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2015-12-16鲍方印金光明孙玉军陆晓民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应用型

鲍方印,金光明,史 钧,孙玉军,王 松,陆晓民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鲍方印,金光明,史钧,孙玉军,王松,陆晓民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安徽科技学院积极推行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本文结合青年教师培养的案例,就如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成长成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应用型;导师制;青年教师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建立一支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教师队伍在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9年,安徽科技学院成为首批应用型高校建设示范校,经过近5年的建设,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亟需有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勇于实践、敬职敬业的“双能型”教师,“双能型”师资指的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教师既能担任教学工作,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工作[1]。由于前几年学校规模性发展速度快,引进青年教师多,他们的特点是专业水平高,应用能力弱,由此,教师培训便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能力,我校重视建立并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何稳妥有效地推进导师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制的作用,是值得教育管理者研究的课题[2]。现以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探讨教师培训中如何在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全面成长成才。

1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安徽科技学院在校生规模由2002年几千人发展为现在的1.6万人,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不足、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虽然逐年加大教师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师资队伍业务水平仍然总体偏低,特别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能型”师资严重不足。生科院现有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上的占32.6%,35岁以下的占44.5%,年龄结构的特点是“两头大、中间小”,老教师的专业素质比不上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应用能力比不上老教师,所以学院教学和服务社会的任务主要由老教师支撑,科研创新则有青年教师支撑,这就不利于产学研教的融合,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普通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还应该具备服务社会、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应用型高校需要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能型”教师。而如何使引进的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培训和企业实践,出现了教学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短缺的情况, 专业教师只关注学历提高和职称提升,而不太重视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

2青年教师培养过程探索

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应该从三个方面培养:一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科研能力的提升,三是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应用型高校特别要注重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双能型”教师。关于“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制度建设上从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进修攻读学位、进企业锻炼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做好引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安徽科技学院教师教育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生命科学学院在落实教师培养上根据学校的安排与计划,还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2.1 导师制由导师个人指导变成导师组培养,形式、内容更丰富,教育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早期,学院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像传统的师徒结对的关系,导师与指导对象一般按“一对一”的比例关系进行配置。导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阅历, 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但导师一人指导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导师精力有限,导师自身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任务,所谓的指导,大多是让青年教师随堂听课,而导师听青年教师的课却很少,有的只是听听试讲;或者帮青年教师看看教案,说说课,培养计划很难真正落实,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主要靠自我努力,遇到不积极主动的青年,想站稳讲台需要很长时间自我摸索。

近几年,学院实行导师制培养,几个人培养一个人形成“多对一”的关系,情形就大有好转。因为几个老教师培养一个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可以学习到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导师组的培养形式和内容也丰富多样,导师组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在备课、上教、辅导、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每各个环节上,都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针对每个细节提出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很快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2.2 由校院两级培养变成校院与企业联合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技能得到提高

学校的青年教师培训一般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校新进的教师集中培训,第二阶段为导师个别指导。第一阶段校级培训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青年教师进校后进行集中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岗位,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同时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要求,为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二阶段院级培养主要由导师完成,是对第一阶段培训的延续,主要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但青年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而缺少服务社会和企业的实践能力。鉴于此,学院在培养“双能型”师资队伍方面,加强了校企合作,使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学院积极参加安徽省委组织部、人社厅和农委等部门组织的三支活动,先后选派多名博士相关企业参加锻炼。青年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实进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新的研究课题,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长,教学与科研互动。部分教师从科研工作中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把研究成果用于实际教学中,再把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和教材中,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始终使教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最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教学服务生产,生产充实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实现了“产、学、研、教”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2.3 发挥教研室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实现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研室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一般由学院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是青年教师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师资培养的前线。同教研室的教师,大多是同行,有的就是导师组成员,只有依靠教研室,才能确保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才能为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研室主要承担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同行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说课,可以提高教研室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当然有助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研室应严格遵守相关教学制度,及时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同时,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帮扶,在备课、教学设计、教案编制、考试命题、作业批改等环节逐步规范,进而锤炼教学基本功,实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此基础上,要引导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特别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要将“教、学、做、研”融为一体,实验实训和理论教学深度融合,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基地,从而锻炼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二级学院虽然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但二级学院的自主权毕竟有限,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突出的问题包括:(1)激励机制不完善,青年教师和导师的参与度不高;(2)评价机制不完善,培养指导过程和考核管理松散;(3)可供青年教师锻炼的产学研实践基地少,教师进企业锻炼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3.1 建议学校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导师和受训教师的积极性

对导师而言,存在着精力投入不足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导师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没有相应的酬劳和奖励,做好做坏一个样,许多人不愿意做导师,虽然现在职称评定需要有指导青年教师这一条件,有的人也只是挂个名,不能尽心尽力地指导;最关键的是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经费问题,据了解,有的学校导师有补助政策,但折算课时或酬劳很低;有的学校导师工作的业绩没有考评,也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这势必挫伤教师参与的积极性[3]。对青年教师而言,因为缺少评价和激励机制,也存在精力投入不足的现象。教育理论课、小组讨论、听课观摩等培训任务应付了事,到自己试讲或上课时也不用心备课,反正课上好上坏一个样。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作为导师制实施保障。

3.2 建议学校完善考评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促进青年教师完成培养目标

尽管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多年,但对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的监管比较松散,执行过程流于形式,教学导师有与无一个样,教学指导工作好与坏一个样,缺少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只负责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启动,要求导师制报计划、写总结,缺乏必要的过程管理环节,没有形成监督管理机制,不利于考核工作的开展。这种松散型的管理方式,使青年教师指导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建立评价体系。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具体明确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催化人的行为,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4]。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并结合青年教师本身的特点,与青年老师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近期、中期、远期奋斗目标,做为终极考核的依据,激励他们加强学习,并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环境和教学流程,尽早熟悉教学岗位、教学常规及教学过程,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3 建议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意识

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是促进青年教师树立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导师要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师德修养。同时,引导和督促青年教师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在学习和研究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扩充专业知识,使青年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快适应高校教师这一角色,坚定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的决心。

3.4 建议学校加强交流合作,拓展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能型”师资培训

青年教师学历高、专业素质强,但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弱,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完善下企业实践制度和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级发展模式即学校培训、学院指导、企业锻炼。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新进教师大多数培训完就承担超额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机会、有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且由于目前很多企业对于接受教师培训工作并不热衷,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到企业实践流于形式[1]。学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为“双能型”教师培养创造外部条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通过与企业合作,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4结语

有效的培训与指导模式能够帮助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化,帮助他们尽早熟悉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规律,从而迅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生科院近两年新进教师5人,多次参加科技下乡和“三支一扶”等活动,3人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2人在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2人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1人获批发明专利2项。一批年轻的教师正在迅速成长。但好的培养模式需要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和保障,只有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蒋霁.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40-43.

[2]刘崇峰,刘春艳.实行导师制促进青年新教师快速成长[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28):19-20.

[3]李小敏,王益兰.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及其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6):4-5.

[4]尤婷婷.地方性高校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5(8):46-48.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4-11-27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xj201314)。

作者简介:鲍方印(1965-),男,安徽省太和县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5)03-0070-04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AO Fang-yin,JIN Guang-ming, SHI Jun,SUN Yu-jun,WANG Song,LU Xiao-m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ctively promotes mentoring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The paper explains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Th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猜你喜欢

导师制应用型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钢琴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