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民族音乐构建高校特色文化软实力

2015-12-16杨宏凌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族音乐民族

杨宏凌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65)

2002年“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研究》发布,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该课题吸引了众多学者进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艺术教育的关系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在此之中,很多学者认为,在高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对于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极为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当前高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并且在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急需进行改正。

1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及发展的价值

民族音乐并不是简单的音乐形式,其文化意涵是较为复杂的,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和精神面貌,包括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音乐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是不分语言和国界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音乐特点,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民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民族音乐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和发展性,这二者是相互依存的[2]。文化的传承本身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所继承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发展则是融入当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文化面貌。例如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方面,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多存在一定的封闭性,生活习俗、语言、生活方式等封闭在了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并且得以较好的传承。民族音乐因而就具有了这种原生态的特征,民族音乐的流传也就是对于原生态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民族文化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发生改变,融入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在新时期,民族音乐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这便是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与中华文化传承是一致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和价值也是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得以传承的。

2 民族音乐在高校文化艺术教育中的现状

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民族音乐主要是作为审美教育形式出现的,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从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文化软实力建设角度来看,这一教育目的显然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的价值。王文静在《民间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中对于民族音乐的应用定位存在偏差,一些高校认为作为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不适宜选择专业的音乐知识,因而其价值也就剩下了音乐欣赏,辅以简单的音乐背景讲解等等[2]。通过其他学者的调查研究可见,持这一观点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普通高校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也反映出了当前社会价值观念中对于民族音乐的不认同。例如在当前的音乐形式中,民族音乐已经逐渐成了十分“小众”的音乐形式,更受欢迎的是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反映在教学课程中,大多数的高校以音乐欣赏课的形式开设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并且以选修课程为主,对于民族音乐种类的选择也十分单调。同时,在师资队伍方面,多由其他音乐专业教师兼任,很多普通高校并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类教师队伍。教学过程中,也缺乏较好的引导,没有发挥出民族音乐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高校不但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更是文化交流的集中区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战场,也是主导者,对于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因而,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选择高校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引导就易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途径

3.1 进行民族音乐的挖掘、整理和发展研究

我国相当一部分民族音乐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遗漏、丢失等现象,甚至部分民族音乐形式已经濒临消失,这对于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传承都是巨大的损失。而高校有着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优势,对民族音乐进行挖掘、整理和发展研究便是对于民族音乐保护的有效途径。虽然也有着一些政府文化保护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民族音乐进行整理和保护,但是相较于高校而言都有着很大的不足,高校具备系统性挖掘和整理民族音乐的能力[3]。近年来我国学多高校学者在民族音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系统性研究,关于音乐研究方面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中超过90%均为高校学者的研究成果,由此也表明高校是在民族音乐挖掘、整理和发展研究方面的主要承担者。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高校在民族音乐挖掘和整理方面,应当拓展研究方向,增加研究深度,例如对于一些冷僻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这也是当前研究成果中较为欠缺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在民族音乐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保障,加强科研力量,鼓励学者进行实地调研,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

3.2 以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民族音乐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也是为了丰富民族音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作用。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到营造良好校园民族音乐文化环境的意义,积极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环境。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活动,如演唱比赛、欣赏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等。并且要丰富民族音乐内容,改变传统的欣赏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逐渐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树立起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民族音乐理念。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民族音乐文化环境,建立起一种较好的民族音乐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而不是一味追求流行音乐。在营造环境中,教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以身作则,带动学生去欣赏民族音乐,享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且为学生讲解民族音乐的文化意涵,从文化角度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价值,以此提高民族音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3.3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普通高校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应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作为本质的教学目标,民族音乐是一个纽带,通过开展活动及教学,激发大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乃至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其民族文化自豪感,能够主动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4]。鼓励学生创建关于民族音乐的社团便是较好的途径之一,社团是有着某种兴趣爱好、某种理想观念的群体组织,社团也是高校组织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由于社团是学生自发建立的,因而在完成某项工作或者学习某种知识时也就更具主动性。鼓励大学生组建民间音乐社团,便为喜爱民族音乐的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环境,并且还能提高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逐渐喜爱民族音乐。高校也应当积极支持民族音乐相关社团的活动,提供场地、活动经费等各种资源,在举办民族音乐类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中,邀请社团参加,激发社团成员积极性。派驻教师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中的一些错误,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培养终身的民族音乐兴趣爱好。

3.4 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当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观念,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5]。例如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加大相关文化类教学内容的比重,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背景,如《二泉映月》,其创作背景并不仅仅是作曲者的个人生活背景,更是一个时代社会背景的体现。教学中对于《二泉映月》创作背景的阐述也应当上升到这一层面,进行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社会文明面貌展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文化角度、社会角度、历史角度等多个层面诠释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意涵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中,灵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以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积极开展实地教学,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实地调研、采风活动,真正了解原生态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差异,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3.5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加强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基础。建立高水的师资力量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科研能力,也就是打造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和发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教学能力,这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应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特别是在文化传承方面,增强教师的相关意识,丰富理论知识,以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入研究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陕北民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和区域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生活方式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文化意涵丰富的整体认知形象。

4 结语

发展民族音乐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此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在高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也应当秉承这一原则。高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责任,在文化艺术教育中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突破口,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承方面,树立正确的理念,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教科研人才,打造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1]王文静.民间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99-101.

[2]纪建功.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1(7):241.

[3]李松,樊祖荫,张欢,等.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1):1,12-23.

[4]鞠向玲.口述历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文化在促进艺术教育改革中的身份认同[J].艺术教育,2014(10):26-29.

[5]高昌苗.论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教育探索,2014(9):25-26.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民族音乐民族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