能力考核也应占一定的比重。由于当前社会对人的技能要求高,所以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考核中,技术考核为45%、综合能力考核为35%、总成绩为20%及平时成绩10%。

在教学考核中,技术考核所占比例最大,由于各个学校的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点均不同,可根据技术特征与项目分类设定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成套套路、基本技术动作自编套路和其他四项考核内容。

当前,教学考核的方式有分散式考核、集中式考核两种。而集中式考核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对纯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笔试,而口试主要是测试对实际能力的掌握情况,力争通过考核,考察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专业也应不断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啦啦操作为一项现代运动项目,在身体锻炼、形体形成和身心健康维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从啦啦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学时和课时设定,以及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导啦啦操课程的建设。

[1]聂英涛,刘成香.广西高校设置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10(28):82-85.

[2]张杰,杨洪云.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14(9):13-15.

[3]吴蓉蓉,林锦清.啦啦操运动团体凝聚力影响因素[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4):124-128.

[4]罗梅英,李国新.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12(28):82-85.

[5]韦丽春.啦啦操中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10(4):121-123.

猜你喜欢

学时考核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学习不是“刷学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