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典文化的童趣阅读课程建构

2015-12-15于冬梅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童趣课外古诗词

■文/于冬梅

基于经典文化的童趣阅读课程建构

■文/于冬梅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本文立足儿童发展立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适合儿童学习的经典阅读学习内容,将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有机结合,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建构富有童趣的经典阅读课程。

一、传承经典,建构童趣阅读课程的意义

中国经典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德。经典名著中一个个不朽的形象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正直无畏的孙悟空,重情重义的关羽、为民除害的武松、至真至善的贾宝玉。经典诗文给予学生精神的引领:王之涣的志存高远、苏轼的豁达开朗、文天祥的赤子之心、王冕的洁身自好。经典国学的博大精深引发学生对历史与个人发展的思考:仁爱治国、诚信待人、忠孝节义、知书达理。

以教材中的经典文化学习内容为基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引导儿童学习并传承经典文化,可以为儿童打下文学的底子,将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实现儿童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儿童综合素养。

二、传承经典,建构童趣阅读课程的路径

(一)确定基于经典文化的童趣阅读课程内容

基于经典文化的童趣阅读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选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读物,包括儿童诗、成语、寓言、童话、儿童小说、经典小说、诗词经典、史学经典、儒家经典、启蒙经典。通过推广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二)课内学习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迁移运用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课文包括小说选文,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日月潭的传说》,有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有启蒙经典,如《三字经》;有儒家经典,如《论语》;每一册教材中还有古诗词。经典课文意蕴深远需要好好地品味赏读,从字词的理解到篇章的学习,从理解内容到把握形式,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为课外拓展阅读奠定基础。以《观书有感》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采用了“借景喻理”的写作手法。按照古诗教学的规律和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学习方法如下:1.了解诗人。2.正确朗读(读准字音)。3疏通诗句(重点理解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和有变化的句式,如倒装句)。4.有节奏有韵律地诵读诗文。5.在探究中感悟诗境理解并表达诗理。6.有感悟有韵味地诵背诗文。在掌握学习哲理诗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推荐课外阅读《泛舟》一诗并写下阅读感受(本课教学实录见《小学教学》语文版2013.05)。

(三)建构阅读活动课程,传承文化实践创新

在小学开展“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阅读实践活动,可根据小学阶段国家课程设置、小学教材中经典文化学习内容的编排、《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儿童阅读与成长的需要,采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个学期开展“经典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培养儿童阅读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其中四年级下学期安排如下: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实践活动”设计

三、传承经典,建构童趣阅读课程的原则

(一)尊重师生因材施教的原则

基于经典文化开展童趣阅读活动,从“教材中的经典文化学习”延伸到“课外经典阅读与表达”,由“基础课程”派生出了“拓展课程”。“拓展课程”在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实施,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新的挑战。实施“拓展课程”,要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尊重教师的兴趣选择,鼓励教师进行“拓展课程”设计和实施,让教师成为经典文化传承的主导。“拓展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学习能力与心理发展水平,呈现“拓展课程”的社团活动应形式多样,让“听、说、读、写、画、查、问、思、演”等多元学习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学习活动中应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实践活动”中,感受童心表达的快乐,在童心表达中幸福成长。

(二)课内外读写相结合的原则

基于经典文化开展童趣阅读活动,可以“教材中的经典文化学习内容”为原生点,以语文课堂为阵地,使学生掌握阅读与表达的方法。在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过程中,借助“教材中的经典文化学习内容”,引领学生从读“名著选文”到读“整本的名著”、从读“一篇经典诗文”到读“多篇经典诗文”,并在课外经典阅读中迁移运用课堂上习得的阅读与表达的方法,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读写活动中培养和表达情思。让“经典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浸润儿童的心灵,塑造儿童真、善、美的品格,丰厚儿童的文学素养。

(三)循序渐进熏陶积累的原则

中国经典文化博大、厚重,“经典名著、经典诗词、经典国学”在各册教材中循环出现,不断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由“基础课程”派生出的“拓展课程”不断发展和丰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阅读名著、品味诗词、感悟国学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阶梯式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尤其是针对热爱文学、学有余力的孩子,鼓励其参加经典文化社团活动,鼓励其多读多思勤练笔,表达中国经典文化之美,表达中国人文精神之美,让中国的经典文化代代相传。以古诗词社团活动为例,一二年级的古诗词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押韵、练习诵读,三四年级的古诗词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平仄、学习对仗,五六年级的古诗词社团活动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古体诗词的创作,如六年级毕业生刘思言同学创作的《如梦令》:

如梦令·毕业留念

曾识新字千百,

同唱儿歌精彩。

结下友情深,

深似大江东海。

难再,难再,

别后相思天外。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杰小学

编辑张晓楠

猜你喜欢

童趣课外古诗词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踏青古诗词
小满课外班
童趣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童趣照相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