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辨正十一则

2015-12-16贾中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四库明史进士

贾中华

(安徽科技学院 图书馆,安徽 凤阳 233100)

《四库全书总目》乃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考镜源流,辨章学术成为封建时代文化工程的里程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不过,由于工程浩大,四库馆臣疏于考证,错误难免,特别是对撰者或姓名、或字号、或籍里、或仕履等因考订未加详审而造成常识性乖错违失颇多,甚至张冠李戴。这些“硬伤”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四库提要》的正误成为《四库》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余嘉锡、胡玉缙及王欣夫等前辈学者标举于前,杨武泉、崔富章与李裕民等先生震澜于后,对《四库提要》的纠谬正误作了大量的前瞻性工作。笔者研究万历文学时,阅读了一些晚明文人别集、日记、笔记及地方志等文献,发现《四库提要》地理类书目中依然存在若干余嘉锡等前辈专家没有注意到的疏误,随校随录而匡其所未逮,现略举几例以就正于雅士君子。

1 《朝邑县志》二卷(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

明韩邦靖撰。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工部员外郎。事迹附见《明史·韩邦奇传》。是书成于正德己卯。上卷四篇,曰《总志》,曰《风俗》,曰《物产》,曰《田赋》。下卷三篇,曰《名宦》,曰《人物》,曰《杂记》。上卷仅七页,下卷仅十七页。

按:是书二卷,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六“地理类上”收录同;《明史·艺文志》未收。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该书分为卷一、卷二,非上、下卷也。

作者韩邦靖仕履误,官至“山西左参议”。据王九思撰《明故朝列大夫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五泉韩子墓志铭》记载:“……五泉子者,讳邦靖,字汝庆,同州朝邑县人也,姓韩氏,盖自称五泉子。……十四而举于乡,二十一举正德戊辰进士。……明年己巳,拜工部虞衡司主事。……壬申春,……迁员外郎都水司。……辛巳秋,今上即位,起为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五泉子虑其旧疾复作,乃上疏乞归。……嘉靖癸未二月初十日抵家。……四月初十日,衣冠如平生,……二十日而死,……踞其生盖三十六岁云。”[1]据此墓志铭可知,韩邦靖任“工部员外郎”一职为正德时期,嘉靖时最高官位为“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另,韩邦靖同年唐龙撰墓表亦云:“五泉韩子,讳邦靖,字汝庆,西安朝邑人也,”[2]康海为韩邦靖文集撰序《韩汝庆集序》言:“……汝庆韩邦靖,朝邑人也,与其兄汝节同举正徳戊辰进士。予与鄠杜王敬夫纳交焉,私以为文武之业,康济之器,兹实其人。乃后十余年,汝庆以山西参议卒于家。予亟往哭之,撰诔写哀。……嘉靖丁酉春三月七日丙戌序。”[3]另,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韩邦靖,字汝庆,邦奇同科进士,为山西参政,养病回。”[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韩参议邦靖”条目记载“邦靖,字汝庆,陕西朝邑人。南京兵部尚书邦奇字汝节之弟也。……起为山西宣布政司左参议。嘉靖二年,年三十六,以病自劾归。归四月而卒。”[5]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记载:“韩邦靖,字汝庆,朝邑人,邦奇弟,山西左参议。”[6]致误原因就在于书后吕柟后序,序云“右《朝邑志》七篇,工部员外五泉韩汝庆之所編也”。韩邦奇编成此书为正德己卯,即正德十四年(1519),从王九思撰墓志铭可知,正德九年春正月庚辰,乾清宫发生火灾,明武宗下诏宣言,韩邦奇上疏,激烈批评明武宗“即位以来,朝政不修,经筵罔御,盘游无节,狎近群险,摧折骨鲠之臣,闭塞谏诤之路。百度乖违,庶事丛脞,府库空竭,闾阎流散,盗贼灾异荐至迭兴。危乱之形已成,社稷之忧将大。”明武宗震怒,下锦衣卫狱。虽经朝臣疏救,仍被罢官为民。韩邦靖纂修《朝邑县志》当罢官家居时所为。正德十六年,韩邦奇晋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再两年后去世。韩邦靖纂修县志时,从工部员外郎位置罢官,不能云“官至工部员外郎”,四库馆臣疏于考辩而致有此误。

2 《吴中水利书》二十八卷(卷六十九·史部二十五)

明张国维撰。国维字九一,号玉笥,东阳人。天启壬戌进士,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南京破后,从鲁王于绍兴。事败,投水死。事迹具《明史》本传。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作“《吴中水利全书》”,卷数均作“二十八卷”;《明史·艺文志》未收。

据《明史》卷二百七十六张国维本传记载:“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7]据姜埰撰《张阁部传》记载:“张阁部名国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壬戌进士,自大令起家,历官给谏、吴总河,至大司马,中外鞅掌凡二十年,名闻海内。”[8]道光《东阳县志》卷十六记载:“张国维,字玉笥,天启二年进士。”陈鼎撰《东林列传》卷十一记载:“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中天启壬戍进士,知广东番禺县,屡擒巨盗,以卓异擢刑科给事中,迁礼部,改太常少卿。……治吴七载,威惠大行,……而其大者尤在讲求水利,盖吴为泽国,明初开修水利,设有专官。……自万历戊申后始渐废弛。……国维乗单舸遍探河渠,悉为图说,凡三吴诸水之故道,曾烦累朝睿画者次第编订,他如臣僚章奏官司案牍莫不搜采,辑为《三吴水利全书》共计三十卷,上于朝。又疏请修治吴淞白茆于濒江濒湖濒海之隘口,筑堤创闸以吐泄节宣之。”[9]本解题云据《明史》本传,而其字记载与《明史》相左,四库馆臣之校雠草率至于如是。

3 《陕西志》三十卷(卷七十三·史部三十)

明伍余福撰。余福字天锡,临川人。正德丁丑进士,官陕西按察司副使。

《三吴水利论》一卷(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

明伍余福撰。馀福有《陕西志》,已著录,是书凡分八篇。

《苹野纂闻》一卷(卷一百四十三·子部五十三)

明伍馀福撰。馀福有《成化陕西志》,已著录。

按:从上述三部著作来看,四库馆臣认为同一位作者,而《陕西志》作者字、籍贯、仕履则必误。正德丁丑(1517年)的进士,如何可能在成化乙未(1475年)编纂《陕西志》,且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一职?据《国朝历科题名碑录》记载,正德丁丑科仅有一人名“伍余福”者,且“直隶苏州府吴县民籍”[10]。据袁袠撰《中顺大夫镇远府知府伍公行状》记载:“伍公讳余福,初字君求,更字畴中。其先楚大夫举之裔也。元至正间有讳显之者,以处士征,不就,自檇李徙吴中。……正德丙子举乡试。丁丑联捷第进士,授长垣知县。……三年政成,拜工部营缮司主事。……服除,升刑部员外郎,寻调兵部车驾,又改职方。……升武库郎中。……谪安吉州,……考满,升建昌府同知。……公决志归矣!章再上,……未几,得旨致仕。……所著有《北驰录》、《西山探梅集》、《安吉新志》、《游天目山记》、《虔行录》,而《吴中水利论》援证精覈,议论通达,公之用世亦概见乎此矣。”[11]从此材料可知,《陕西志》作者绝无可能是《苹野纂闻》及《三吴水利论》作者伍余福。而据《明一统志》卷五十四记载:“伍福,临川人,领正统甲子乡荐,历官陕西督学副使,致仕卒。为人风格峻整,言动有法,诗文典雅,世推服之。兄礼,历官曹州知州,有善政。”[12]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七记载:《伍福.陕西通志》三十五卷,成化乙未修。字天锡,江西临川人,正统甲子举人,按察司。”[13]据此才可明了,四库馆臣将“伍余福”和“伍福”混淆了,误将二人为一人了。因此,《陕西志》条目应改正为:“明伍福撰。馀福字天锡,临川人。正统甲子举人,官陕西按察司副使。”

4 《滁州志》四卷(卷七十四·史部三十)

明胡松撰。松字汝茂,滁州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恭肃。事迹具《明史》本传。同时又有绩溪胡松,字茂卿。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明史》以二人合传,以名姓相同故也。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六收录此书,卷数相符;《明史·艺文志》亦收录。该书修于嘉靖丙申(1536年)。

解题载胡松谥号误,应为“庄肃”,非“恭肃”,此解题讹误系《明史》本传记载连带而误。《明世宗实录》卷五六三:“胡松,直隶滁州人。……赠太子少保,谥庄肃,赐祭葬如例。”[14]谈迁《国榷》卷六十四:“嘉靖四十五年,十月己卯。吏部尚书胡松卒。松字汝茂,滁州人。嘉靖己丑进士,知东平,历礼部郎中,山西提学副使。言边事,进参政。亡何,褫秩二十年,荐起至今官。洁己好修,富于经术,而不为崖异。在吏部,振淹滞,破资格,事皆综理。赠太子少保,谥庄肃,予祭葬。”[15]霍与瑕《胡庄肃公遗稿序》云:“……胡庄肃公之事可睹其大略矣,公以通材粹学卓识宏猷登进士,历官山西提学,实嘉靖二十一年也。……嘉靖三十八年以屡荐,起历迁江西廵抚,有巨功,升兵部尚书,转吏部、南京兵部尚书,南北驱驰,所至,坐席未暖,又趋新命,凡数年,遂入为天官冢宰。”[16]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胡松《胡庄肃公集》八卷,字汝茂,滁州人,吏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庄肃。”[6]1997年,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的《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91册收录胡松撰《胡庄肃公文集》八卷即为定案。

5 《嘉靖邵武府志》十五卷(卷七十四·史部三十)

明陈让撰。让字以礼。嘉靖壬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七“地理类中”收录,卷数相同;《明史·艺文志》未收。《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191册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印,前有福建提学副使夏浚撰序。

解题载陈让字误,应为“原礼”,籍里亦阙。据张元忭撰《见吾陈公传》记载:“……公姓陈名让,字原礼。少颖异不群,为文奇崛遒劲,不为蹈袭语。嘉靖辛卯举闽省第一,寻登进士,授绍兴府推。……征拜监察御史。……而执政从旁挤公,竟罢归。……所著有《见吾文集》二十卷、《邵武府志》若干卷,行于世。”[16]吴悌撰《浙江道监察御史见吾陈公墓志铭》记载:“嘉靖己亥,浙江道监察御史见吾陈公以言事罢归,友人吴悌适按两淮,约会境上而别,后十五年,为嘉靖癸丑正月十二日丑时,公卒于家。……公讳让,字原礼,见吾号也,世居晋江之涵江里。中嘉靖辛卯福建省试第一人,登壬辰进士,授绍兴府推官,迁监察御史。”[17]据此可修正为:陈让,字原礼,晋江人。

6 《括苍汇纪》十五卷(卷七十四·史部三十)

明何镗。镗字振卿,号宾岩,处州卫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佥事。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七“地理类中”收录,卷数相同;《明史·艺文志》亦收录。

解题载何镗仕履有误。据董裕撰《明故嘉议大夫宾岩何公暨宜人陈氏墓志铭》记载:“皇明万历乙酉正月十有一日,云南布政司参政宾岩何公卒于正寝。……公讳镗,字鸣仪,一字震卿,宾岩其别号也。先董姓为燕人,有均政者代何翁戍括苍,遂易何为丽水人,即公父也。……甲午,举于乡。丁未,试南宫第三人,观刑部政。……岭东平,多公力也。捷奏,受上赏,晋江西提学副使。……徙参滇政,平凤贼之乱。念两尊人且老,遂移疾,乞归养。……所著有《括苍汇纪》、《修攘通考》、《醒心》等集,《燕台耆北》、《录仕学林居》等稿,多行于世。”[18]据此可知,何镗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为从三品,无“江西提学佥事”任职经历。按体例,籍贯应具体至县,以“丽水”为确。

7 《安邱县志》二十八卷(卷七十四·史部三十)

明马文炜撰。文炜字仲韬,号定宇,安邱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抚江西。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均不载此书。

解题载马文炜仕履不确,据王锡爵撰《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定宇马公墓表》记载:“……公讳文炜,号定宇,世家青州安丘,号虎林马氏。……辛酉举山东乡试,明年成进士。试令河南确山。甫四岁而召入为山西道御史。……复除浙江道,寻外补德安守,擢按察副使,治荆南。……进左参政兼佥事,再进湖广按察使。已,复自湖广徙江西,为右布政使,改左,未几而拜佥都御使,巡抚本省。……遂有蜚语闻,改南别用,公竟以移病不出终其世焉。”[19]另据于慎行撰《明故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定宇马公墓志铭》记载:“前巡抚江西都御使马公讳文炜,字仲韬,号定宇,青州安丘人也。……嘉靖辛酉举山东省试,壬戌成进士,除河南确山令。……隆庆改元,征入为山西道御史。乙亥,就擢按察副使,治兵荆南。戊寅,进左参政。……辛巳,久次,乃升按察使。……拜江西右布政使,转左,遂晋佥都御史,巡抚其地。……有旨听改南京,公遂归。”[20]谈迁《国榷》卷七十九记载:“神宗万历三十一年二月甲午,前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马文炜卒,字□□,安丘人,嘉靖壬戌进士。”[14]据此,应改为右“佥”都御使(正四品),而非“右都御使”(正二品)。

8 《胶莱新河议》一卷(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

明王献撰。献字惟从,号南沣,又自号木石子,咸宁人。嘉靖癸未进士,官山东巡察海运副使。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均未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二卷”,《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艺文略”、《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经籍考”均作“二卷”。盖四库馆臣登录疏误。

解题载王献字、籍贯皆误,职官不谨。据徐中行撰《明山西布政使司大参王公祠堂碑》记载:“余往闻之山东父老,盖亟称巡察王公之贤也。公至山东,以漕运为忧,首讯元人故道。回险余万里,而胶莱南北北滨海地势可穿渠即成漕径,可一月罢,视故道公相万也。然马家濠石坚数十里,未易镌广而新河沙淤难浚,议者沮之。而公任愈益力,乃手条所以利状,报可竟穿马家濠及新河,垂成,迁山西皋功,遂中罢。……金子都事君大直与余为僚友,且谓余事所始也,乃以碑文属余。……公讳献,字惟臣,嘉靖癸未进士。”[21]另,许宗鲁撰《亚中大夫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南沣王公墓志铭》记载最为详细:“咸阳王生道正将塟其父南沣公,其弟道直状行请铭状载事迹几万言。余乃撮其大者为志而铭之。志曰:南沣者,用世才也,诸所履历底有成,勣其有禆于治,无右于修复海运之功,然其忌于人而弃于时者,皆坐是,余故详焉。如南沣由御史晋山东按察副使,巡察海道,谓其政莫先于海运者。其为议曰:国家定鼎,上游漕运为重,……于是江淮之舟达于胶莱,官不费财,民不知劳,公私赖焉。……规画垂成即有山西之命,于时制使疏请众庶挽留不报而去。……南沣筮仕为御史,分曹南台,持宪不阿,论奏不诡,其《请释大礼诸放臣》及《论罢南都添设镇守》二疏尤为人所称说。……按王氏之先出于渭南苍头镇,讳舜卿者选守文武陵寝,徙居毕郢原下,遂为咸阳人。……其子即南沣也,讳献,字惟臣,以居沣渭之汭,自号南沣。成化丁未正月二十七日诞生于家,……正徳丙子举乡试,嘉靖癸未登进士,甲申授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丙戌奉勅清军山西,……己丑,丁外艰。辛卯服阕,改授北台山东道职如故。是岁,巡按山西。癸已,复命职司台政巡视京营。……乙未,升山东按察司副使职,司海道。……己亥,升山西布政司左布政。庚子春,便道归省,未几,丁内艰。是秋,抱病家居,辛丑春,坐论居闲。丁未七月二十四日大命允终,寿周甲子而奇一。”[15]《山西通志》卷八十五记载:“王献,字惟臣,号南沣,咸阳人,为御史。有《论释大礼诸放臣》及《论罢南都添设镇守》二疏,人多称之。按察山东,建海运议,旋有山西左布政之命,因之中止。……后罢归。”综合上述材料,王献,字“惟臣”,非“惟从”,“咸阳人”,而非“咸宁人”,官至“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

9 《河治通考》十卷(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

明吴山撰。山,高安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端。

按:张冠李戴式讹误。明代嘉靖时期有两吴山,均官至尚书,不过《治河通考》的作者乃“吴江”吴山,而非“高安”吴山。据屠应埈撰《尚书吴公传》记载:“吴氏者,吴江世家也,自始祖千一公十世有隐德而发于少保公洪。少保公历官南刑部尚书,正德间以忤奄瑾勒致仕。子四人,公最长,讳山,字静之,号訒菴。……年十六补邑弟子员,弘治乙卯举应天乡试。戊辰与弟岩同登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升员外、郎中。……庚辰,擢山东副使。……无何,擢陕西右参政。嘉靖甲辰,改浙江。……己丑,擢江西布政使。……辛卯,有巡抚河南之命。时水旱荐剧,公条陈周恤,民赖更生。……公以河南惟河患为甚,遂根极利害者,著《治河通考》十卷行于世。……迁浙江参议。……乙未,擢江西参政。……擢刑部右侍郎。……明年,晋右副都御使。……擢刑部右侍郎。……辛丑,遂拜尚书。”[22]可见,“吴江”吴山著《治河通考》乃巡抚河南时作品。该书由崔铣作序亦有说明作者号訒菴[23]。而“高安”吴山则无此履历,其号为筠泉。据《明史》卷二百一十六记载:“吴山,字曰静,高安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三十五年改吏部,寻代王用宾为礼部尚书。明年加太子太保。……穆宗即位,召为南京礼部尚书坚辞不赴,卒赠少保,谥文端。”[7]此吴山嘉靖十四年(乙未)方中进士,而“吴江”吴山早在正德三年中进士,此时已为江西参政。作为《四库提要》重要参考书目之一的《千顷堂书目》亦记载:“吴山《治河通考》十卷,吴江人,字静之,河南巡抚,历刑部尚书。”[6]此处讹误乃撰《提要》者阅书疏忽考辨不精之咎。

10 《江防考》六卷(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

明吴时来撰,王篆增补。时来,仙居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文恪。篆,夷陵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隆庆二年,时来以南京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创为此考。六年,篆奉命继其任,以时来书度之,形势微有不同。因仍其体例,增损重订。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下”收录该书,卷数相合;《明史·艺文志》未收。

按体例一统原则,解题中二作者字均缺,吴时来谥号误。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记载:“吴时来《悟斋摘稿》十五卷,又《横槎集》十卷,字惟修,仙居人,右都御使,掌院事,谥忠恪。”[6]施沛撰《南京都察院志》卷三十九“人物三”记载:“吴时来,字惟修,浙江仙居县人,嘉靖癸丑进士。”[24]《明史》卷二百十本传记载:“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擢刑科给事中。……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寻擢顺天府丞。隆庆二年,拜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移巡抚广东。……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湖广副使。俄擢左通政,历吏部左侍郎。十五年拜左都御史。……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7]谈迁《国榷》卷七十五记载:“神宗万历十八年六月己卯,左都御史吴时来卒。时来,字□□,仙居人,嘉靖癸丑进士。……历内台使,以直节著,晚虽多訾,终侃侃不愧为大臣,赠□□,谥忠恪,予祭葬。”[14]明鲍应鳌撰《明臣谥考》卷上记载谥号“忠恪”。据此可知,吴时来,字惟修,谥“忠恪”,非“文恪”也。

另,《湖广通志》卷五十三记载:“王篆,字绍芳,夷陵人,嘉靖壬戌進士。历官总宪吏部左侍郎,有经世之略,张居正以天下才推之京师,号为铁御史。”同治《宜昌府志》卷十三记载:“王篆,字绍芳,嘉靖乙卯举人,壬戌进士,初知吉水县事,历官两京都御使,晋位少宰。”[25]据此可补王篆字“绍芳”。

11 《石湖志略》一卷、《文略》一卷(卷七十七·史部三十三)

明卢襄撰。襄字师陈,吴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

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类下”收录;《明史·艺文志》未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43册据嘉靖刻本影印,书前有张衮、屠本畯二序。

解题载卢襄职官误,官至“陕西右参政”。“兵部职方司郎中”仅是正五品,而“右参政”则是从三品。据刘凤撰《陕西右参政卢公祠堂碑》记载:“……公讳襄,字师陈。少时好读书,虽从举子学俳偶语习为古文辞。里长者惊目云,然独器其才廉利沉。……故事当迁卿寺,而竟得陕藩,未几,以御史府君变,遽归,竟哀痛不起。……有集传于时。”[26]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记载:“卢襄《五邬草堂集》十卷,字师陈,吴县人,陕西右参政。”[6](民国)《吴县志》小传记载:“卢襄,字师陈,雍弟,嘉靖癸未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升礼部员外郎,迁职方郎中,寻改武选。历三部,所在□办,诸尚书器重之。升陕西右参政。父忧归,寻卒。”[27]据此可知,卢襄最终官至“陕西右参政”为确。其疏误源头盖源于如黄虞稷于《千顷堂书目》“《石湖志略》”条目附注云:“嘉靖间张衮、屠本畯序,周凤鸣跋,称职方氏卢君师陈,未详其名,见遗书目。”[6]四库馆臣盖仅依据书前之序跋,并未深入考证而臆断卢襄之仕履所致。

[1](明)王九思.渼陂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122-124.

[2](明)唐龙.渔石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438.

[3](明)康海.对山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363.

[4](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M].济南:齐鲁书社,1995:409.

[5](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58.

[6](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74,208,548,565,596.

[7](清)张廷玉等纂.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5663 -5665,5693 -5694,7062.

[8](明)姜埰.敬亭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634.

[9](清)陈鼎.东林列传[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308-309.

[10](清)李周望.明洪式崇祯进士题名碑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718.

[11](明)袁袠.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625-626.

[12](明)李贤等.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17.

[13](明)徐新,张居正.明世宗实录[G].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9023-9024.

[14](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4033,4628,4905.

[15](清)黄宗羲编纂.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1987:2458 -2459,4901.

[16](明)张元忭.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M].济南:齐鲁书社,1997:439-441.

[17](明)吴悌.吴疏山先生遗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6:355.

[18](明)董裕.董司寇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32-634.

[19](明)王锡爵.王文肃公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331-332.

[20](明)于慎行.谷城山馆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65-667.

[21](明)徐中行.天目先生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765-766.

[22](明)屠应埈.屠渐山兰晖堂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131-133.

[23]四库存目丛书[M].济南:齐鲁书社,1996:513-514.

[24](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M].济南:齐鲁书社,2001:442.

[25](清)聂光銮等修,王柏心等纂.同治宜昌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473.

[26](明)刘凤.刘子威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217-218.

[27](清)黄允源,李根源纂.民国吴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92.

猜你喜欢

四库明史进士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四进士(上)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四库学研究专辑
《明史·志第三十七片段浅析》
论明史、明史研究及点校本《明史》修订
《明史》辨误二则
进士桥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