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是小学习作教学成功的根本

2015-12-15夏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地习作作文

■文/夏丽

兴趣是小学习作教学成功的根本

■文/夏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对培养学生兴趣的精辟论述,应该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现代小学生兴趣关注点广泛,如果作文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点,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对作文一旦出现排斥情绪,再想扭转学生认知自然会更难。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手段,针对学生心理展开兴趣激发教学。学生习作有了兴趣作为支撑,训练效果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写出来的文字,自然会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全面升级学生习作思维便成为可能。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会特别关注,教师需要想尽办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众多,教师要注意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作出适当选择。教师通过巧妙利用多媒体及生动展示,可以为学生的习作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1.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可以为习作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音频等信息,弥补了不能实地观察的不足。学生在多媒体声光图的冲击下,能够激活兴趣点,为习作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小学三年级要写一篇《春天的湖水》,可学生对春天的湖水没有清晰感知,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春天里的湖水”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学生看到清澈的湖水、探春的野鸭、翠绿的小草、青青的垂柳,自然产生了写作的冲动,很快完成了习作任务。多媒体集色彩、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给学生创设了丰满的习作环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习作思维,促使学生尽快进入习作操作层面。

2.生动展示。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阐述,也可以创设习作教学情境。小学生兴趣点众多,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多变性,提升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可以给学生讲故事、说背景,也可以引用名言、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引起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词、诗句、格言、俗语和网络热词,都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习作兴趣。

小学四年级准备写一篇“可爱的”,教师没有讲解什么写作技巧,而是利用生动描述的方法,给学生以示范:“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那小嘴真叫一个‘巧’,能够说到你的心窝里,让人甜甜的……世上有数不尽的珍宝,而你却是我的唯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你相提并论,可爱的……”学生被教师的语言打动了,不知教师说的是什么。最后教师给出谜底:“这是我的生命延续,她就是我的女儿。”学生深受感染,很快进入习作之中。学生之所以能够被感染,是因为教师声情并茂的表述,深深触动了学生敏感的神经,自然生发了写作的冲动。

二、观察引导,培养学生习作习惯

小学生对自然景物特别敏感,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实地观察的机会,学生会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教师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掌握观察要领,全面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顺利进入习作操作奠基。

1.实地实物观察。

小学生对实地景物充满好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多进行实地观察,为学生提供适宜观察的环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安全问题,学校一般不支持教师搞校外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组织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对实地实物进行观察体验,掌握第一手观察资料信息。校内观察活动主要由教师负责组织,对校园内的景物景色进行观察;校外观察主要由教师给出观察任务,学生在家长协助下进行校外观察,也能够获取丰富的观察体验。

小学四年级写一篇“家乡美”习作,教师让学生对家乡的风景人情进行观察,可以请家长协助参与到实地观察之中,或者是走访调查,让学生实际感受家乡的巨变,找到写作突破口,将家乡最美的地方描绘出来。由于学生进行了实地观察,这篇习作顺利完成。学生有话可说,作文字数实现了突破。虽然教师没有集体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观察,但却让学生养成了观察意识,并从具体观察体验中形成了感知。

2.掌握观察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技巧。观察景物有很多讲究,首先要弄清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通过观察要掌握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是寻求观察角度,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获得的观察信息也就不同;再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最后是明确观察顺序,只有按顺序观察,才能厘清思路,为写作作好铺垫。

三、鼓励个性的表达方式,提升学生习作维度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要利用多种训练形式,提升学生表达的兴趣。学生习作往往只有书面书写一种形式,学生对此缺少敏感性,如果能够换一种表达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激发力一定会非常显著。如口头作文、电子文本作文等,都会让学生有全新感知体验,由此形成的训练力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1.口头作文。

口头语言是人们常用的交流方式,但在学生习作训练中,教师却很少利用这种训练方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教师不妨多采用口头作文的形式,为了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表达机会。要开展好口头作文,教师需要制订具体的操作方案。首先要选择好内容,确定作文主题,要让学生明确写作对象,这样才能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多维度讨论,通过引导、点拨、纠正等方式,给学生以指引。其次要列好提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如果没有较为实用的提纲,自然会出现混乱。教师要给予学生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厘清表达思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要详细介绍。最后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组内互说互听、班级内展示,让学生有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电子作文。

四年级要完成一篇《我的小屋》习作,教师给出要求:介绍自己的卧室,利用电子文本编辑习作,需要图文并茂,抓住小屋特征进行描写。学生听说要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卧室图片,都来了兴趣,回家之后仔细整理房间,让家长帮助拍照,并将照片传送到网上,对相关文字介绍也进行了精心编辑。教师让学生将习作展示到网络上,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很多学生都将这篇习作当成一项巨大的工程来完成,其训练效果自然是非常理想的。

四、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动力

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对此要有全新的认知。学生习作需要经过多元评价,给学生以思想触动,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习作评价最常见的方式是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

1.自评、互评。

教师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说说自己的习作体会,这种自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特别有意义的认知过程。小组内展开互评,让其他成员对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也要找到缺点,这对学生自然是一种激励。学生互评没有权威性,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互评可以给学生思维带来一定触动。

四年级需要写一篇“我的妈妈”的习作,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然后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大多比较坦率,有什么就说什么,课堂学习气氛相当浓烈。教师巡视,随时参与到小组评价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展开习作自评、互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习作的认知,让学生通过多重评价找到自身的不足,获得更多正能量。

2.教师总评。

教师对学生习作展开评价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掌握教师评价的技巧。有些教师喜欢鼓励性评价,将评语写得天花乱坠,学生自然是飘飘然,不让学生看到问题,一味唱赞歌,这样的评价就显得虚无。有的教师只会挑毛病,将学生习作说得一无是处,学生习作积极性严重受挫。这两种评价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针对学生思想给出个性化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独特见解。

教师评价语言设计有很深的学问,现代学生思想意识非常活跃,教师的一般性评价难以获得对等的响应。如“你真棒!”“你的进步很快!”之类的评价,对学生早已失去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够让评语更个性化一点,说不定能够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你这次习作的思路非常特别,说明你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不然怎么能有这样有创意的想法呢?”“你的语言非常有个性,灵动、幽默、富有表现力,老师非常喜欢。”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一定会深受触动的。

小学习作教学肩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巧,从教学情境创设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采用多种方式组织语言,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习作好习惯。教师要注意不断总结教学得失,从中找到突破口,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订个性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培养现代习作认知,通过多种训练活动,实现习作的自然升级。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城西小学

编辑薛小琴

猜你喜欢

实地习作作文
杨 诚作品
三次实地采访,挖掘出暖新闻背后的超暖细节
实地探访切尔诺贝利
实地海棠雅著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