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2015-12-13王笑丰蔺蔺建文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阿替普达拉脑部

曲 竞 王笑丰 蔺蔺建文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116033)

·临床研究·

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曲 竞 王笑丰 蔺蔺建文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116033)

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血小板与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变化情况,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均要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观察组中重度残疾者显著少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依达拉奉;疗效

R742

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梗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造成患者脑神经功能的缺损[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因此有效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用阿替普酶等溶栓剂在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现脑部的再灌注损伤以及出血转化[2]。本研究旨在探究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均>18岁;②患者发病时间均≤6 h;③患者不存在明显意识障碍;④经CT检查不存在脑肿瘤、脑水肿及脑血管异常症状;⑤近6个月内无脑部手术史。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对本研究享有知情同意权。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4~78岁,平均(65.7±4.8)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6岁,平均(66.1±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控制血压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将45 mg阿替普酶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在1 h内进行静脉泵入,另取5 mg的阿替普酶溶于1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推注,且在用药后进行脑部CT复查,防止再次出现脑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时将依达拉奉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①(NIHSS)评分标准:该量表的评分为总分为42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NIHSS评分就越高。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球压积以及全血比黏度等指标。③患者预后情况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MRS量表总分为5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残疾程度越重。可大致分为以下3个类型:无残疾(0分)、轻度残疾(1~2分)、中重度残疾(3~5分)。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比较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 观察组高度残疾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MRS评分的对比[例(%)]

3 讨论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3]。该病的病理基础是患者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其动脉内膜深层脂肪变性以及胆固醇发生沉积,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缺血的症状发生时,患者脑部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使得神经元细胞受到损伤并凋亡。有报道表明[4],脑卒中是一种常见难治性疾病,且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致残率高、发病率高以及致死率高的“三高”特性。脑卒中的发生会对患者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破坏,会导致患者的神经细胞氧气供给不足,如患者神经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供给,则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死亡,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5]。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液流变指标以及中重度残疾患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采取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用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治疗方法是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6]。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活性剂,在溶栓治疗上具有较高安全性,具有无抗原性的特点,能够与血栓上的纤维蛋白相结合,激活纤维蛋白酶原,有效溶解纤维蛋白,使缺血区域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将可逆性损伤脑细胞及时修复,达到提高患者预后的效果。虽然阿替普酶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在急性期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虽然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但容易引起脑部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胞的凋亡以及出血转化。依达拉奉是一种常见的脑保护剂,其能够通过抑制脑卒中患者病灶周围的局部血肿,从而达到阻止患者脑水肿以及脑梗死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此外,依达拉奉还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不受损伤,为患者脑细胞恢复争取宝贵时间。因此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推广。

[1] 王磊,付洪伟.步长脑心通胶囊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33-34.

[2] 陈傅华,徐磊,严海虹,等.通腑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95-97.

[3] 黄振坚,何世安,雷斌,等.灯盏花、芎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4,37(6):1093-1095.

[4] 宋中原,李姝,王侠.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9):164-165.

[5] 王高岸,卢桂兰,邱世光,等.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6):177-179.

[6] 杨建波,孙薇,张倩,等.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0):5846-5847.

1672-7185(2015)22-0053-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5.22.025

2015-06-17)

猜你喜欢

阿替普达拉脑部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