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16殷新友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低血压个体化血液

殷新友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殷新友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98例进行持续血液透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透析次数、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进行了4 836次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302次,低血压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共进行了4 917次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967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低血压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

血液透析;低血压;个体化护理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肾脏替代的主要方法,但同时引起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具有一定影响。其中低血压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可能造成患者的意外病死[1]。因此,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 49例持续血液透析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的49例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低血压的效果,以期改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进行持续血液透析的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9±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衰竭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1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3~79岁,平均(59± 6)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衰竭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碳酸盐透析液,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每周透析1~3次,3~5 h/次,脱水量为1~4 L/次,超滤量为1.5~5.0 L/次,透析液流量为400~600 ml/min,血流量为200 ml/min。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在治疗前嘱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低血压相关症状体征,早发现,早治疗;②低血压往往是多方因素所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找出主导因素,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③根据人体生理功能考虑,避开代谢率高以及生理饥饿的时间进行透析;④准确评估患者的体质量,严格控制钠水的摄入,防止过量超滤;⑤对于高血压患者在透析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指导合理正确服用降压药物;⑥对于经常低血压的老年患者或心血管功能异常患者,其血管顺应性及透析的耐受性较差,可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交替进行的方法,在稳定心血管系统的同时保证透析的效果;⑦积极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或贫血状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必须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采用叶酸、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防止肾性贫血;⑧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主动关心或接触患者,给予必要的鼓励、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对治疗的配合。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次数及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次数,记录低血压发生率;同时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透析次数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共进行了4 836次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302次,低血压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共进行了4 917次

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 967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9.7%,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

2.2 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会导致患者治疗中断,同时可能影响透析效果,严重时患者可造成生命危险。引起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透析过程中患者脱水严重导致血容量急剧降低、对于患者的超滤估计偏差、患者治疗前出现血容量不足、降压药物服用不当、使用了血管扩张药物等[3];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常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交感神经及压力感受器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下降,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引起低血压[4]。

有研究表示,单纯改变患者的透析方式,仅有部分患者能改变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而对于降压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效果较差[5]。而个体化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更加贴合患者的病情,在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干预,积极消除危险诱发因素,稳定患者的情绪,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因此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个体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与Dunbar-Reid等[7]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低血压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

[1]李春兰,程霞,周怡.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31-1733.

[2]王向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 2013,40(4):111-112.

[3]余金波,邹建洲,刘中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4):189-193.

[4]蔡小琴.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04-106.

[5]刘娜.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23):196-197.

[6]丁殊节,陈智,邹玉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2,12(8):101-103.

[7]Dunbar-Reid K,Sinclair PM,Hudson D.The Incorporation of High Fidelity Simulation Training into Hemodialysis Nursing Education An Australian Units Experience[J].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2011,38(6):463-472.

R473.55

A

1673-5846(2015)07-0153-02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广东惠州 516001

猜你喜欢

低血压个体化血液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