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研究

2015-12-13杨忠赞王娜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省

杨忠赞,王娜

1.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高职教育理研

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研究

杨忠赞1,王娜2

1.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内外需求、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区位优势为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在新兴产业规模、产业布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效应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又在融资、人才、规划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应将市场与政策导向相结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承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府保障,构建完备的金融和人才资源支持体系,以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劣势;对策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大措施。加快辽宁省战略性发展,务必要将市场与政策导向相结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承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府保障,有完备的金融支持和充足的人才资源。

一、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辽宁省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较之前一年,辽宁的位次没有变化,连续两年位列第八,但在沿海发达地区中,排名靠后。2014年,全国31个省市GDP增速低于7%的省份有五个,其中就有辽宁,位列全国31省市倒数第三。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GDP增速全国垫底,如表1所示,辽宁省与周边省市(如山东、内蒙古、河北、吉林)相比,GDP总量居中游,但GDP增速相差太多,不利于经济持久稳定发展。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69.7亿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的17.2%相比,降幅巨大,这表明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动力不足。2015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5%,增速比也只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 2015年上半年辽宁省周边省市GDP数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拉动内外需求,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工业化中后期的辽宁省,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必然选择。

二、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一)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辽宁省一直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省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2013年,从产值上看,全省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30万亿元,新兴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初步具有一定实力。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含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这三个产业的工业总值合计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成以上。从企业法人单位上看,有68.9万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5%。

(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过去的辽宁省以发展重工产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忽略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现在的辽宁省正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发展的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积极渗透重工业和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比重不断加大,这一趋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2014年,政府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实现年增长10.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使辽宁省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地。目前,辽宁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三、辽宁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一)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逐步实施,为辽宁省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大机遇。2015年提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辽宁加强与俄、蒙、日、朝、韩经贸合作,构建联结亚欧大通道出海口提供了战略和理论支持。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仅为辽宁省带动高新技术辐射,开拓国内市场,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的产业承接和技术支持。

(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以来,辽宁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以年均30.8%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辽宁省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2013年,辽宁省积极推进石化、冶金、装备制造行业技术研发,重点突破40项关键技术,已研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产品达30多项,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0个,全省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5%。2014年又开发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重大装备和产品57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6个,有效发明专利1.8万个。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为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工业初步具有产业集群效应

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沈阳大东汽车、鞍山钢铁深加工、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等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本溪生物医药、海城菱镁新材料、抚顺化工新材料、葫芦岛聚氨酯等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在全省产业集群中,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达到90个,产业集群拉动经济增长,超千亿元的更是达到8个(见表2)。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辽宁省重点加快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辽宁(阜新)液压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四、辽宁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存在的不足

(一)国有企业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作用不明显

国有企业有着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研发,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国企科学持久发展。

表2 辽宁省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单位:千亿元

目前,从全国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大多数分布在传统的产业里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比较低。在辽宁省国有经济布局中,轻工业、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偏轻。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困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规避风险意识的增强,信贷资金已出现流向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现象,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风险大、无形资产大的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非常困难。不仅自身有形资产较少,而且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金融机构不能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目前辽宁的资本市场仍不能满足其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高风险投入更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辽宁省的新兴产业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仍是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三方借贷和民间融资的高利率更是限制了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缺乏创新型人才

虽然辽宁省不断培养、引进人才,缓解创新型人才紧缺的状况,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创新性人才。《2010-2020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专门人才30多万人。善于创新的人才偏少,困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企业的进步。

目前,辽宁省并未完全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完善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这既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辽宁省在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方面,远远低于国内一些发达地区,这使得很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受到抑制,也制约了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新兴产业战略的布局与规划不够明确

近几年,各地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抢占先机,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设置新兴产业发展基地。而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分散,政府没有合理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布局,使新兴产业发展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发展缺失方向,布局分散,整体性较差,没有起到积极地带动作用,更没有突出重点,对发展初级阶段的新兴产业没有给予扶持与帮助,使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渐落后。

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国企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第一,国企特别是央企要发挥雄厚的资本优势,利用先进的高新科技和技术人才,努力攻破高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尖端技术,占领市场制高点,抓住科技和资本优势,力争实现重点突破。

第二,改变国有企业布局偏重于重化工业的局势,积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辽宁省应积极促进国有企业转型,改变股份机制,尝试技术参股,人才参股。努力尝试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利用特殊政策和能源优势在新材料和产品深加工市场中分一杯羹,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攻坚克难,实现自主研发,提高科技转化率,进而实现国企转型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良好的国企格局基础。

第三,国企要根据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自身优势,选择相关领域,实现重点技术、重点业务的突破,研发创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力争在部分领域占据比较优势。

(二)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筹集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这种资金需求量大、运作周期长的特点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较传统产业更高的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辽宁省应调动多渠道资金支持其发展。

首先,政府应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投放资金,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或政府信用为担保等各种形式,由商业银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

其次,各区市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撑,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投资、融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和措施。当前,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避免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不能连续盈利,失去上市融资资格的状况,打破企业融资瓶颈。

再次,在《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为新兴企业发展设立引导基金,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风险投资基金或机构。引导海内外多种资本注入,拓展融资方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从而推动中小型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第一,积极引进重点学科、重大专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加创新性人才。紧盯前沿性、关键性的技术研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者加强交流互动,双方切实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对高校人才可实行人才定点输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为专业领域所用,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创新型人才。吸引海外研发团队参与。加快引进人才进程,对急需的关键性人才,要加大投入引进力度。根据引进人才特点和辽宁省省情,设立专门项目,保证个人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利用最大化。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研发人员提供动力,增加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支持力度直指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同时引导创新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家。另外,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四)加快布局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规划

辽宁省应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视野下,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迈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融入世界贸易中。

1.明确主攻方向,结合辽宁省自身实际,发展重点产业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经验,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规划,对于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如沈阳航空制造,本溪医药,大连信息和数字视听等项目,应积极促进其发展,鼓励其带头作用,延长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于未经开发或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产业项目,比如节能环保、智能网络、生物育种等项目,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抓紧布局、加大资金投入、扶植其合理健康地发展。

3.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同发展

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产业的发展,要努力促进两者的融合,互补互利,不但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提升,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契机。

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省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工业化中后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关系着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深刻影响着辽宁省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因此,我们只有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作重中之重,才能使辽宁省在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省域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江苏、广东、北京居前三位[EB/OL]. 2015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2015-3-4.http://www.pishu.cn/psgd/ 205538.shtml.

[2]邓丹,佟春杰.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简析[EB/OL].兰台世界,2014,(S4):45-46.

[3]201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 [EB/OL].http://www.gkstk.com/ article/1423038261580.html,2015-1-27.

[4]2014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kstk.com/article/69491860.html.

[5]王晓莉.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人才开发战略及实施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6).

[6]赵刚.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避免四大误区[J].中国科技产业,2010,(9).

[7]罗军.新兴产业,别这么干[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19).

责任编辑:王远陈岩

Measures to Develop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YANG ZHong-zan1,WANG Na2
(1.2.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Liaoning 116052)

To develop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iaoning province in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boosting its domestic demand,seizing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development and thus increasing its economic strength.Favorable location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opportunity to Liaoning province,which also enjoys advantages in its scale of emerging industries,industrial layout,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However,Liaoning is also at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respects of fund-raising,talent-reserving and plan-making.Therefore,we should combine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well and integrate new industries with traditional ones.To boom the rising industries in the area,we should make a well-designed top-level plan,improving government security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supporting system of finance and human resource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advantage;disadvantage;measures

F127

A

2095-5537(2015)06-00010-04

2015-11-02

本论文为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5BJY025)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XJDCA063)的阶段性成果。

1.杨忠赞(1994—),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2.王娜(1978—),女,汉族,辽宁省辽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